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愿意陪孩子一起玩游戏?亲子互动很重要
来源:凤凰网游戏
春节难得的长假,我有了一整天都陪伴在孩子的身边的机会,我发现现在的孩子非常有趣,他们拥有很广泛的概念认知,比方说从祖父母那里知道麻将、广场舞;从父母那里了解短视频、手游;又会和同龄人探讨动画片、流行玩具、等等,于是为了和平相处,我选择了我们都比较喜欢的娱乐形式——游戏,作为这个小假期的调味剂。
我给他看了NS独占游戏《超级马里奥:奥德赛》,给他讲我小时候在红白机玩《超级马里奥》拯救小公主的故事,,显然对于五岁的小朋友来说,其操控性难度太大,但是却不影响他围观家长玩。这不是我想要的结果,我希望我们可以一起参与进来,于是我们尝试了一同体验《我的世界》——对于五岁智商的小朋友或许依然有点难,但积极的变化是他愿意自己上手尝试。

最后我换成了《绘真·妙笔千山》,选这个游戏是因为对于五岁的小朋友来说难度比较合适,而且有很多过场动画可以看,最重要的是有中文配音,我不需要扮演人肉翻译机。好在小朋友对讲故事很有兴趣,而且《山海经》的奇幻神话内容也容易吸引小朋友,游戏操作上易于上手,所以最终,这个假期我用游戏的方式互动的很快乐。
当然,社会上也有声音认为给小朋友玩游戏并不是好事,会形成“机养小孩”,对儿童教育和亲子互动有害无利。但我认为,这其中还涉及一个度的把握和运用方式的问题。
如何利用游戏进行亲子互动才最有效?
游戏其实是亲子互动最好的载体和工具,而游戏在漫长的人类历史变迁中也一直承载着这个重任——当然,这里的概念是一种泛指。爱玩是人类的天性,而游戏只是娱乐方式的其中一种。
每一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娱乐方式。70后或许喜欢打牌,80后可能习惯看电视,进入到数字时代的90后和00后,自然有着浓烈的互联网属性。游戏便是其中一种大众流行的娱乐方式。
然而,在智能手机普及度极高的移动时代,游戏很长一段时间都顶着不太好的名声。但是,客观而言,游戏本身并不具有原罪,产品其实只是一种工具,它可以用于实现娱乐功能,也可以寓教于乐,只不过看这个产品的设计者能否在这个容器中融入更多娱乐之外的东西,也看这个工具在谁的手里去使用。换言之,只要善加运用,它会成为很好的寓教于乐利器。
在和孩子的相处过成中,我将玩游戏作为一种奖励机制,当他完成每天的功课后,可以在晚上的时间进行半个小时的游戏时间,游戏选择上除了《绘真·妙笔千山》还有《纪念碑谷》等等。

