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不好好吃饭,你管得太多了
吃饭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请把吃饭的自由还给孩子,这才是真爱。
作者:皎洁的后青春岁月
宝妈群里,各位苦大仇深的宝妈正狂吐苦水:
佛性球妈:“换着花样做,换着餐具盛,连哄带求,连吓唬带威胁,人家就是不吃,我真是黔驴技穷了。”
星星点灯:“我家孩子一到餐桌上就开耍,这个不喜欢,那个不爱吃。离开餐桌再去吃零食。气死我了!”
小雨淅沥沥:“看到火山视频上非洲孩子没脏没净,吃着大人都难以下咽的粗粝食物,还甘之如饴的样子,羡慕死了。何时咱的孩子也这么好养活就好了。”
带球去流浪:“为了增加吃饭积极性,我每天都跟娃一起观看网红吃播视频,我看得口水直流,孩子却无动于衷,油盐不进!”
吃喝拉撒,人之本能。明明最不需要操心的事情,在当下宝妈心中却成了最挠头的事情。哪里出了问题?
家长对吃饭过度干预,给孩子造成了极大困扰。

我们实地体验一下吃饭被干扰的情景:
面对一桌食物,长辈一个劲给我们推荐,夹菜,还埋怨我们咋不吃啊;
正在津津有味进食,领导一旁指责我们洒汤了,掉饭粒了,吃的太快,吃相难看;
对着心仪的食物大快朵颐,却被朋友拦阻,说这个高糖,那个高脂,另一个垃圾食品;
今天没有一点食欲,却被小组长逼着追着引诱着“一定要吃啊!”“不吃完不行啊!”
最私人化的吃饭,被别人掌控着,操纵着,强迫着,再美味的佳肴,还能吃出幸福感吗?
有人说,饿上两顿,看熊孩子不狼吞虎咽,把碗都吃了?
说得容易,一顿不吃饭,孩子没咋地,妈妈首先焦虑得受不了啦!
美国一项研究发现:出现厌食,挑食,或者饮食紊乱的孩子,80%都是因为父母对孩子进食控制太多。其余的或许跟发育不良,身体不适有关。

往前想想,我们和我们的前辈,哪一个家长为孩子吃饭操过这么大的心?
即使现在,多子女的家庭也很少出现喂养困难的问题。无他,大人精力有限,反倒给孩子腾出了一片自由自在进食的空间。
那些家长太过负责的孩子,每天被家长密集关注着,吃口饭喝口水,也会受到家长“爱”的干预,最体现自我意志的吃饭,变成了被动应付,不得不做。
家长对孩子吃饭干预过多,会造成想不到的伤害:
孩子对食物的热爱受到影响,直接影响孩子的幸福感和快乐感受,令孩子将吃饭当做一种苦役;
过度喂食,尤其是奶奶姥姥追着强迫喂食 ,容易喂出小胖墩,未来的糖尿病,高血脂患者;
孩子神经没有建立起正常的“饱”与“饿”信号。从来不知饥和饱,造成暴食暴饮,饮食不当。影响肠道脾胃或其他器官正常发育,成为潜在的内分泌疾病患者;
孩子最该自己说了算的事情都无法掌控,心里会演变成习得性无助,遇事被动敷衍,自暴自弃,缺乏对自己命运的主动设计和掌控。
吃饭不应该是家长与孩子之间权力的争夺;
吃饭本来是孩子自己的事情。
为了孩子身心健康成长,请家长把吃饭的权力还给孩子。

家长只负责食物加工和餐桌准备。营养丰富,热乎可口,餐具方便顺手即可。至于孩子吃什么,吃多少,吃多快,用什么吃,由孩子自己决定。
包容孩子的笨拙和低能。大人吃饭,经历多年操练,早已成为下意识的本能。孩子的肢体平衡和大脑发育还不成熟,夹菜剥皮笨拙吃力,碗盘筷叉没那么灵活,洒汤掉渣很正常。这是孩子成长过程的必经之路。不要急于纠正,更不要教训和嫌弃。不信去问你妈,说不定你小时候还不如你的儿女吃饭麻利呢。
给孩子自由和空间。和智慧家长与愚蠢家长的区分标准之一就是,敢不敢放手让孩子自己“祸祸”食物。不要太焦虑,孩子又不傻,饿了自然会吃,不饿硬塞也不会吃。少吃一点,少吃一顿饿不坏。相反大人的过度干预却可能使孩子厌食。
节制零食。很多家长一边嫌弃孩子不吃饭,一边又购买大量零食。孩子饭前已经填饱了肚子,或者饭桌上不好好吃,留着饭后去吃零食。尤其糖类肉干类和烘焙类零食,容易导致孩子吃饭没食欲。
加强锻炼。多带孩子去户外跑跳追爬,跟孩子进行枕头大战,摔跤,捉迷藏等消耗能量的游戏。运动之后保准孩子食欲大开。

制定规则。闺蜜涵对孩子吃饭就有明确的规定:每天吃一次冰淇淋,糖不超过两颗,饭前半小时饭后一小时内不准吃零食。肉类甜品不多吃,每餐必吃蔬菜汤粥,碗里的饭吃完才能离开饭桌。从开始的家长号令监督,到后来的自动执行,慢慢健康饮食习惯就养成了。
吃饭是孩子自己的事情,
请把吃饭的自由还给孩子,
这才是真爱。
作者:教育达人,头条号签约作者
本头条号拥有30余位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背景的专家学者,将与活动号(微信公众号:亲子沟通如何说)一起,致力于推动有品质的亲子沟通,“你问我答”功能已经开启。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