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亲子沟通中的大忌
本文有删改

作者:肖亦彤。家庭教育解决方案专家,教子无忧创始人。善于解决厌学、辍学,亲子关系差、叛逆,沉迷游戏、网瘾等问题。
————————
我有一个长期跟踪了几年的孩子,马上要进入高考了。我发现他爸爸妈妈最近都在频繁地犯一些低级错误。
比如说:他们小心翼翼跟孩子做沟通过程里面,语气总是温柔的,但是谈话的内容大部分都是对孩子在表达对他的要求,有时候甚至是指责或者是一些指令。
我告诉他们说,对于一个高三的即将要走向高考考场的孩子来讲,所有旁边跟他的沟通,但凡有一丝不太好的风吹草动,都有可能对他备考的状态形成一定的影响。更何况爸爸妈妈这种看似温和说话的背后,其实带有很强烈的目的性,无形之中就增加了孩子这样的压力。
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他们之间的亲子关系的内耗就增加了。一但当亲子关系的内耗增加,必然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状态的稳定性。因为内耗会让孩子觉得心神不安、筋疲力尽。

他妈妈百思不得其解地问我:“那我究竟应该怎么样拿掉这个内耗?我究竟应该如何跟我的孩子说话?”
其实在亲子沟通中我们想办法坚持做到一点就可以了,那就是,您跟您的孩子去说话,无论沟通什么事件,您只要记住:只要去表达感受这个部分,而不要去表达指责、要求这个部分就可以了,更不要对孩子表达对他的评价。

很多孩子不愿意跟自己的父母敞开心扉地沟通,就是他已经预估到了我只要跟你讲这件事,你接下来会跟我说什么,我脑海里面都可以背得出来了。那这样的沟通就会变得毫无意义。
所以我们跟孩子做沟通,我们就要去表达我的感受是什么。
比如说看到孩子最近的学习状态不够好,正常的表达应该是:“儿子,是不是最近的功课压力大了?爸爸看到你心神不安,觉得有一些担心。你需要爸爸妈妈怎么做呢?能够帮助你调整或者缓解这种学习状态吗?。”
这就是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和征询。
那如果您对他表达的是:“儿子,我看到你最近的备考的状态不太好,我希望你怎么样,我建议你怎么样。还有你怎么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呢?你都马上要高考了,你来不及了。”
那您看,前后这两段话里完全传递了不一样的感受和信息。

相较而言如果我们跟孩子的沟通只是表达我们的感受,或者表达我们对他一定的征询的话,孩子听了会非常的舒服,因为那件事确实他才是当事人。
但是如果我们借助这一件事情,企图要去引导孩子他应该怎么做是正确的,你甚至还要评价他为什么这么做不好,你凭什么这么做的时候,那这样表达的方式一听就是不爽的。
所以最终孩子很容易把他跟您沟通的聚焦点放在情绪的对抗上,而不是放到如何解决这件事情上。
所以各位亲爱的爸爸妈妈,如果我们要跟孩子之间进行高效、有趣、畅通的亲子沟通的话,记住了,多表达您的感受和对孩子征询意见的部分,少去表达您的指责、您的要求、您对孩子的评价。希望大家能够学会这一招。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教育孩子,您真的做对了吗?
教子无忧隆重推出《家庭教育指标安全测评》,6重维度全面分析您孩子的教育状况,协助了解孩子成长的现有状态与节奏,发现家庭教育存在的隐患与弊端,帮助家长更全面通透的了解孩子,为孩子的成长与学习加油助力。
我们的专家会为您做一对一专业的解读!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立即参与测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