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la产后随时漏尿,颖儿大出血,生子子宫和膀胱都有掉下来的风险...

——我是正文分割线——
S.H.E组合的姐妹花是很多人童年青春的回忆,曾经的假小子Ella,作为三姐妹中最早结婚生子的那只,在5月12日母亲节当天发微博,恩爱的老公和萌儿子,一家人很幸福:
然而,结婚生子、享受亲情爱情的幸福也是有代价的,她在微博曝出,生育之后有过膀胱脱垂导致尿失禁等“后遗症”,跑跑跳跳甚至打个喷嚏就会漏尿,直到做了悬吊手术之后才有所改善。
她说,生育对身体伤害很大,所以大家要好好爱妈妈,而且生育之后身体出现不适要去寻求专业医学的帮助,不要像上一代女性一样谈“性”色变,认为难以启齿而讳疾忌医,更不要认为是理所当然的牺牲。(这一段所长划重点,希望大家能点“在看”和转发,告诉身边的新手妈妈和准妈妈们,以及她们的配偶和家人!认真脸.jpg。)
尽管,Ella作为女明星,经济条件和人脉足以让她享受非常好的医疗条件,包括医院和月子中心:
尽管,长期健身的她身体状态很好,又有一大波专业顾问团指导,带着肚子里的宝宝蹦蹦跳跳也没问题,卸货前五天还录下了热舞视频,自称地表最强孕妇:
然而,生育的各种后遗症她仍然逃不掉。没错,也许大家会认为生儿育女是自然规律,可我们往往会忽略生育本身对身体的伤害,关于生育,我们还有很多需要知道。
关于孕期、生育过程、顺产和剖腹产手术的痛苦大家可以戳这里复习,今天所长主要科普的是,产后的一系列后遗症。
打个喷嚏就漏尿?
刚才所长讲到,Ella曝出的“打个喷嚏就漏尿”情况,是生育后遗症中很常见的,很多女明星和现实中的女性都有类似症状,只是她大大方方在微博曝出了,虽然,这“很不美好”、“很不女明星”,但是很有勇气,让公众正确了解生育的不易。
《康熙来了》里有一期让嘉宾们聊聊产后的尴尬事,女星钟欣凌说:有次在过马路的时候,忍不住打了个大喷嚏,感觉尿液都快要流出了,只能急刹车停步夹脚,真的是很尴尬。
生过三次孩子的小S一开始抵死不认,说自己恢复这么好,这种问题从不担心。但最后还是开玩笑说:“我绝不会做这么‘欧巴桑’的事,因为我会从头到尾保持双腿夹紧的姿势。”
可是,笑过之后,所长不由得深入思考一下,产后漏尿这种常见的后遗症怎么成了“欧巴桑”?或者是成了更多女人羞于启齿、男人认为“儿戏”的事情?所以,是时候对生育后遗症来一发科普了。(下面这位男同胞,就因为不了解相关的知识,而用猎奇的心理去看待,所长深深感觉到,咱们这方面科普教育的缺失)
这种膀胱脱垂导致产后漏尿的病症,学名叫做压力性尿失禁,是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表现之一,同时还容易伴随盆腔器官脱垂、生殖道损伤等问题。
症状可不止有打个喷嚏就漏尿这一点,大笑或者蹦跶几下也一样会漏尿,逛街时必须先确定洗手间在自己200米范围内;而且腰疼和腰腹部的下坠感也免不了(想想你们来大姨妈的感觉);同房的快感?在这个产后病症出现的时候,就不用考虑了。
产生的具体原因是,生产过程中孩子胎头下降,对产妇的膀胱、尿道形成挤压移位,尤其是遇到产程过长或停滞的时候,更容易损伤膀胱周围乃至整个盆腔的支撑组织。
选择剖腹产也难逃一劫,因为随着妊娠时间的推移,子宫重量日渐增加,腹腔压力和盆腔脏器的重力都指向盆底肌肉,导致盆底的肌肉和韧带持续受压而逐渐松弛。所长查了下资料,据统计,35%左右的女性在怀孕晚期就已经会出现这种漏尿现象了。
那么各位已经或者将来要成为妈妈的姑娘们,要怎么防治这种压力性尿失禁呢?先搞清楚盆腔本身的结构。所长放个解剖图,盆腔的支撑组织是很多很复杂的肌肉和韧带,就像一个大的软质兜子一样把所有的脏器兜住。如果兜里装的东西太多太重(想想,一个足月、即将出生的孩子大约6斤甚至有8斤),是不容易被勒到变形、往下垂了?
