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心情总不好,我是不是得了产后抑郁症?
我们时常听闻产妇情绪不稳定、容易有失落感等状况,事实上,不只是产后,从孕期开始,产妇及其家人就应该多多关注这方面的问题。
美国精神医学会所出版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指出,与抑郁情绪相关的精神科诊断,包含以下项目:重郁症、持续性抑郁症(或称轻郁情感障碍症)、适应障碍症和经前期情绪障碍症。
精神科抑郁情绪诊断
造成抑郁情绪的因素很复杂,包含生理、心理、外部环境等。因此,很难只采用生物检测的相关方式(例如抽血检查),直接诊断某人是否有这类疾病。
针对医学检测的部分,他补充,目前可通过自律神经活性检测,观察某人是否有自律神经失调的问题。自律神经失调的患者,多半有焦虑、浅眠等症状,而这些症状也常出现在有抑郁倾向的患者身上。然而,这项检测结果,也只能作为参考,无法直接证明此人是否有抑郁相关疾病。
整体来说,精神科医师必须通过问诊、相关量表、生物检测、观察临床表现等方式,掌握患者的全面数据,再进行整体的整合、评估,才可能确诊患者是否有抑郁症状。
9症状评估抑郁症
目前社会上常提到的抑郁症,其实比较偏向精神科医学的重郁症。一般会根据以下症状(单项或多项),评估患者是否有患抑郁症的可能性。
1抑郁心情
这种心情是否几乎整天都有、每天都有,可由个人主观报告(如感觉悲伤或空虚),或由他人观察来判断。儿童及青少年的易怒心情,也可能代表其抑郁的心情,父母应特别注意。
2兴趣或喜乐减少
此症状是指某人对于所有或几乎所有可能会从事的活动,兴趣或喜乐都显著减少的状况,甚至几乎整天、每日都如此。这部分可由主观报告或他人观察而说明。
3体重下降
有人并非刻意节食或减重,却有以下状况:体重明显下降或上升(如1个月内增重超过5%)、几乎每天有食欲减少或增加的情形,都需要留意。针对儿童,若体重增加不如预期,除了日常饮食,父母也应多关注其心理状态。
4睡眠状况
这里指的是个人的睡眠时间不稳定、质量不佳,如几乎每日失眠(不易入睡、半夜醒来后无法再入睡等)或嗜睡(总是疲倦、无精打采、注意力无法集中等),而且持续一段时间。
5思考与行为问题
某人几乎每日都有精神运动性激动或迟滞的现象,而且不只有主观感受到的不安定感或被拖滞感,通过他人观察也可得知。所谓的精神运动性激动指因焦虑而无法平静的状态,精神运动性迟滞则是动作迟缓而陷入僵直的状态(如声音变小、无法好好说话等)。
6疲倦感
几乎每天呈现疲累感、失去活力的状态,任何事都提不起劲的样子。
7罪恶感
某人心中几乎每天都会浮现自己毫无价值的想法,或有过度、不合理的罪恶感。这种感觉几乎可达妄想程度,并非单纯只对生病一事产生自责或罪恶感。
8思考力降低
几乎每日可感受到自己思考或专注能力下降,或感觉自己变得愈来愈没决断力。此症状可由主观陈述,或经由他人观察而得知。
9轻生念头
不只是出现害怕即将死去的想法,还会反复想到死亡这件事,会重复出现没有具体计划的自杀意念,有的甚至曾尝试过自杀,或已有实行自杀的特别计划。
5项症状才可能是重郁症
就诊断标准来说,必须持续观察两星期,而且在大部分的时间内,同时出现上述5项症状(或5项以上),且这5项(以上)症状须包括抑郁心情或兴趣或喜乐减少这两项之一,才会被真正确诊为重郁症。
孕产妇的抑郁状态
台湾卫生主管部门《抑郁情绪障碍自助手册》中有一句: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女性重郁症的盛行概率大约是男性的2倍,并进一步指出原因可能与某些阶段的女性特有情绪障碍有关,包括经期前情绪障碍症、周产期抑郁症及更年期情绪障碍。以下从孕产妇角度,说明相关抑郁状态。
一般抑郁情绪
部分孕产妇可能有明显的情绪变化,如突然哭泣、焦虑、激动或情绪低落等,尤其又以初产妇和前胎过程不顺的产妇最为常见。
生理不适(孕吐、酸痛、疲倦等)、精神压力(自己、夫家、娘家、工作、产后育儿等)、母胎状态(妊娠疾病、胎儿发育)、家族病史等,都可能是导致孕产妇产生抑郁情绪的原因。