选择这几款游戏的原因是它们的题材都非常正向,玩法相对轻松,画面柔和唯美,音乐平静舒缓,在孩子上手操作的时候,我只需要循序诱导或者简单的提示就可以完成。
在共同游戏的过程中,对于我的启发很大
首先孩子有强烈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促使他们问各种不同的问题,而这个时候正是亲子教育互动最好的时机,你需要给他解释游戏中出现的各种山精海怪,需要给他讲解出现的文字和画面是什么意思,甚至需要教授很多生活技巧。在这个过程中,不但完成了亲子教育,甚至考验了成年人的知识储备。——不得不承认,我也曾偷偷查阅过很多资料以及使用过搜索引擎,做足功课来满足第二天小朋友的好奇心。
其次,当小朋友在完成一个关卡的时候,他们体验到的成功的快乐是很多成年人所难以体会的,他们会开心很久,并且认为自己是最棒的那个小朋友。在这个时候,根据儿童心理学,成年人可以适当的进行夸奖,在夸奖的时候告诉小朋友,通过这个关卡是因为你的努力尝试,以此增强自信心。你并不需要提醒他们是何等聪明,但却可以肯定他们努力坚持和不断尝试的态度。
第三,我通常在小朋友失败很多次的时候才施于援手,我会告诉他一些方法进行新的尝试或者新的组合形式。小朋友会非常快的领悟,甚至学会举一反三。
第四,仅仅几天的时间,小朋友就可以自觉完成自己的功课,然后期待晚上的游戏娱乐时间。这一点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他们来说才是今后生活学习工作最大的帮助。
其实,在和他一起游戏的过程中,我作为一个成年人,也从中获得了很多的益处,我要帮助他选择适合的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帮助他顺利通关,并且解答他所提出的天马行空的问题。我觉得一个成年人,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学到更多,你要有更多的耐心,丰富的学识,正确的鼓励方法,才能让游戏成为一个正确的亲子互动工具,让整个体验过程更加有趣。而不是只丢给小朋友们一个智能设备,让他孤单的感受电子保姆的冰冷关怀。
亲子娱乐的另一个层面——游戏厂商
电子游戏虽然是一种载体,但是其创造的内容复杂多样、参差不齐,这也造成了口碑的两极化,随着互联网游戏行业不断走向正规,游戏厂商开始在内容上进行更多的尝试与布局,在寓教于乐和亲子互动方面也提供了大量的内容,延伸出了更多元的功能性应用场景,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网易代理的《我的世界》。
虽然它对五岁左右的小朋友来说难度比较大,但并不妨碍它成为一个优秀的产品,甚至很多挑剔的独立制作人都认为这是一款伟大的游戏,它强调高自由度和强创造性,并具有极强的功能性应用价值。
我在网上看到过不少关于《我的世界》的报道,有些玩家可以在游戏中实现电路设计,甚至开发更复杂的电子设施;《我的世界》中国版还曾在2017年首次加入“编程一小时”全球计算机科学教育周,让中国的青少年零门槛体验编程;更有大学教授借助这款游戏搭建教学课件,让其成为了生动的授课工具。
正是这些综合因素,使得《我的世界》一直位列我个人亲子互动游戏名单的第一名,虽然现阶段,孩子还不能充分体验产品的乐趣,但我相信,随着他的成长,我们一定会在某一天一起体验创造世界的快乐。
巧合的是,之前曾提到过帮助我和孩子度过一个欢乐假期的产品同样出自网易。而深入了解后,我发现这家大厂对于拓展游戏的价值维度,有着高度的重视和常年的践行。比如《绘真·妙笔千山》就在游戏内植入了国宝名画《千里江山图》,为此,我甚至带着小朋友去了趟故宫,还一起看了两季《国家宝藏》。而借助《惊梦》这款游戏,我和孩子则一起接触了传统戏剧昆曲、水墨、徽式建筑、龙舟、走马灯等等现在很难见到的传统艺术。在这个过程中,增长见识、感慨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不单单是孩子,甚至包括家长本人。

可以说,网易的积极布局,其实也给很多家长在教育理念和方法上带来了启迪。当我们把互联网游戏作为亲子娱乐的工具时,还需要游戏厂商们生产出更加有创意和多样性的游戏产品,通过游戏产品,让玩家在体验游戏的娱乐性之外,获得更多的知识,更多的思考,接受文化层面的洗礼。
迎合时代呼唤,游戏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从古至今游戏都是娱乐的重要方式,比如古时常见的“君子六艺”,是文人必须具备的六项技能,影响数千年,而嘻嘻琢磨礼、乐、射、御、书、数,哪一个都跟娱乐沾边,却又是如此雅致。

现如今,互联网游戏其实和这“君子六艺”有异曲同工之妙。这其中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时代背景,那就是在互联网游戏不断寻找新方向,寻找新的价值象限的同时,传统行业也在不断突破壁垒,敞开怀抱拥抱全新的融合载体。
于是我们看到,《绘真·妙笔千山》与故宫博物院的跨界合作,看到了游戏内容中令人震撼无比的《千里江山图》AR全景。
于是我们看到,拥有五百年历史的故宫成了新晋网红,与游戏公司打造文化艺术品,与餐饮公司合作开上了咖啡馆,甚至出了品牌口红、面膜等化妆品。
可见,如今不论是现代的互联网公司还是有五百年历史的皇宫,都在不断努力探索,适应时代,互相融合,寻求更有新意的价值出口和更有成效的文化传承形式。
而不可否认的是,游戏作为一种承载传承文化使命的创新表达,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尤其是对于青少年群体。更重要的是,游戏所能承载的使命其实还远不限于此。
人类对游戏有着从DNA里带来的执着和热情,所以与其怪孩子们捧着游戏不放手,更不如说是因为成年人没有利用好互联网游戏这个工具进行正确的引导。这个世界本就有着太多的诱惑和精彩,网生内容纷繁复杂,而孩子们又需要很多的陪伴和正确的榜样,这就要求作为家长的成年人,需要提升辨别和判断能力,更客观的去认知游戏,才能更好的引导小孩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