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不分上下级,家长不懂得“尊重”孩子的影响,你知道吗?

文 / 皮球儿妈妈
2019-03-23 16:31

文|皮球儿妈妈(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毫无疑问,每一位做父母的都是最爱自己的孩子的人,但有些爱是盲目的,也是非正面的爱。例如这些不陌生的对话,“你看看谁谁家的孩子,一直都是全年组第一名,你在看看你什么时候能像人家一样有出息”。不论逛街还是吃饭,这些公共场合内,总能遇到大人大声斥责孩子的场景,孩子虽然小,但是明事理,经常被大人这样训斥,内心难过到了极点,又不知道和谁说,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压抑的性格。

家长没有给予孩子平等的沟通和尊重,常听到的一句“打是亲,骂是爱”这句名言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用在了对孩子的教育上,一些“假尊重”的父母就出现了,在人前,家长们都会认可自己尊重孩子,但是到人后,就变样了,会说“孩子那么小,懂什么尊重不尊重”、甚至还有家长会说“孩子是我养的,我有义务养他,他就有义务听我的”,尊重两个字只是家长们心里的口号,事实是并不知道尊重的含义和价值是什么。

其实无论孩子多大,都有尊重的必要,因为每个人都渴望被人喜爱、尊敬和崇拜,大人如此,孩子也不例外,所以拜托,请你先学习尊重孩子。

一、给孩子平等和尊重的重要性

尊重是一切人际关系的前提,而亲子关系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人际关系。如何处理孩子与家长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尊重对于一个孩子而言有着必然的重要性:

1. 培养孩子独立自主性

每个人都是一个鲜明的个体,谁也不是谁的附属产品。孩子虽是孩子,但也总有长大的那一天。如果你无法提供给孩子充足的平等机会,让孩子变成操纵木偶,那么对于未来,孩子是茫然地,无法更好的独立于这个社会,更无法独当一面。因此,平等和尊重是重要的大前提,有了这个大前提的孩子才能够逐渐的独立自主。

亲子关系不分上下级,家长不懂得“尊重”孩子的影响,你知道吗?

2. 锻炼口才

一个善于勇敢表达自己想法的孩子口才往往都不错。这样的孩子在学校里也是特别的一个,而这种特别和家庭内部的关系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个家庭如果善于尊重孩子的意见,给孩子提供一个平等的说话机会,那么孩子的口才一定可以得到锻炼。

3. 使孩子的思维保持活跃

学校的学生经常有这两种现象:有的在课堂上活跃积极,思维跳脱;而有的孩子沉默不语,基本上跟不上老师节奏。你以为这是智商问题吗?并不是。这只是在家庭角色的一种展现,思维活跃的孩子在家庭的地位一般是平等的,他的父母善于和他沟通,也善于尊重。而沉默的孩子恰恰相反,在家庭内部的角色就只是个孩子而已,没有话语权和选择权。

看吧,尊重和平等对于一个孩子而言有多么的重要,这对于孩子未来的发展也起着一定的作用。但是,如果一个孩子经常得不到尊重呢?又会如何呢?

二、家长不懂得尊重孩子,会带来哪些后果?

有些家长十分享受做父母的感觉,享受着那种指挥的快感。他们总是错误的认为,我是你家长,我生的你,我就有管你的权利,你只得听从,否则就是不尊重家长。这种指手画脚的思想,对孩子的未来也会有着一定的影响:

1. 性格沉默

经常被大人指手画脚的孩子有个共同之处,那就是性格上的沉默。因为在家庭这个环境里,他们没有太多的话语权,他们的权利等同于零。慢慢地他们就会收敛自己,对待大人的吩咐,指挥点头称是。

2. 自卑胆小

孩子本来应该是阳光灿烂的代名词,他们也是活泼爱动的代表,但是有些孩子却胆小如鼠,怯懦的样子让人可怜。这种性格的形成和他周围的环境息息相关。不敢顶撞父母,不敢发表意见,更不敢泄露心情,最后越来越自卑越来越胆小。

亲子关系不分上下级,家长不懂得“尊重”孩子的影响,你知道吗?

