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天玩游戏不学习!”父母别急,让孩子走出误区很简单!

文 / 房山亲子
2019-03-18 10:35

“有90%的学龄儿童会玩游戏,但是全世界电子游戏玩家的平均年龄是33岁。这说明什么问题?说明你的孩子的确在玩游戏,但与此同时,大量的你我这个年龄的成年人,才构成了玩家群体的主流。那反正大家都在玩,那为什么不一起玩呢? ”

当了5年的父亲,打了二十二年的游戏,心理学者叶壮开始在知乎专栏内认真讨论孩子和电子游戏及父母间的关系。

“整天玩游戏不学习!”父母别急,让孩子走出误区很简单!

叶壮是“一起玩游戏”的躬身实践者——常以老玩家身份和父亲直觉,去为孩子选择游戏。对于电子游戏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他始终以一种乐观的心态去看待,“好的父母、游戏和体验会带来好的亲子关系,而好的亲子关系,或许会是好孩子的土壤”。在他看来,电子游戏是他与孩子亲子关系的重要催化剂——是亲子间的交集和谈资,交流的突破。

“让我儿子玩的开心,让我玩的开心,让我儿子和我一起的时候,都能玩的开心。”叶壮这种积极的态度,我们谓之好的“游戏素养”, 和文学素养一样,游戏素养是一套我们认识与评价游戏的工具。

“整天玩游戏不学习!”父母别急,让孩子走出误区很简单!

亲子沟通频率与游戏成瘾“负相关”

在叶壮愉悦的家庭氛围中,几乎不会提起“游戏成瘾”,这个近几年来因游戏用户群体壮大,而被社会公众愈发关注的词语。

游戏成瘾的原因由多方面共同作用,北京大学互联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田丽,就在“游戏学”论坛上指出,人们面对新技术的时候都会有一种恐慌,尤其是跟文化娱乐相关的技术发展时,更是会加重这种对技术的恐慌。

“整天玩游戏不学习!”父母别急,让孩子走出误区很简单!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电视刚刚在国内兴起的时候,很多家长甚至学者抱怨,孩子发展不好都是电视的责任。只不过如今这个“责任”,又被归结电子游戏身上罢了。另外,通俗文化在发展的初期,也常常会面临着一个被排斥的尴尬局面,例如当年的武侠小说、流行歌曲,而今天则是轮到游戏面临这样的问题罢了。

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少年儿童研究所孙宏艳所长则提出,“如果家长自己不上网,自己不玩电脑,不让孩子接触电脑的,孩子的网瘾反而比较高”,孙宏艳认为,家庭教育的缺位和游戏素养的缺失,是游戏成瘾问题形成中,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父母不经常和孩子一起进行各种亲子活动的,比如说一块运动、听音乐、玩游戏等等,家长越不做这些事,他的孩子网瘾的比例越高。

“家庭因素”也获得了国内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中山大学中山大学移民与族群研究中心的研究员姬广绪,就依据一份调查样本数据在报告中写到:父母与孩子的沟通频率越高,他们互相理解的程度也就越高,与此同时,青少年游戏成瘾的概率也就越低,彼此间呈现负相关的状况,这是一个双向因果的关系。

“整天玩游戏不学习!”父母别急,让孩子走出误区很简单!

根据《2018年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显示,25.1%的四年级学生和21.8%的八年级学生表示“家长从不或几乎不花时间与我谈心”。同时,“有温暖的家”排在学生认为的人生最重要事情的首位,四年级和八年级学生,选择这一选项的高达39.3%和49.4%。家庭因素,尤其是亲子沟通的缺失,很容易成为导致青少年游戏成瘾的“元凶”。

我们无法穷尽具体导致游戏成瘾的“元凶”们,但我们关注,如何解决游戏成瘾。从叶壮的家庭中,我们好似寻得了解决游戏成瘾的一种重要方法:正确对待与引导电子游戏和孩子、父母间的共处,换言之,培养提高我们的“游戏素养”。

“整天玩游戏不学习!”父母别急,让孩子走出误区很简单!

“父母介绍”成为00后游戏的重要来源

与新兴的游戏文化所不同的是,欧美则有很长历史的游戏传统。

欧美游戏产业源于上世纪中叶的桌游传统,有着数十年的积累沉淀。也正是基于更长的文化传统,欧美玩家表现出了更为突出的游戏素养,对游戏也普遍能够有更准确的认知。桌游游戏常常以家庭为单位,所以使得欧美的游戏玩家更加关注幼儿园、小学时期的家庭教育模式及内容。

也正因为桌游在欧美长久的文化积淀,所以欧美地区“盛产”高龄玩家。年逾花甲的老人玩电子游戏的新闻,常常令国内玩家感到啧啧称奇,但是对于欧美玩家来说,却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据Nielsen报告显示,美国人口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人现在被认为是玩家。

欧美玩家的游戏偏好更为家庭化,并且欧美厂商优秀游戏作品的主题,也会多以家庭和友情为精神内核。因为游戏本身就是一种互动文化载体,它可以承载很多的内容——家庭、友情、勇气、爱情……合理的运用,便可成为优秀的教育工具。荣获2018年TGA最佳家庭游戏的《Overcooked2》,就是一款基于厨房环境下的模拟经营游戏,玩家可以通过联机自由自在地与好朋友或者家人享受一起做饭的快乐。

“整天玩游戏不学习!”父母别急,让孩子走出误区很简单!

游戏,可以是休闲时间的娱乐,也可以是一件进行思想交流的工具:玩家可以并从游戏中,感受创作者想要寄托的思想和精神内核,而非生命中的全部。所以,一名真正的游戏玩家所具备的素养,应当是——渴望与他人交流,乐于进行团队协作,重视家庭和友情,明白生命的意义,积极并且勇敢地面对困难与挑战。

“整天玩游戏不学习!”父母别急,让孩子走出误区很简单!

西方家庭中,父母常会与孩子一起合作通关电子游戏,增进彼此的感情。同时,精心挑选游戏作为节日礼物,也是西方父母的首选。因此在众多西方家庭父母的眼里,游戏可以在家长的陪伴下,让孩子放心接触——就像书本和电影一样,也会有明确的挑选。

如今,00后已经成为了游戏成瘾问题的“主力”。据美国数据公司SuperData数据显示,00后们接触游戏的两大来源一种是父母介绍,另一种是同学朋友推荐——父母会帮助孩子筛选并介绍游戏,这对于80后、90后是不可想象的。而随着80后、90后这群有着一定“游戏素养”的“游戏青年”逐渐成长为父母之后,相信不远的将来,未来的孩子会生活在更为积极和健康的家庭游戏环境当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