二孩妈妈咳嗽气促,以为是产后虚弱,坐完月子才知是肺栓塞?
#每日医聊#
来自浏阳28岁的张霞(化名)是一名二孩妈妈。
生完孩子10天左右,她就有些咳嗽、咳痰,到20天的时候出现活动后气促的现象。
但她和家人都以为是生完孩子身体虚弱,没有太在意。
直到出了月子,张霞觉得咳嗽、气促的症状加重了,这才到当地医院检查。
经肺动脉CTA(CT血管造影)检查,其左肺动脉主干、右肺动脉主干远端及多发肺内动脉分支低密度充盈缺损,确诊为双肺栓塞。
因病情危重,张霞被转到湖南省人民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一科。

科室主任刘志光带领以江刚主任医师为主的肺栓塞医护治疗小组对其展开积极救治,进行抗凝、解聚等治疗,张霞的情况才逐步好转顺利出院。
无独有偶,与张霞同天入院的还有一名肺栓塞的产妇,产后3天出现气促症状,经检查确诊肺栓塞后转入湖南省人民医院救治。
现病情好转,已停用了心电监护,根据凝血功能调整用药治疗。
肺血管病变学组组长江刚主任医师介绍,孕产期肺栓塞是由内源性或外源性血栓堵塞肺动脉或所属分支而引起的肺循环障碍综合征。
是孕产妇(尤其是剖宫产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可危及产妇生命。

孕产妇是肺栓塞的高危人群,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
一、妊娠期凝血因子会明显增高纤溶活性明显降低,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二、妊娠子宫对下腔静脉和髂静脉产生压迫,血流淤滞不畅。
三、孕酮的作用使静脉平滑肌松弛,血流缓慢。
四、剖宫产手术创伤使得组织释放大量的凝血酶导致高凝状态、以及术中麻醉的作用使下肢肌肉松弛,周围静脉扩张。
五、术后早期需卧床休息,下肢活动减少,血流回流缓慢,从而促使下肢静脉内血栓形成。
江刚主任医师指出,妊娠期血栓栓塞发生率是非妊娠期的5倍。

妊娠期应进行血栓风险筛查,对于血栓高风险者进行物理预防,间歇性抗血栓压力泵及穿抗血栓弹力袜等,做到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怀孕期间应保持心情开朗、及时产检与配合治疗,多饮水、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
严禁烟酒及刺激性食物,以稀释血液和保持大便通畅,尽量避免下肢长期受压或在下肢输液。
产后早期活动,剖宫产术后2小时在床上做足趾的主动及被动活动、踝关节的伸屈活动。
2小时后在床上做翻身活动,先缓慢屈膝关节,后进行踝关节主动背屈伸运动、双足内收外展运动。
术后18~24小时后及时离床活动,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进而防止肺栓塞的发生。
如出现气促、胸闷、胸痛、咯血、晕厥及下肢肿痛(尤其是单侧下肢肿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发生过栓塞的产妇应定期复查随诊。
(编辑Max。部分图片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资讯!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人民医院 吴靖 吴娟 韩英杰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