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越哄反而哭得越厉害,why?分享哄睡技巧,轻松搞定

文 / 孕小二才子
2019-03-05 16:58

小编讲一个小编隔壁奶奶家的故事:李奶奶一直对小区的邻居报怨儿媳妇把孙子带出去碰见了不干净的东西,让孙子一到晚上不睡觉,就知道哭,无论怎么哄都没有起到一点作用,媳妇还没有一点责任心,一到孩子哭的特别厉害的时候,就会埋怨自己的儿子,把孩子丢给工作一天的儿子就不管不看了,碰到这种事,真的是碰到不干净的东西?用我们的话说就是宝宝中邪了?你们信迷信吗?小编我始终相信科学!你们呢?

《1》一般生理原因的哭闹

宝宝生理原因的哭闹是最常见的,遇到宝宝哭泣,不要慌乱,仔细辨听哭声,观察一会宝宝状态、周围环境等等,再逐条排查,一旦读懂宝宝的需求,就不会手足无措啦!

(1)宝宝饿了

母乳喂养是按需喂养,且母乳易消化,一般2-3小时需要哺乳一次,奶粉喂养则可3-4小时一次。如果宝宝夜间哭闹,可以先看下时间,判断下是不是到了喂奶时间了,也可以用手指轻触宝宝两侧脸颊,如果宝宝表现出张嘴、迅速将头偏转至触碰面等寻找食物的动作,那很有可能就是宝宝饿了,需要喂奶了。

还处在按需喂养的宝宝,准确判断他们的饥饿信号很重要,不然很容易出现过度喂养和前面提到的宝宝对自己的需求感知混乱。

宝宝的皮肤非常的娇嫩、敏感,如果长时间穿着尿不湿,小屁股处在闷热潮湿的环境中,再加上大小便等排泄物的刺激,也会引起宝宝的不适,因而哭闹不止。

如果宝宝是饿了,会哭得理直气壮,哭的时候提前有吮吸动作,舌头前后动,所以一般哭声出来是:neh……

而且哭声都会很洪亮,小手紧紧握拳于脸颊边,小嘴张开左右寻觅舔拳头。

(2)需要拍嗝

宝宝胃里有气体的时候便会打嗝,这时候的哭声表现为声音短促,有气想要吐出来,所以哭声出来是:eh……

这时候我们只需要用正确的姿势给宝宝拍嗝就好了,。

(3)宝宝热了

去年有一次在地铁上,我就遇到一个四五个月大的小宝宝,在车上哭个不停,妈妈就抱着他哄啊、摇啊、发出怪声逗弄啊…可是,宝宝止住了一会哭,马上又哭得更大声了。

婴儿的体温与成人是接近的,但体温调节的能力则是没有发育成熟的。室内温度一般保持在25~26℃为宜。半夜宝宝哭闹时,还要检查下是否宝宝踢掉了被子或者被子盖得太厚,还要参考当天的气温,适当地添加衣物,以免宝宝感觉太冷或者太热。

宝宝如果是身体上的不适,如热了、冷了、长牙了等,很多时候出来的哭声是:heh……

一般婴儿5-6个月就开始长乳牙了,部分婴儿会有所谓的“出牙痛”。出牙期我们可以给宝宝吃一些磨牙棒,磨磨牙。也要注意清洁宝宝的口腔,以免出现牙龈炎等口腔炎症。

实际上,婴儿的新陈代谢一般比成人快,更容易热。这时候我们可以摸摸宝宝的耳根和脖背部,如果都出汗了,肯定是热得不行了,这时候赶紧调整穿衣才是关键。

婴儿正常的体温在腋窝处为36~37.2℃之间。如果宝宝有发热,但体温没有超过38.5℃,且精神好,无明显不适,可以先采用多喝温开水,然后密切观察。

(4)身体不舒服

当宝宝哭起来没完没了还伴随着各种小动作时,应该检查下宝宝身体的每个部位。

感冒的宝宝一般会伴有鼻塞、流涕。如果有鼻涕、鼻痂,会堵塞宝宝的鼻腔,引起宝宝鼻塞、呼吸不畅从而引起哭闹。

摸摸他们的小手指、小脚趾,是不是有小发丝缠住了;摸下牙龈处是不是长牙了;是不是皮肤发红瘙痒;是不是衣裤尿布穿得太紧了;用体温计测量,判断是不是感冒发烧了;又或者是只是想换个姿势睡觉而已……

婴儿除了胃容量小之外,消化系统功能也没有发育完善,容易出现腹泻、便秘、胀气等不适,平时应注意合理喂养,添加辅食的宝宝应注意尽量避免食用寒凉、热气以及不容易消化的食物。