不过,只要能逐渐自我调适、寻求他人支持,大多数孕产妇的抑郁情绪在产后数天就会自动缓解,不用过于担心。
周产期抑郁症
《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中,对周产期抑郁症的定义如下:妈妈在怀孕期间或产后1个月内,出现符合重郁症诊断的临床症状(请参考前述的9项症状说明)。
一旦孕妇经确诊为抑郁症患者,必须尽可能维持身心状态稳定,以顺利度过孕程、产程。否则,在分娩前后将可能发生情绪障碍:产前焦虑、恐慌症状,这些症状甚至还可能影响胎儿发育(胎儿体重过轻),或造成早产、难产等情况。
产后,将严重影响自身精神状态、亲子互动和家庭关系。这类患者应尽快就诊,必要时需接受抗抑郁药物的治疗(如有服药可能须暂停哺乳)。
产后精神病
比周产期抑郁症更严重的精神障碍问题,就是产后精神病。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患者大多为初产妇,平均每500~1000人就可能有1人如此。症状变化迅速,容易有被害妄想,或有婴儿畸形、死亡或魔鬼化身等幻觉,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自杀或杀婴的念头。此类患者必须尽快就诊、住院并且接受相关治疗。
主动求援 积极治疗
无论在怀孕或产后,妈妈们应该多多关心自身的心理状态,若察觉到状态有异,千万不要因害羞、担忧而隐忍不说,最好能主动且尽快向外求援,才能及时获得最好的帮助。
1懂得求救
临床上,很多孕产妇患者常常是有苦说不出,默默承受身心上的不适。事实上,能最快察觉、了解原因、甚至改善情绪低落的人就是自己,其次才是身边的亲友,所以,不要吝于主动向外求救。
2善用资源
若有需求,都可以主动寻求社会相关资源的协助,如精神健康基金会、心理卫生中心、抑郁症防治协会等,以掌握初步状况。如果检测之后有任何疑问,最好请家人陪同到精神科就医比较好。
3跟精神科团队合作
就诊后,若经医师诊断有抑郁症相关疾病,会再安排做进一步的检查,以便制定后续的疗程内容,而这需要患者的全力配合。精神症状的治疗须具全面性,必须跟整个团队配合,而团队中包含医师、心理师、护理师、职能治疗师等,这样才能根据患者个人状况,给予最适切的治疗方针与护理。
4成立3人小组
一般来说,治疗期至少需要半年,因此,建议患者的家人成立3人小组,采3班轮流照顾(倾听、陪伴、带动),才不会让大家身心压力过大,生活节奏也不会被打乱。
9方法 从生活中预防抑郁发生
从怀孕到产后,四面八方而来的大小事,难免会让妈妈们难以适从、情绪低落。因此,我们提供9种方法,希望能帮孕产妇适时舒缓身心,进而减少抑郁情绪发生的机会。
1四能
能睡、能吃、能(运)动、能笑,是保持身心健康的4根重要支柱。
2四发
要有正确的纾压方法,即说、唱、做、写。尤其是写,建议每天写3种日记,分别是心情、感恩、快乐,最好在睡前1小时进行。若之后真的需要就诊,日记也可作为重要的参考。
3放松训练
多练习深呼吸,1天至少80次,早上、中午、晚上、睡觉前各至少20次。
4运动
1周至少3天,1次至少30分钟,心跳至少每分钟130次,以出汗作为指标(产后为主,孕期需量力而为)。
5在30分钟内入睡
上床睡觉前要先自我催眠,让脑袋关机,建议默数一个最简单数字(如7……)的方法,训练自己不要想太多,慢慢入睡。
6每天睡眠充足
以6~8小时为原则,睡足7小时是最理想的状态(黄金睡眠时间为晚上11时至隔天早晨6时)。
7白天少躺床
若白天想睡觉,最多也不要超过1小时。
8补足水分
白天要喝足够的水,每天水量为:体重(kg)X水30ml,但上床睡觉之前4小时起(约晚上7时)要限水,毋须喝太多。
9调整心态
放弃“章鱼性格”,学习放手,调整“什么都要管、什么都担心”的状态。
*文章涉及母婴干货知识由好孕妈妈采访咨询/杨聪才身心诊所院长杨聪财,与好孕妈妈共有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侵权必究。参考资料/台湾卫生主管部《抑郁情绪障碍自助手册》
你有心情抑郁的时候吗?
欢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