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漏尿戳痛多数妈妈
打个喷嚏、拎个重物、仰天大笑,就感觉下身一阵“暖流”。这样的尴尬你是否也在产后遭遇过?这个就是让无数妈妈感到困扰的“压力性尿失禁”,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产后漏尿。
产后漏尿主要与盆底肌受损有关系。
什么是盆底肌

探究产后漏尿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盆底肌。
盆底肌就是上图中红色半圆,像个虚线括号)的部分。它像弹簧床一样承托和支持着膀胱、子宫、直肠等脏器,具有控制排尿、排便、维持阴道紧缩度等多项重要生理机能。
但产后女性常常由于盆底肌肉损伤,导致盆底功能受损,肌肉不再有力收缩,无法顺利“锁住”尿液,因此,常常在做出咳嗽、打喷嚏、提重物等动作时,尿液不受控地从膀胱里跑出来,即产后漏尿,也就是临床上的压力性尿失禁。
剖宫产也会损伤盆底肌吗

很多人认为,只有经阴道分娩才会直接损伤盆底肌从而出现产后尿失禁,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剖宫产并不能避免妊娠过程对盆底肌的损伤。
随着妊娠时间的推移,子宫重量的日渐增加,腹腔压力和盆腔脏器的重力都指向盆底肌肉,会导致盆底肌持续受压而逐渐松弛。
因此即使剖宫产,也有可能会发生产后尿失禁。
而如果是顺转剖的妈妈,因阴道试产过程中盆底肌肉和末梢神经还可能受到更大的挤压损伤,同样会导致盆底功能障碍。
所以不管是经阴道分娩还是剖宫产分娩都避免不了盆底肌肉的损伤。已经有盆底损伤的剖宫产妈妈,如果没有及时进行盆底康复训练或治疗,就可能出现尿失禁。
当然,还是有区别的。经阴道分娩的新妈妈在产后短时间内阴道、子宫脱垂现象较为明显,在产后一年内,比剖宫产的妈妈更容易出现尿失禁、尿频等症状。但一年后,这种差别就会消失。
产后漏尿,到底该如何进行康复呢?

产后漏尿患者就诊率很低,有些是害怕难堪,有些误以为是正常现象,从而导致病情拖延,耽误治疗。其实,产后漏尿是可以得到很好的康复治疗的。
运动疗法
适用于70%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通过强化盆底肌肉张力锻炼,促使漏尿症状减轻或消失。
凯格尔运动的操作方法:
①用最大力气收缩肛门、阴道,手放在腹部,感觉腹部放松、不能用力,保持5秒钟,连续收缩。
②身体平躺在一个稳定的平面上,双腿屈膝90度,两脚与髋关节同宽,脚尖抬起,两手平放在身体两侧,眼睛看着正上方。吸气,肚子鼓起,做凯格尔运动“尿--收”中的尿,呼气、凯格尔运动中的“收”、腹部肌群收紧压缩腹部、骨盆向后卷动、臀部发力让臀部先离开平面、脊柱像珍珠一样在臀部和腹部的合力下,由臀部开始抬起最后至胸椎离开。
电生理疗法
低频神经肌肉治疗仪,通过阴道治疗头,使用电刺激作用于盆底肌肉,锻炼盆底肌肉一类、二类纤维的肌力、A3反射,使盆底肌能自主收缩。中度压力型尿失禁,或害怕手术以及无手术条件的患者,都不失为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
药物疗法
药物疗法通过药物改善膀胱的关闭功能,升高尿道的阻力而防止漏尿。
手术疗法
中、重度尿失禁患者,以及上述疗法无效者,经检查,由医生判断是否需要接受手术治疗。
温馨提示
每一位女性生完宝宝后的42天,都应该做个盆底肌肉评估检测,检查一下自己的盆底功能,发现问题尽早治疗。
产后42天至1年之内是盆底修复最佳时机,半年之内是黄金时期。
女性产后若没有进行盆底肌的锻炼和康复治疗,随着年龄增大和激素水平下降,到了50岁左右绝经时,将会是尿失禁高发期。原本简单有效的盆底肌训练、物理康复治疗,也将无能为力,不得不需要手术的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