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游戏中玩出“数感”,才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关键 !

文 / 幼师好宝典
2019-03-20 16:48

出于对幼儿数学能力培养的关切,家长常希望幼儿提早接触小学内容,于是出现了演算、九九乘法的背诵。

幼儿应该学会的不仅是加减乘除等抽象概念,更要养成“数感”,“数感”才是孩子日后学好数学的关键。



在游戏中玩出“数感”,才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关键 !

01

具备对“数”的直观概念


根据心理学家皮亚杰(Piaget)的发展理论,幼儿的认知发展处于感知运动阶段以及前运算阶段。这两个阶段,幼儿的思维特征是仅能用感觉、观察、语言去了解外在事物的变化,在思考上可能不合逻辑或无法意识到事情的全貌。因此幼儿不适合进行抽象思考与运算,最适合培养的数学能力即为“数感”。

美国数学教师协会(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Mathematics, NCTM)指出,数感(number sense)是一种对“数”的直观概念,是在日常经验中对于“数与量”,拥有良好的概念与运算能力,例如:从123开始的单纯“数数”、口说数字并同时点算出物体数量的“点数”、用手指进行运算的“运用代表物” 等 。所以若能在幼儿阶段提供多元的数感体验,对日后数学学习有关键而深远的影响。


在游戏中玩出“数感”,才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关键 !


培养数感有三个要点:

首先,要在自然的情境中进行有意义的数学活动,让数数对孩子来说具有和生活连结的意义,而非一般以符号数字、算式呈现的抽象形式。

其次,要提供探索的机会,让孩子在数与量的世界中,有机会透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概念,尝试建构自己对数的概念。

再次,是重视孩子在过程中的思维,多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思考逻辑与想法,也可以让孩子将错误的答案思考几次后,自己(或经由引导与提问)想出不正确的地方,但家长不要急公布正确答案。简言之,数感的培养就是要在自然的情境中,让孩子跟“数与量”互动,过于抽象的思考或过多成人的介入,都会破坏孩子与数学互动的真实情境。

02

“数门牌”也能养成数感



在游戏中玩出“数感”,才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关键 !



生活中有太多的机会可以培养简单的数感。

以“数数”来说,日常生活中,电梯、楼梯、车厢,甚至门牌上的连续数字,都是可以带着幼儿一起念数字的好素材。孩子藉由延续数字的重复出现,逐渐了解数字的排列顺序,同时还可以培养观察环境中数字的习惯。


在游戏中玩出“数感”,才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关键 !



以数字的分解与合成为例,许多简单的加减概念,是可以透过生活例行事件让孩子有机会经常体验的。如吃水果时,每人要吃三片,已经吃了两片,还要吃几片呢?

运用数字解决生活问题,在孩子的经验中俯拾即是,只要透过家长的适当引导与提问,很容易就可以在对于孩子有意义的生活情境中,让孩子知道数量、加减是“有用”的,引发其探索动机,进而培养孩子的数感。

03

数感小游戏:数字桌游DIY


这个游戏看似在跟孩子玩“谁先到终点”,但在一次又一次地掷骰子、前进过程中,也同时培养了孩子对于数量、加法的概念。


材料:纸、笔、骰子、游戏成员代表物(各种小对象皆可)。

做法:准备好纸、笔,即可自制数字桌游。简单版的桌游,只需在纸上画出起点、路线中的格子(如1~30、1~50)、终点即可;进阶版的桌游,可加上“停止”、“再前进两步”、“回到起点”等特殊指令内容。

玩法:准备好自制桌游、骰子、游戏成员代表物,就可以开始玩啦~

  • 2~3岁孩子这样玩:

培养数与量的概念。通过骰出骰子的点数,搭配在桌游中前进的步数,让孩子可以体验数与量的搭配情形。

  • 4~6岁孩子这样玩

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了解骰子点数与步数的关系,可以在活动中增加“总和”的概念。例如,让孩子一次骰2个、甚至是3个骰子,用总和的数前进。更进阶一些,可以自制骰子,将骰子中的点数改为数字,让孩子运用抽象的数字(而非可数出来的点数),进行简单的加法练习。

04

其他增进幼儿数学逻辑的游戏



在游戏中玩出“数感”,才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关键 !



  • 数数与摸摸

材料:家中任何可让孩子接触的物品、 茶杯、 椅子等。

做法:让孩子一面摸、一面数、或把数子卡摆放在旁边。

功能:把抽象数字具体化。

延伸:可以玩加法、 减法。

  • 猜猜有多少

材料:各种形状大小的空瓶子 、糖果、 栗子、 石头等。

做法:请孩子把糖果放入各种瓶里 ,看不同的瓶子它们的容量、数量、而且比比看。

功能:加强数量与容量的概念。

延伸:加入数量的名词“相同”、“较多”、“最多”、“最少”和“共有”。

  • 量量看多少

材料:各种尺 、家具、 墙等。

做法:请孩子用尺来度量对象的长短、 并将结果列表。

功能:了解物体大小、长度。

延伸:讨论长和宽、圆周等。

  • 比比差多少

材料:相同的茶杯、 瓶子、 容器数个。

做法:将瓶子装入不同比例的水,然后按序列排好,比比看。

功能:了解序列、高低等。

延伸:用棒子敲杯子 ,听听声音的高与低。

  • 秤秤看多少

材料:磅秤或量体重机 ,孩子可接触的物品等。

做法:教孩子看磅秤的数字,然后实际去量书、娃娃等物品的重量。

功能:了解“轻”、“重”和“比较”。

延伸:按轻重序列画下所量之物品。

  • 算算看多少

材料:玩具、 饼干盒、 饮料罐、 书等。

做法:把所有物品全部标上价钱,做一些纸币、做买卖游戏。

功能:了解价钱和钱的数法。

延伸:认识真的钱币的币值。

  • 分分看多少

材料:各类扣子、 别针、回形针、蛋盒。

做法:让将这些扣子 、回形针等物品加以分类,放在蛋盒的凹槽里 。

功能:学习分类、辨别等。

延伸:分类后加以计量、比较、序列。

  • 填填看多少

材料:16开大纸张、 胶水、 豆子、 树业、 种子、 碎布、 扣子等十种。

做法:纸上画横线区分为十格, 孩子将细小东西分类黏上,然后计数、写上数目。

功能:练习写数目字。

延伸:格子可以变化,做成一幅画或各种造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