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要不要做盆底肌修复

文 / 爱丁优生助孕
2019-12-11 21:30

很多新晋级的宝妈在经历过生产时的苦痛,初为人母时的喜悦,母乳喂养时的睡眠不足,坐月子终日不能出门的煎熬后,熬到娃满月,终于觉得自己可以暂时解脱时,却迎来了人生更大的一场挑战,甚至是,灾难……

大笑、咳嗽、打喷嚏、爬楼梯、拎重物时小便会不由自主地流出;尿频、尿急、憋不住尿;走路、跑步、做家务时总感觉下体有东西脱出;性高潮减少,甚至疼痛……

这些突如其来的状况,往往让很多产后女性惊慌失措,难以启齿……

但导致这些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究其源头,还得从盆底肌说起~

首先,我们先来认识下什么是盆底肌。

1、什么是盆底肌?

女性盆底肌是控制膀胱,阴道和大肠括约的肌肉,而且它并不是一块肌肉,而是一个肌肉群,由封闭骨盆出口的多层肌肉和筋膜组成。关于盆底肌,有一个生动的比喻,它就像一张“吊床”, 紧紧吊住尿道、膀胱、阴道、子宫、直肠等脏器,让这些脏器不会在我们跑步、咳嗽时掉出来。

同时,盆底肌还维持着女性的排尿、排便、性生活等多项生理功能,关于这一点,通俗点解释就是,盆底肌可以让女性在小便时截断尿流,在大便时夹断便便,在爱爱时更……(此处省略一百字)

总之,盆底肌可以说是一个能让女性保持健康正常生活的“幸福肌”,而一旦盆底肌受到损伤,各种尴尬、不适,甚至夫妻间的问题都会随之而来。

比如下面这两位宝妈:

桃子(化名),29岁,儿子40天

桃子第一次发现自己不对劲儿,是在家看综艺节目,看到搞笑环节忍不住大笑起来,然后,一股热流忽然难以控制的瞬间涌出…此后,她慢慢发现,不止是大笑时会漏尿,咳嗽,打喷嚏,运动时都会漏尿。更糟糕的是,在跟老公做羞羞事时,她总担心自己会不小心尿出来,房事于她而言,俨然成为了一种折磨,感受到她的异常之后,老公也慢慢变得冷淡起来。

麦子(化名),40岁,女儿12岁,儿子6岁

有天麦子陪着女儿和儿子在楼下踢毽子,可还没踢几下,小便就不自觉的流出来,裤子上一片狼藉,6岁的儿子看到后,一下喊起来:妈妈,你尿裤子了!周围人的异样眼光飘过来,让麦子瞬间觉得无地自容。

那么,产后女性出现哪些症状,说明盆底肌受到损伤了呢?

2、出现这4种症状,证明盆底肌受损了

·尿失禁:大笑、打喷嚏、咳嗽、剧烈运动时就会不由自主的发生漏尿,而且还伴随着尿频、尿急等情况。

·盆腔器官脱垂:盆腔器官脱垂通常根据发生不同的部位分为阴道前壁膨出、子宫脱垂、阴道顶脱垂、肠疝和阴道后壁膨出,多部位脱垂经常同时存在。

·性功能障碍:产后性欲低下、性唤起障碍、性高潮障碍、阴道痉挛、性交疼痛等。

·产后腰痛:女性产后子宫和盆腔组织状态很难快速完全恢复至怀孕前阶段,接连骨盆的韧带、盆底肌还处于比较松垮无力阶段。倘若此时产妇再出现恶露无法顺畅排出的情况,使血液淤积在盆腔中,便会导致产后腰痛的状况。

产后盆底肌出现问题后,相信很多人都曾听说过盆底肌修复,但同时,心里也会产生这样的疑问——

3、盆底肌修复到底有没有用?

对于这个问题,相信做过专业盆底肌修复的姐妹们更有发言权:

其实,从医学角度来讲,及时进行盆底肌修复,对产后女性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事。

据临床统计显示:已婚、已育女性盆底功能障碍发病率约为30%—40%,以四五十岁的病人最为集中。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中老年时发生的盆底功能障碍(如漏尿、尿频尿急等),很可能就是二三十年前的分娩引发的,但到中老年时再做盆底肌修复,难度明显大的多,而且恢复起来也较为困难。因此,不管产后是否有不适,都应该尽早做盆底肌修复。

那么,盆底肌修复的方式有哪些?哪些方法能帮助女性尽快修复盆底肌,早日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呢?

4、盆底肌修复方式PK,哪种最好?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由盆底肌损伤引起的重度尿失禁或非手术治疗失败的患者,需要通过手术治疗;而轻中度的尿失禁,则优先推荐非手术治疗。

盆底肌修复的非手术方法包括:膀胱训练、凯格尔锻炼、药物治疗、生物反馈法等。

膀胱训练

要使自己学会抑制尿急 ( 如交叉双腿并缩夹 ) 而延迟排尿 ,记录饮水、排尿及功能训练 , 期望达到2.5~3小时排尿1次。

优点:自己就可以进行。

缺点:执行起来较为复杂,执行困难,见效慢。

凯格尔锻炼:这是盆底康复的经典运动,指有意识地对肛提肌群(是盆底肌群的一部分)进行自主性收缩锻炼 , 以增加尿道、阴道及肛门的阻力,增强尿控能力,并可以提高阴道“吞吮 ”力度,甚至被称为“爱肌锻炼 ”。

优点:操作方便,如果将凯格尔运动运用自如,无论坐地铁、开车、在办公室里甚至是在餐厅内吃饭时,都可以旁若无人地进行练习。

缺点:耗时长,见效慢,难以坚持,最关键的是,如果动作不正确,可能会加重盆底肌损伤。

药物治疗:针对雌激素减少导致的尿失禁以补充雌激素为主要治疗。

生物反馈法:盆底肌生物反馈治疗是盆底功能障碍最常见,最有效的方法。这种无痛,非手术治疗方法可改善超过75%的患者的症状。该方法能有效促进血液循环、增加盆底肌肉的强度、耐力和支持力、缓解肌肉异常的高张力、恢复肌肉弹性,增强神经反射能力。

优点:效果好,见效快,配套完善盆底功能测评及科学治疗方案,可最大程度实现对盆底肌功能的修复。

缺点:需要定期到医疗机构进行治疗。

看到这,相信姐妹们对选择哪种方式进行盆底肌修复,已经有了自己的选择。这里需要提醒姐妹们注意的是:产后42天至1年之内是盆底肌修复的最佳时机,半年之内是黄金时期。否则,如果病情越拖越严重,就只能采取手术治疗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