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产后大肚腩悄悄溜走,坐月子这9点照做别嫌烦,否则自找罪受


1、用正确的方法清洁头皮
要想子宫尽快恢复功能,最重要的便是要将子宫内的污血完全排出,而洗头会影响产后恶露的排除,头皮一受凉,子宫的污血会凝结成血块不易排出。
然而产妇的新陈代谢特别旺盛,所以必须用正确的方法来清洁头皮:将药用酒精隔水温热,再以脱脂棉花沾湿,将头发分开,左右擦拭头皮,稍用手按摩一下头部后,再以梳子将脏物刷落,如此将会感到较清爽,此法可于饭前天天擦拭,或用软梳梳理头发,好让头部气血畅通,保持脑部清新。
2、不可吹风,不论是热风或冷风
产后全身的毛细孔,包括头皮的毛细孔都是张开的,此时一吹到风,不论是热风或冷风,毛细孔就会立刻收缩,很容易造成筋骨酸痛、头痛、头风,甚至感冒。
3、室温维持在25-28摄氏度
产妇要有舒适的环境,夏天太过炎热需开空调,让室温维持在25-28摄氏度之间,但却要注意不可以吹到风,而且产妇要穿长裤、长袖衣,并且穿袜子。
二、提防生育性肥胖医学上把产后女性体重超出正常范围的20%,称为“生育性肥胖”。生育性肥胖是由于大脑内分泌功能紊乱所致,特别是脂肪代谢失去了怀孕前的平衡,从而引发了所谓的“生育性肥胖”。一般来说,生育性肥胖不是病症,但还是会对产妇身体健康不利,也会给妈妈们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所以预防生育性肥胖非常必要。
1、产后进补要适度,饮食健康均衡
产后进补要适度。产妇要多吃瘦肉、豆制品、蛋类、蔬菜和水果,少吃脂肪类及甜食、糖类食物,忌食过咸、过酸、过冷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时要吃一些香蕉、蜂蜜及粗纤维食物以防便秘。
2、积极进行体育锻炼
孕妈产后24小时就可以开始在床上活动,并逐渐加大活动量。而做剖腹产的产妇,在拆线前可以适当做些翻身及下地走路的活动,拆线后就可以适量地活动了。之后,妈妈们还可以尝试做产后体操,不仅可以预防一些产后疾病,对产妇恢复怀孕前的身材也大有好处。
3、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对母婴健康好处多多。婴儿吸吮乳房可促使子宫复旧,使臃肿的腹壁迅速回缩,同时妈妈分泌乳汁还可促进体内新陈代谢和营养循环,减少皮下脂肪的堆积,有效预防生育性肥胖。
4、哺乳期忌吃减肥药
有些妈妈对产后恢复身材操之过急而采取服用减肥药的措施。这是非常不可取的。减肥药影响人体正常的代谢,尤其是哺乳期吃减肥药,大部分药物会从乳汁里排泄,这样就等于给婴儿也吃了减肥药,婴儿肝脏解毒功能差,减肥药量大了易使婴儿的肝脏功能降低,容易引起婴儿的肝功能异常。
三、多喝水排毒紧致肌肤
人体内的很多化学反应都是以水这个介质进行的。身体的消化功能、内分泌功能都需要水,代谢产物中的毒性物质要依靠水来消除,因此适当的饮水不仅可避免肠胃功能的紊乱,更可以及时排出身体毒素,激活肌肤表皮细胞的再生性,加速血液循环速度,帮助肌肤恢复紧致弹性。
方法:每天的饮水量不要少于1000毫升,一天中有3个时间一定要喝水。早晨起床时喝水,既可以补水,又促进毒素排出。下午3:00左右喝水,这个时间中医认为是膀胱经最活跃的时间,所以要多喝水。还有,晚上9:00左右喝水,这时是人体免疫系统活跃的时间,此时人体会恢复免疫系统、再造细胞等,所以及时补充水分也很必要
四、产后要重视子宫恢复分娩之后新妈妈的身体都要慢慢地恢复,尤其是要注意子宫恢复和恶露的情况。可是子宫到底是怎样恢复的呢?怎样才能帮助子宫快速恢复呢?而月子期间常喝的生化汤,则要注意正确的饮用方式,避免恶露一直滴滴答答,影响子宫恢复。

