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无忧|3招避免生完宝宝子宫掉出体外

文 / ECH易适康
2020-01-06 16:19

95后新手妈妈产后第三天,在病房奔溃大哭,医生了解到,她是因为自己上厕所时候发现自己尿道口多出了一块“球球”?那是脱垂的子宫!

无独有偶,除了新手妈妈,不少老年女性都存在严重内脏下垂的现象,郑州某医院的王阿姨就曾受此困扰多年,漏尿、小腹下坠等异感,检查后发现她的腹部肌力下降明显,腹直肌分离4指,子宫脱垂等......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对于产后妈妈来讲,内脏下垂并不罕见。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一项研究表明,40%的女性生下孩子后的10年内会出现脱垂症状,其中14%的女性盆腔器官明显下降。

产后内脏下垂带来的困扰

1.不适感

宝妈通常小肚子会有往下坠的感觉,异物感、压迫感等,也有可能出现腰酸背痛等各类不适。

2.二便异常

阴道前壁可能因而鼓出,压迫比邻的尿道和膀胱,致使排尿不畅;阴道后壁则会挤压直肠,致使粪便不畅。很多宝妈因此出现便秘、尿频、溢尿等问题。歌手Ella就曾自爆产后半年不敢大声咳嗽、大笑。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3.影响性生活

有宝妈产后子宫下垂入阴道,夫妻正常性生活过程中出现疼痛现象,甚至有人出现尿失禁或大便失禁,特别尴尬的境地。

4.产后胃下垂引发严重营养不良

生产后一直出现上腹部饱涨,食欲不佳,常伴有腹痛,恶心,呕吐等现象,可能出现了产后胃下垂,时间长会导致宝妈严重营养不良,影响宝妈以及宝宝的身体健康。

哪些表现可能出现产后内脏下垂?

1、下腹有下坠感,总觉排尿排便排不净。一般子宫下垂会有下腹似乎有东西要掉下来的下坠感。

2、经常性的腰酸背痛,以及尿频、排尿和排便排不干净的感觉。

3、性交时可能会觉得到不适。

如果产后宝妈有这些情况,需要去医院检查。医生会为你做相关检查。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为什么这么多人深受其害?

1.孕期盆底肌松弛

要承担宝宝不断发育的身体,随着日渐增大的子宫,向下压迫膀胱和直肠,都会给孕妇盆底肌造成过度的压力。

2.分娩时的各种伤害

多胎、胎位不正、巨大儿、第二产程延长、产钳助产、侧切等原因,会导致产妇会阴撕裂,盆底韧带、筋膜、神经过度拉长,造成宝妈身体受损。

3.产妇自身因素

产妇体弱或营养摄入不均衡,肥胖、腹壁肌肉力量弱等也会间接地导致脏器脱垂。

教你三招预防产后内脏

如何预防?

1. 产前勤动

怀孕前多锻炼腹壁,增强腹壁肌肉功能,很多产后症状都是腹壁肌肉功能下降引起的,增强腹壁肌肉功能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之一。

2. 产后休息要做好

产后两周子宫收缩速度最快,这时常坐起或走动,很容易因地心引力造成内脏下垂,落下病根。所以在最初的两周应该保持每天安静睡眠8~10小时。

3. 产后腹带记得绑

在坐月子期间勤绑腹带以收缩腹部并防止内脏下垂,对于原本就是内脏下垂者,可趁坐月子期间勤绑腹带来改善。

产后脏器下垂能自愈吗?

​难!

内脏下垂带给宝妈腹壁肌肉功能的损伤,会随着产后机体的自我恢复能够进行改善。但没有系统的产后康复治疗,是不可能完全恢复到产前的状态,必须进行电刺激在内的康复才能恢复。

产后康复治疗进行得越早,腹壁肌肉功能康复的几率越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