这时候我们的安抚原则是先用声音告诉宝宝“妈妈正在过来”,然后与宝宝对视,检查身体是否有什么不适,给到适当的护理后,如果是白天可以用玩具逗玩,如果是晚上,可以帮忙调整下睡姿,宝宝还在嗷嗷哭的话,再抱起安抚。

《2》特定场景下的哭闹

当宝宝的哭闹是一般的生理需求时,我们只需要尽可能去满足就好。但有的哭闹却着实让爸爸妈妈们费解,因为怎么安抚也无法哄停。

如果宝宝夜间经常哭闹还要小心是否因为缺乏维生素D引起钙磷代谢紊乱,从而导致了佝偻病。佝偻病的早期由于血钙降低,非特异性神经兴奋性增高,宝宝会表现为易激惹、烦躁,夜惊、夜哭,多汗。

有些实在扛不住的妈妈会跟着掉眼泪,着急却束手无措;有些会失去耐性,对着孩子发脾气……但妈妈的焦虑不安只会让宝宝哭得更厉害。

《《1》》妈妈一离开就哭?

这种情况下,相信很多妈妈都会联想到宝宝安全感差、分离焦虑。但其实并不是和妈妈分离时会哭泣的宝宝的安全感就不好,有时宝宝的哭泣只是在表达“妈妈,我不想让你走,我就想和你在一起!”

疝气:是一种婴儿常见的先天性疾病,主要包括腹股沟疝和脐疝两种

在宝宝哭闹、排便或是咳嗽等用力时,腹内压增高,较容易出现这种包块。

跳妞小时候就是我关门的瞬间还哭着喊着“我要妈妈!”,结果门一关我还没进电梯就听到她说:“阿姨,我们一起来玩玩具吧!”

妈妈一走她能马上调整自己适应新的环境,我们就没什么需要担心的了。

如果妈妈离开后一直哭,无法很好地适应不熟悉的人或环境,那就很可能是安全感不好惹的祸。

真正的分离焦虑,归根结底还是安全感不足造成的,我们可以通过这三个方面来缓解宝宝的分离焦虑:提前预告妈妈的离开,并告知什么时候会回来,让宝宝消除对事物不确定性的疑虑,自然就有了安全感;提前熟悉新的抚养人和环境;平时多外出接触他人,降低宝宝对妈妈的依赖感。

《《2》》一哄睡反而哭得更惨?

这种情况有可能是宝宝过困了。困过头的宝宝是比较难安抚的,宝宝的感官和身体都到了非常疲惫的程度,妈妈如果错过了入睡时机,就会比较难哄宝宝入睡了。往往到最后妈妈面对哭闹的宝宝就会不由自主的使用奶睡或者抱睡了。

其实宝宝在刚犯困的时候是最好入睡的,妈妈们可以通过这些犯困信号来及时给宝宝创造睡眠环境:眼神呆滞、动作变慢、对周围事物不再有原来的兴趣、身体变软、“只要妈妈”、想喝奶等。

当宝宝开始揉眼睛、打哈欠的时候,有的宝宝就已经进入过困状态了。

如果错过了宝宝的犯困信号,要减少对宝宝感官的刺激,可以为宝宝做一些深度的按摩和轻缓的肢体操等,以便帮助宝宝放松身体。

《《3》》晚上长时间哭闹不止?

宝宝躺得好好的突然大哭不止,怎么哄都不停,这时候就应该考虑下宝宝是不是肠绞痛了。

婴儿在出生后2周到4个月时,至少哭闹3小时、这种哭闹每周至少出现3天、至少连续出现3个星期时,这是我们判定宝宝肠绞痛的“333原则”。

肠绞痛的哭常常伴随着身体蜷缩、全身紧绷、表情痛苦,而且常常是晚上发作得更厉害。

婴儿的神经系统是没有发育完善的。伦敦大学有一项研究表明:初生婴儿平均一天要哭2个小时;6周大的婴儿最能哭,25%的孩子一天有4个钟头要哭哭啼啼,而且40%的啼哭发生在晚上6点~半夜之间。

出现肠绞痛的原因可能是肠胃问题,也有可能是婴儿脑神经发育不成熟。一般来说,宝宝的肠绞痛会在出生后3-4个月时逐渐缓解,在6个月内逐渐消失。爸爸妈妈们不用过于担心,需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帮助宝宝度过这个时期。

宝宝大哭都是有原因的,了解宝宝的需求,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平复情绪,保护他们生命最初的安全感。

哪个年龄段的孩子都会有情绪不好的时候,我们希望孩子快乐地成长,其实不仅是送他快乐,更重要的是送他快乐的能力,而快乐的能力又取决于孩子感官能力、学习能力等的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