3. 碌碌无为

我们不能否定一个孩子的人生,即便他有着种种小毛病。但是长久得不到尊重和平等的孩子比有小毛病更可怕,因为小毛病可以克服,但是环境却是别人提供的。经常待在一个没有平等和尊重的家庭,孩子的思想被压制,被迫进行所有事。这样的孩子未来又怎会光明?

平等和尊重这么重要,你是不是应该学着去尊重孩子了呢?

三、家长应该学会怎样尊重孩子?

学会尊重是一个不容易的过程,教育孩子也是一个不容易的过程。二者相加,其程度可想而知,但是这更需要我们克服困难,学会尊重和教育:

1. 首先父母要先尊重自己

原生家庭对长大后的孩子成长多少都会有些影响,有些父母年幼的时候就没得到父母的尊重,导致意识里自己也不尊重自己,曾经遇到过的难关,也艰难度过,正因为受过伤害所以才要更加努力的保护好我们孩子的内心,孩子在成为你的孩子的时候,他还有个重要的身份就是是他自己,独一无二的完整的个人,不是父母的一部分,有独立的人格,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要懂得尊重孩子的意愿和自我要求。

2. 理解是尊重的基础

孩子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前,没有做过大人,不懂得大人,而家长已经是过来人,每当面对孩子出现一些困扰的问题时,家长要多跟孩子换位思考,去理解孩子的内心期望。

3. 尊重孩子不仅在对话上,还要体现在行动上

孩子的能力在成长,父母对孩子的照顾是每日周而复始成为习惯,包括帮孩子做决定,就会出现家长为孩子操碎心,到了孩子不领情的现状,所以该是孩子做的事,就要他自己去做,理解孩子的基础,是陪着孩子一起长大。

学会尊重刻不容缓。在尊重的过程中,各位家长应该注意哪儿些问题呢?

四、对孩子尊重,家长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尊重是门学问,我们要在这个学问里不断努力学习。

1. 自我意识意识不等于叛逆

自我意识是孩子正常的发展历程。我们要正确看待这个问题,不能盲目的打压他们,善于寻找到根源,去解决这个问题。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孩子自我意识的萌发也是长大的表现,我们要善于尊重他们,给它们平等生活的权利。

亲子关系不分上下级,家长不懂得“尊重”孩子的影响,你知道吗?

2. 叛逆不是孩子的错

在家长对孩子训斥的时候,会重重的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在孩子内心会感觉自己在父母眼中没价值感,一旦有没价值感的时候,就会产生和父母对立,既然大人已经觉得自己很糟糕了,为什么还要听话,对父母的信任感开始减弱,认为父母的话无足轻重,甚至还会和父母对抗争吵的问题出现,改变一个人的习惯很难,需要家长有意识去控制自己,当孩子有叛逆行为的时候,一定要相信自己,平常心去对待。

3. 平等对待,不控制孩子

《孩子:挑战》这本书里有一个章节这样写的:“在人人具有平等意识的社会里,我们不能命令和控制别人。平等,就是每个人都有为自己做决定的权利,这使得丈夫失去了对妻子的统治权,父母也失去了对孩子的统治权”,放弃对孩子的控制,才能获得更多的掌握权,孩子才能会开始听家长的话,家长应该是孩子的朋友,放下架子去去和孩子交朋友,去了解孩子的内心,当孩子可以把父母当成自己知己的时候,孩子和父母的关系才更加融洽。

孩子叛逆不是孩子的错,常常是因为父母在教育上没有找到好的教育方法,也不愿意改变自己造成的结果。

家长会觉得说自己从小到大,家里大人也是这么教育过来的,存在教育的旧思维,要尝试多学习育儿的知识,去了解孩子,成长自己的同时,可以在与孩子之间平等对待,不控制孩子的行为,互相尊重,和睦相处。

今日互动话题:关于对孩子的尊重你做好了吗?你是怎样教育孩子的?欢迎评论留言!

-----------------------

在育儿过程中,如论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找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帮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烦恼与困惑。

我是皮球儿妈妈,是一名高级育婴师、家庭教育指导师,也是3岁宝宝的妈妈,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