所以,预防的话,自然是增强盆地肌肉的力度和韧带的柔韧性,所长给你们找了一套教程,无论是日常,还是孕期、产后,都是可以做的。尤其是产后,月子做完就可以开始做了——产后一年是盆底肌功能恢复的黄金时期,大家切记!
骨盆肌群锻炼:每天2~3组,每组10次:
深蹲:每天2~3组,每组15次,注意膝盖不要超过脚尖,尤其孕产期的姑娘们!
臀桥:每天2~3组,每组10~15次,孕期和剖腹产后的姑娘们最好咨询产后方面的专业人士。
躺式曲分腿:每天3组,每组10~15次。
跪撑举臂抬腿,每天2~3组,每组10~15次:
平常作为预防,大家自己在家做就好,但对于孕期、产后女性,本来身体就弱的情况下,自己做很容易姿势不对、对身体造成损伤 (尤其是本身腰椎间盘突出的),而且这些动作都是循序渐进从简单到难逐渐锻炼进阶做的,有些动作需要看个人身体状况判定是否能做。
所以,准妈妈和新晋妈妈们做这类盆底肌的修复、复健训练,需要专业医生指导帮助拿捏,可以考虑去正规三甲医院的康复科做盆底肌修复(就是类似动作的训练,大家可以类比成专业的健身教练指导)。学会了角度姿势和力度之后,就可以在家做了。
而且专业医院会用生物反馈技术,也就是借助放置于阴道或直肠内的电子生物反馈治疗仪,监视盆底肌肉的肌电活动,将这些信息转化为可视或可听的信号反馈给患者,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自主盆底功能锻炼。
程度比较重的,应该在医生指导下口服度洛西汀等药物;外用雌激素也可以明确改善产后的尿失禁,但长期应用会增加子宫内膜癌、卵巢癌、乳腺癌和心血管病风险,所长提示,务必遵医嘱!
如果过了产后一年的黄金恢复期,建议像Ella一样选择手术治疗。最常用的手术方法是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所长强烈建议选择正规专业的三甲医院!)
产后漏尿,以及往往随之而来的轻度子宫和阴道脱垂,只是生育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的冰山一角,男同胞和没当过妈妈的姑娘们,很难感同身受。(所长补充一句,生产之后42天去医院检查的时候,即使没出现漏尿现象,也要查清楚子宫和阴道是否脱垂,尽早对症治疗和复健)
产后肚子一直很大?
可能腹直肌分离!
而整座“冰山”呢,所长拿产后光鲜亮丽的王妃们来看,比如最近刚生三胎的英国凯特王妃,和刚刚生下头胎的梅根王妃、已经有几个孩子的瑞典公主等等。
中外媒体展现给我们的常常是,凯特三次生产就像逛了个商场那么简单,生完到出院亮相的时间最长24小时、最短只有7小时,就穿着高跟鞋、化着精致妆容,抱着新生的宝宝微笑致意了。
这个传统从戴安娜王妃时期就开始了,但她们真的是自愿的吗?
凯特王妃真的是媒体所说的那么神采奕奕吗?刚生完孩子出院的她已经蹬上了高跟鞋(这时候就穿高跟鞋真的好吗?),谁能注意到她裙子下露出的腿是浮肿的?