子宫恢复历程
子宫是一个由较厚的肌肉组成的器官,不会立即恢复原状,约需两周时间回到骨盆腔,6周内回到孕前大小。他说,子宫恢复状况可从3方面来看:
子宫体:分娩后,子宫会立即收缩,因此,在腹部处可用手膜到一个很硬且呈球状的子宫体,其最高处差不多与肚脐同高。然后,每天的高度会下降一点,约两周时间,子宫会变小并进入骨盆腔内,这时,就无法在腹部摸到子宫底了。
子宫颈:分娩后,因子宫颈充血、水肿而变得非常柔软,子宫颈壁也会变得很薄,大约要到7天之后才会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生产完7~10天后,子宫颈内口会关闭,一直到产后4周左右,子宫颈才会恢复到原来大小。
子宫内膜:胎盘和胎膜与子宫壁分离后,由母体排出,从子宫内膜的基底层,会再长出一层新的子宫内膜。产后10天左右,除原来胎盘的附着面外(分娩后,约手掌大小,产后6~8周会完全愈合且不留痕迹),其他部分的子宫腔会全部被新生的内膜所覆盖。
在子宫恢复过程中,需通过强而有力的肌肉“收缩”动作,让血管受到压迫而止血,并恢复到原来的大小。因此,在产后1周内,妈妈常会感到子宫收缩带来的疼痛感。若收缩不好,血管就会持续出血不止,如形成血块积在子宫腔内,就造成子宫肌肉层的收缩更差,出血情况会更恶化。
为了加速子宫的收缩,陈保仁医师说,自然产的产妇可借助子宫按摩及子宫收缩药物,剖宫产的产妇则因有伤口,而是以注射点滴型子宫收缩剂,让子宫顺利收缩。
子宫按摩加速子宫收缩
产妇把手放在肚脐周围,触摸寻找子宫位置,如感觉不到腹部有一个圆形硬块,就需要做子宫环形按摩,借此加速子宫的收缩。子宫收缩的同时,恶露也会随之排出体外。由于子宫变硬表示收缩情况良好,所以,自然产的产妇在产后24小时内,应随时按摩,必须做到子宫变硬才能停止。
观察恶露判别子宫恢复状况
若是子宫内仍有残留胎盘或胎膜组织,或是子宫收缩不良,会影响子宫复原的速度,这可从观察恶露排出的颜色、量与气味判别子宫的复原状况。陈保仁医师指出,正常情况下,恶露的量会愈来愈少,颜色愈来愈淡,约3周就会结束,过多的恶露属于不正常现象。
如果血性恶露的量明显变多,且持续时间延长(3天以上),或恶露带有异味,甚至恶露一直没完没了似的,原本颜色已转淡又变红,产妇务必及时就医。经检查后,若是子宫内仍有残留物质,即需要加以处理。若是单纯的子宫收缩不良,则会给予口服(针剂)子宫收缩剂,并教导产妇按摩子宫,鼓励其持续哺喂母乳,以促进子宫收缩及增加子宫复原的状况。
五、产后预防抑郁症
患了产后抑郁症可采取药物会物理等治疗,但最重要的是做好预防,将产后抑郁症阻挡在外,不过大家知道产后抑郁症的预防方法有哪些吗?

1、加强孕期保健,重视孕妇心理卫生的咨询与指导,对不良个性,既往有PPD史或家族史,筛查出有精神症状的高危孕妇进行监测和必要的干预,重视办好孕妇学校,鼓励孕妇及其丈夫一起来上课,学习认识妊娠和分娩的相关知识,了解分娩过程及分娩时的放松技术与助产人员的配合,消除其紧张,恐惧的消极情绪。
2、改善分娩环境,建立家庭化分娩室,以替代以往封闭式的产房,提高产妇对分娩自然过程的感悟,开展导乐式分娩,临产后有丈夫或其他亲人陪伴,可减少其并发症及心理异常的发生。
3、重视产褥期保健,尤其要重视产妇心理保健,对分娩时间长,难产或有不良妊娠结局的产妇,应给予重点心理护理,注意保护性医疗,避免精神刺激,实行母婴同室,鼓励指导母乳喂养,并做好新生儿的保健指导工作,减轻产妇的体力和心理负担,辅导产妇家属共同做好产褥期产妇及新生儿的保健工作,对以往有精神抑郁史,或出现有情绪忧郁的产妇要足够的重视,及时发现识别,并给予适当的处理,防止产后忧郁症的发生。
4、围生期的保健工作应注意主动医疗服务,掌握孕产妇心理学特点和心理咨询技巧,提高服务技能和质量,要重视社区围生期孕产妇心理保健工作。
六、产后恶露排出关键期不宜大补
恶露排出关键期,妈妈不宜大补
分娩后由子宫排出的淤血和浊液称之为恶露。正常情况下,产后3周左右完全排尽。如恶露持续3周以上不止者,称为“产后恶露不绝”,相当于西医所讲的产后出血,可能诱发感染,导致子宫内膜炎等一些妇科疾病。
饮食清淡,多样化
产后大补很容易导致血管扩张,血压上升,可能会加剧出血,延长子宫的恢复期,引起恶露不绝。这个时期的饮食应在清淡,稀软的原则上多样化,少吃桂圆、人参等补益性食品。
妈妈厨房

