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圆圆产后复出第19天被群嘲:人性最大的恶,就是恶语伤人
“柔软的舌头,可以挑断一个人的筋骨,语言有时候比暴力更能伤人。”
——《欲望山庄》
1
前几天刷微博时,看到高圆圆发布了一条产后复出的视频。

视频中的她,身穿白衬衫,扎着高马尾,少女感十足。
如果是你,你会骂她、说她老了丑了吗?
作为40岁高龄产妇,能在3个月内恢复到这个状态,已经很不容易了。
然而评论区里,还是少不了键盘侠的恶意中伤。

嘲讽她的人,认为她最大的“恶”就是不再少女。
此情此景,不禁令我想起高圆圆的个人纪录片。
她在《我,39》中坦言婚后面临着最多的问题是:
你怎么还不生孩子?
她说:好像这件事变成了我的错,或者说是一个我没有做对的一件事。
而此举同样招来了全网围攻:

“矫情,不能生!”
“这么老了,不生孩子?”
“这么好看有什么用,还不是生不了孩子。”
有多少女人晚婚晚育,被骂生不了孩子。
可当她们选择怀孕的时候,却又被骂身材臃肿、面部衰老。
现在生活中的键盘侠越来越多了,戾气也越来越重了:
有人30岁了还不结婚,就被认定是“剩女”;
有人身材肥胖,就被认定是“不自律”;
有人浓妆艳抹,就被认定是“被包养”。
有一句话说的好,不要总是在别人的世界里横冲直撞,回归自我,多和自己对话,胜过无数喧嚣。
可惜,很少有人懂得。
在我们身边,总有这样一群人,站在自己的角度,以为自己见多识广,擅自评价别人的人生。
可这个世界,真的如你所想吗?
2
之前看过一段视频,记录了一位妈妈顺产最后4分钟的痛苦遭遇。
有些人不知道生孩子是一番怎样的景象,也不理解生孩子有多么痛苦。
作家窈窕说:
产房,在很多男人眼中,每个女人都要进去走一遭而已。
但对女人来说,产房却意味着十几个小时的阵痛,意味着宫缩痛、乳腺炎,还有随时可能遭遇的大出血、羊水栓塞......
更扎心的是,即便这样,当下很多人认为:
是个女人都得生孩子,有什么好矫情的。
国外AskReddit上有个帖子,询问生育过的女性:
“有没有什么是你应该知道的事,却从没人告诉过你?”
于是很多妈妈回答了自己在怀孕、生产期间所遭遇的尴尬与痛苦。
有一个回答令我记忆深刻:
“这期间,如果有女性将自己的健康放在首位,都会被认定为自私。
身材没以前好了,更会被人嘲笑、攻击。”
这让我想到,马伊琍因为母乳喂养,而导致胸部下垂,此举也遭到了网友的围攻。

很多女人害怕身材走形,所以拒绝母乳喂养,被骂自私不配当妈。
可当她们一旦选择坚持母乳,又被嘲笑胸部下垂。
那些旁观者,不身处其中,你永远不知道你的恶意中伤意味着什么。
《一生的游戏规则》里写道:
人们可以因为语言而受到赞扬,也会因为语言而被人诅咒,语言的力量关乎生死。
想不到吧?
你的恶意评论,有时候会成为一把刀,刀不见血,却能诛心。
还记得德阳的安医生吗?

她的悲剧,任何一个口出恶语的人都难辞其咎。
面对网上铺天盖地的抨击与辱骂,非唯一死,无以明志。
于是,安医生就这样被活活逼死了。
而后,不知道了解真相后的网友会不会羞愧。
总有那么一群自以为是的人,他们潜伏在人世间各个角落,打着“惩恶扬善”的旗号,源源不断地释放着有毒的能量。
当一个人指鹿为马,注定会有更多人加入指鹿为马的队伍。

当这个队伍不断强大的时候,足以致人于死地。
鲁迅先生说过:
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凶残到这地步。
深以为然。
人这一生最不能直视的有两样东西:一是太阳,二是人心。
可我觉得还要加上一样:恶语。
人性最大的恶,就是把自己的认知当作普世的真理,然后自以为是地对别人评头论足、说三道四。
3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那么多人都喜欢随意评价,恶语相向?

主持人马东说:
随意评判,从经济学角度来说,是成本最低的方式,因为不需要负什么责任。
什么才是成本高的方式?是多看一看,多想一想,多了解一些情况,和做出一个更加全面的评论,而不是去做那些最简单的道德评判。
所以归根到底,还是囿于自己的认知浅薄认知,看到了表象,就以为看到了真相。
突然想到一件自己的真实故事。

有一次我在地铁上,正在看一本莫言的《丰乳肥臀》,结果被一路人投来了异样的目光。
也许那个路人认为:这个人真low,竟然公开看黄书。
他们却不知道,这是一本歌颂母亲伟大与无私的书,还获得了中国“大家文学奖”。
还有一次,我在课堂上看《士兵如何修理留声机》。

那是一本讲述关于天真的童年与残酷现实之间困境的小说。
而当我同桌看见了这个书名的时候,却大声嘲笑我:
“没想到你也看这种怎么修东西的文章啊。”
很多时候,我们只愿意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
至于真相呢?无人关心。
我们总是在扮演着头脑简单的角色,只站在自己的角度,以自己的所思所想去评价他人。
却从没想过,人与人之间是隔了一块玻璃的,你以为自己看的清楚,但看到的永远是表象。
4
作家冯唐曾经跨界去参加一个真人秀的节目,结果被网友骂成一片。

有人就问冯唐怎么看。
冯唐说“这些负面评价关我屁事,那是他们的事。”
不禁让我想起他在奇葩说上的名句:
世间万物,很大一部分事,归根结底是两件事,一件是“关我屁事”,一件是 “关你屁事”。
本着“关你屁事、关我屁事”的原则,能减少80%烦心事。
不随便评价他人是一种修养,不困于别人评价更是一种修行。
我们既不做随意评判他人的狂妄举动,也不要一昧地活在他人的世界里。
杨绛先生说: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本文首发于依伊伴读(ID:junsaoksj),一个犀利温暖的原创公众号,我有一支笔,足以慰风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