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扬孩子,其实就是在祸害你的孩子

文/儿童哲学启蒙微信公众平台

表扬与鼓励,
有着天然的不同:
前者着相,
后者务实,
你将如何选择?

嗨,你真棒!
嗨,你真聪明!
嗨,你好厉害!
嗨,你真是太漂亮了!
……
无论是违心的,还是真心的,如果你习惯用这种方式夸赞自己或者别人的孩子,请赶紧闭住你的嘴。
因为,你所说的这些满溢赞美的语言,很可能会使他们变得更加脆弱,而不是强大。
你可能并没有搞清楚,“表扬”与“鼓励”到底有什么不同,甚至会将二者混为一谈。
但不可否认的结果却是——
在你的这些言语之间,孩子价值观的自我建构正在静悄悄地发生变化。

为什么会这样呢?
只要你细细想一想,你就会发现你对孩子日积月累不经意的“表扬”或“鼓励”,足以改变孩子对事物的认知,决定孩子今后的归因模式。
假设,你刚上小学的孩子在校考中获得了第一名,满心欢喜地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你。
于是,你有A、B两种策略与孩子沟通——
策略A:
你的行为表现——你真是爸爸妈妈的骄傲,考了第一名,真是太棒了;
孩子的认识——这个结果很完美,我很厉害;
导致的结果——凡事通过结果来评价,看重旁人的评价,需要外部环境的认可;
长期的影响——依赖“结果比较”,依赖旁人的评价,担心被超越,害怕竞争,适应能力降低;
未来预期——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建构起错误的比较认知体系,难以适应有人超越自己的社会环境,无法正确自我认知、自我接纳、自我认可。
策略B:
你的行为表现——第一名并不重要,关键是不论做什么你都很认真努力,爸爸妈妈为你的认真和努力感到骄傲;
孩子的认识——“结果”是认真努力的结果,认真努力比“结果”更重要;
导致的结果——凡事都需要通过认真和努力去提高,这将内化为未来评判自己的一个标准;
长期的影响——将自我努力的过程看作是成败的原因,这是自信、自立的基础;
未来预期——对待他人的成功更注重“内因”,从中汲取对自己有利的认知结果,能够积极正确的看待自己,接纳自己,认可自己,鞭策自己。
同样是“第一名”,在两种不同策略的引导之下,孩子将会走上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这是因为——
“表扬”侧重于对结果的夸奖和宣扬,内含潜在的结果评价;
“鼓励”则是对过程的鼓舞与支持,内含潜在的行为激励。
“表扬”会让孩子更看重“结果”,而“结果”只是结果,导致这种“结果”发生的原因才是事情的本质,才更为关键。
“鼓励”会让孩子更关注“过程”,要想得到某种好的“结果”,必然是某种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因素。

在动画片《小猪佩奇》中,有这样一段场景:
猪爸爸下班回到家中,猪妈妈问猪爸爸:今天工作怎么样啊?
猪爸爸自豪地说:我今天工作地很努力。
……
那天,我试着将这一场景搬回家,此言一出,在一旁“偷听”爸爸妈妈对话的四岁的儿子立马跑过来说:爸爸,我也要努力工作。
于是,他立即跑进书房,自己做题去了。
……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曾提出的“冰山原理”,对我们有效理解人的认识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做出了形象的说明。

在弗洛伊德看来,一个人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建构起来的——
“本我”可以理解为本能的我,是各种欲望的综合反映;
“自我”是现实生活中的我,因为夹在“本我”与“超我”之间,具有协调作用;
“超我”则是由认知、理想、道德判断、价值观等组成,是精神的我。
这三个“我”所构成的人格就像海里的冰山一样,露出水面的仅仅只是极少的一部分,被称之为“有意识层面”。
人格冰山的绝大部分潜藏在海水之下,被称为“无意识层面”。
介于二者之间的水平面部分,被称为“前意识层面”。
事实上,若想使一个人产生自觉自愿的行为,需要你影响到他冰山之下的部分。
换句话说,你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与之水面下的部分发生联系,便可能促成他心甘情愿的行为。
当然,弗洛伊德的这一理论仍有不足之处,有待科学进一步的揭示,但是润物无声、触及本质的教育显然是我们需要的。
从“表扬”与“鼓励”两种教育方式上来说,“鼓励”所起到的效用,显然更有助于孩子建构积极的价值判断体系,塑造积极的“无意识”行为。

美国斯坦福大学曾今做过一个有关“表扬”与“鼓励”效用的认知心理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研究人员随机将孩子分为两个组,并且每次只从教室里叫出一个孩子,让他独立完成一系列的智力拼图。
测试任务非常简单,第一轮测试几乎所有孩子都出色完成。
完成之后,研究人员在把分数告诉每一个孩子的同时,会针对A组附上对每个孩子“智力表现”的表扬和夸赞;会对B组每个孩子附上对其“认真努力”的鼓励。
随后,A、B组的孩子们开始参加第二轮拼图测试。
与第一次不同的是,这些孩子被告知有两种不同难度的测试可自由选择。
结果发现,那些在第一轮测试中因为“智力”被表扬的孩子,为了捍卫“荣誉”,维护颜面,大都不愿再接受挑战,而是选择了简单的任务。
而在第一轮中测试中,因为“认真努力”而被鼓励的孩子,绝大多数都选择了难度较大的任务。
在后来的研究报告中,研究人员写道:当我们夸孩子聪明时,等于是在告诉他们,为了保持聪明,不要冒可能犯错的风险。
由此看来,对孩子来说,在“表扬”与“鼓励”二者之中,“表扬”并不一定是一件好事,而“鼓励”却应当是无条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