脸上的浓妆(刚生完就化浓妆的伤害且不说)也掩盖不了状态差,实际的气色并不好,脸部总是带着水肿:
还有,仔细看,她生完孩子之后,肉眼可见肚子还是比较大。刚生完孩子,小腹依旧比较大,这主要是子宫盆底肌等尚未恢复导致,一般产后42天以后,腹部就会逐渐变小了。
如果长时间仍然这个状况,很大可能是腹直肌分离——也是常见的生产后遗症。
先看一下腹直肌的位置和腹肌结构图:
在怀孕的过程中,肚子不断变大,腹壁皮肤、筋膜、腱膜、肌肉等被极度扩张,同时由于激素的作用,腹白线松弛,连接力量下降,导致腹白线越来越宽,腹壁张力很快超过腹白线的弹性极限,结果左右两边的腹直肌被迫分开,形成腹直肌分离。
说通俗点就是,胎儿一撑,腹直肌就像一根拉链被强行拉开一样撑坏了。看下面的示意图(所长看到都觉得疼!):
身材瘦小、孕期偏食导致营养不均衡的孕妇,腹壁肌肉会比薄弱,容易在妊娠中晚期,尤其孕晚期子宫底升高、子宫体积增大,出现腹直肌分离;多胎妊娠、胎儿过大、羊水过多等妊娠时造成子宫过大的各种情况都可导致腹壁过度扩张延伸。
后果可不仅仅是肚子大不好看,还可能出现腹壁疝;严重者还可能引发内脏移位,腹直肌支撑力不足,会使腹内器官下垂,压迫膀胱,造成刚才所长讲过的漏尿;同时使腹部肌肉力量更差,脊柱负担会很重,造成产后腰痛、膝关节痛、骨盆前倾、腰臀酸软无力;腹压不足,不能很好的促进大肠的蠕动,也会造成便秘等等(生完孩子之后,这些并发症到底能让姑娘们遭多少罪!)
瑞典女王储生子后三天的状态,
肉眼可见的憔悴
所长附上如何自己检查是否腹直肌分离的方法,分离的宽度小于2指属于生产后的“自然现象”,超出3指务必就医!
预防的方式是,多进行腹肌即核心力量训练,如果分离超2指,不适合常规的大强度腹直肌训练(卷腹、仰卧起坐等),这些训练会加重分离,也不能做类似于下腰这种腹部向前的瑜伽动作和各种扭转体动作。
改善腹直肌分离的训练是将核心部位往里收回,好像树的年轮一样,尽量将每一个圈向中心收拢。所长比较建议的是站姿收腹和跪姿收腹动作:
站姿收腹:背对墙面站立,将上身靠在墙上(保持中立位,后脑勺、背部、臀部贴在墙面),双脚距离墙面大概30厘米。吸气准备;呼气,腰椎去贴墙面,之后,吸气还原。每组10~15次,重复2~3组。
注意:避免手臂向后推墙,尽可能腹部向内收,主动靠近墙壁,想象用肚脐向墙壁方向靠近的感觉。
跪姿收腹:四点跪姿,髋关节和膝关节垂直,肩关节和腕关节垂直,脊椎在中立位(胸椎自然后屈,腰椎自然前屈)。吸气,小腹自然放松;呼气时,用力将小腹向内收回。每组重复10~15次,做2~3组。
整个过程不要改变脊椎的中立位,只有腹部在活动,想象将肚脐拉向腰椎的感觉。
如果分离宽度超过3指,产后1~2年以上仍不能缩小恢复的应该考虑手术治疗。是将腹白线变窄、使分离的腹直肌重新靠拢来重建腹壁,恢复腹壁的正常形态和功能,分开放手术和腹腔镜手术两种。
开放手术可以切除多余皮肤,有利于腹壁外观的塑形,但是会遗留较长的切口瘢痕,放置补片加强时固定较为困难;
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放置固定补片方便,但不会切除多余皮肤,因此会出现术后腹壁皮肤松弛不平整的情况,需要较多时间才可能改善。
产后抑郁:真不是矫情!