山楂粥
原料:山楂30克,粳米60克。
做法:将山楂水煎2次,取汁去渣,加入粳米煮成稀粥。
营养盘点:山楂中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钙、磷、铁、维生素C及胡萝卜素、尼克酸等营养成分,含钙量居鲜果榜首。对新妈妈产后滞血痛胀和产后腹痛,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红糖赤豆汤
原料:红小豆30克,红糖适量。
做法:红小豆加水煮至汤浓豆烂,加入红糖即可。
营养盘点:红小豆中含有蛋白质、脂肪及B族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钙、鳞、铁的含量较高。它可以健脾养胃,有清血排脓和通乳的作用。
七、重视盆底肌肉恢复女性盆底功能障碍包括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性功能障碍、排便异常、慢性盆腔疼痛等等。这些症状通常多见于绝经期女性,但并不是说中青年女性并不会发生。比如盆腔脏器脱垂,就在产后女性中比较多见。因此提醒女性在分娩、尤其是二胎分娩后,要特别注意评估盆底肌肉损伤程度,并及时进行康复训练。

患者有意识地对以肛提肌为主的盆底肌肉进行自主性收缩的盆底肌肉锻炼,是盆底康复治疗的一种。具体锻炼方法为:
锻炼时间:从每天五次,每次重复五到十遍开始,渐渐增加到每次二十遍,这样你每天可以重复一百来遍。最好一直坚持锻炼。
★缓慢收缩
吸气,然后在呼气过程中紧闭肛门,就像你正在制止排便。同时,紧闭尿道口,感觉像憋尿。活动阴道周围的肌肉,一松一紧,一张一弛。想象电梯正在上升,一楼、二楼、三楼……当你感觉到达顶层时,屏气,保持尿道口、阴道口、肛门同时紧缩。坚持数分钟,然后缓慢放松,千万不要一下子松懈下来。放松臀部和大腿,将注意力集中在尿道口,而不是肛门部。缓慢收缩动作可以锻炼肌肉的耐力。
★迅速收缩
如果你已经感觉到盆底肌在渐渐强壮起来,继续重复以上的锻炼。可以提高收缩的速度。迅速收缩动作可以加强对盆底肌的控制能力。
★缩肛
锻炼肛门括约肌,同时也加强整个骨盆底。想象你正在竭力制止肛门排气。确保锻炼时松弛阴部肌肉。
★让脐部紧贴脊背
这节操可以锻炼深横肌,应该结合盆底锻炼操,这样才能让所有的肌肉都活动起来。你在站着或坐着时都可以做这节操。一只手放在腹部,另一只放在乳房下方,用腹部吸气,想象一只气球慢慢充气过程。然后呼气,同时紧吸脐部。你也可以在吸气时挺起你的乳房,呼气时握紧乳房。吸气一秒钟,缓缓放气,再吸气,再呼出……保持盆底松弛。
★松弛骨盆底部
再次想象你正在电梯里,想象电梯从一楼到地下室,试着松弛下颌骨,感觉下巴自然下垂,嘴巴自然张开,然后轻轻收缩所有肌肉,电梯回升,结束锻炼。
不过小编要提醒大家了,每个人的体质情况都不一样,做任何产后恢复都要有针对性的量力而行。
八、莫忽视管理腹部
这个收腹依是必备的,生完宝宝就用了,真的不错,撑大的肚子恢复的很好。月子里就开始穿了,一个多月肚子就平了,产后去复查医生都夸我恢复的好。
九、坐月子不要多躺
分娩后宝妈们身体很虚弱,以为坐月子要多躺着,吃饭喝水全躺着,不能下床走动。这是一个错误的观点。长期的卧床不起很容易导致宝妈膀胱后移,挤压子宫,最终导致子宫脱垂。缺乏运动,身体机能减弱,消化功能变弱还会导致便秘。按照科学坐月子观点,妈妈分娩后七八个小时就可以下床走动了,一次10分钟左右,即使是剖腹产,在床上躺一天之后也可以下床活动。
产后适合做哪些运动
1.产后3天后:此时可以适当下床运动了,但仅限于慢慢地走走,活动一下自己的筋骨,活动时间要短,感到累就马上回到床上。在床上的休息的时候,可以多翻身、抬胳膊、仰头,这些也是运动。
2.产后2周: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活,比如擦擦窗台和桌子、叠衣服,这些轻巧的家务活不会太累,又可以活动筋骨。但要注意的是,做家务的时候不要碰冰冷的东西,做完家务最好用热水洗手。
3.产后4周: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健身运动了,运动幅度不能太大,可以学一些专门给产后妈妈恢复的运动。
4.产后5周:可以到户外走走,也可以带宝宝一起出去晒太阳,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分娩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使产妇的体力消耗很大。分娩后的产妇需要充分的休息时间。充分休息后,适当的下床活动也是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