刚才所长讲到压力性尿失禁和腹直肌分离两个产后的并发症,即使是女明星和王妃们,即使待产时和刚生完都能光鲜亮丽,也难以避免。而更多见、更摧残人的,是很多男士不能理解的产后抑郁问题。
袁咏仪产后就曾经非常敏感,看见妈妈买菜回来都会莫名哭。张智霖甚至说出过“这样咱们过不下去了”的重话。
大青衣秦海璐因为产后抑郁以泪洗面导致眼睛发炎,整个眼球上蒙了一层水泡,眼睫毛扎在了眼球上,曾为自己单眼皮买过保险的她,只能去做了双眼皮手术。
所长先科普一下,产后抑郁本身其实是正常现象,怀孕后,雌激素飙升到 500+, 生娃后下降到 50+,体内雌激素突然发生 10 倍左右的变化,会直接导致情绪不稳定,出现敏感焦虑的症状。
但是,加上身体的伤痛,照顾孩子的辛劳,如果丈夫和家人再不理解甚至出现矛盾......很容易发展成抑郁症。想想看,前文里所长讲过的腹直肌分离,有些丈夫不仅不体谅妻子,还会嫌弃妻子的身材(有良心吗!):
想想看,新手妈妈在身体还没恢复的时候,就要24小时待命给孩子喂奶,很难睡个安稳觉,看看张歆艺当年为了喂奶定下的闹钟,光看闹钟图就够抓狂了!
梅根王妃产子后,威廉王子对新晋爸爸的弟弟哈里王子说,“欢迎加入“睡眠剥夺协会”。是的,新手爸爸和妈妈们(更多的是妈妈)“见过凌晨一点、两点、三点、四点、五点,宝宝纸尿裤上沾满粑粑的样子。”
而且,经历了千辛万苦,全家人的注意力往往都在孩子身上,这种落差和失望的感觉,对身体受着摧残、激素又不稳定的新手妈妈无异于火上浇油。即使坚韧倔强如章子怡,也因此落下过眼泪。
著名主持人李静也提到,感觉这种喂奶照顾孩子的状态下,整个人成了一个机器。
如果这时候,丈夫当甩手掌柜不照顾孩子、分担责任(张智霖这样的好老公好爸爸,也看着新生儿感觉“不知道是一坨什么东西”);
如果婆婆在带孩子方面有矛盾,甚至说“谁还没生过孩子,矫情啥?”“女人都是这样过来的”等等,那新手妈妈心里会是什么滋味呢?想想看大出血差点没命的颖儿,同为女人,好意思拿生命开玩笑么!
并非结束语
曾经的女人是这样过来的,因为医学技术和思想观念受限;而现在,女人不该如此。所长不是贩卖焦虑、让姑娘们畏惧婚姻和生育,而是想让大家能拥有充分的知情权,了解一切后果、做好一切准备之后再做选择,而不是被“骗”进产房。
做好一切准备,也就意味着,能够通过医疗手段、科学的复健方法,尽可能减轻生育对身心的伤害;同时也意味着,每一位男士,能够了解这一切,去体谅和帮助自己孩子的母亲,了解自己的妻子为生娃冒了多大风险、做了多大牺牲;而不是做甩手掌柜,更不能嫌弃对方“矫情”、“身材不好”。看看周杰伦是怎么当爸爸的:
所长不希望总是看到那种生育很容易的假象,似乎王妃们和明星们,生个孩子就像去逛街买了点东西,要知道,她们光鲜的背后,即使有非常专业的医疗和护理做支撑,仍然避免不了生育后的屎尿屁问题,无论是漏尿还是产后抑郁;
(凯拉·奈特莉反对凯特王妃生育后光鲜出场这种“传统”,
就是怕给人误导生育很轻松)
同时,所长也不建议过度宣传女性生育的伟大与无私,不希望总是看到“女子本弱,为母则强”的说法,因为,这些看似天花乱坠的褒奖,轻轻松松就把育儿责任全推给女性。妈妈不是超人,妈妈是需要健康与美丽、需要自己的事业、爱好与生活的人。
最后,所长祝福所有成为和将要成为母亲的女性,大家一定要点下这个“在看”,为我们的母亲,也为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