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哭闹的正确解决方式
导读:对于新妈妈来说, 孩子哭是非常令人头疼的事。 只要孩子一哭,妈就必须立即放下手中的事情跑过去哄,如果孩子夜里哭闹,妈妈更是睡不了一个安稳觉。不过对于妈妈来说,最累的莫过于搞不清孩子啼哭的原因。尿布干干爽爽,奶也刚喂过,孩子还是哭个不停,无可奈何的妈妈甚至会产生动手打孩子的冲动。在这种无助的情况下,有的妈妈只好抱住孩子,和孩子一起哭。但是妈妈别忘了,在孩子学会说话之前,啼哭是他表达意愿的唯一方式。而且,孩子是不会毫无理由地哭闹的。因此,无论妈妈多么辛苦,都不要对孩子的啼哭熟视无睹,啼哭是孩子呼唤妈妈的一种语言。
对于新妈妈来说, 孩子哭是非常令人头疼的事。 只要孩子一哭,妈就必须立即放下手中的事情跑过去哄,如果孩子夜里哭闹,妈妈更是睡不了一个安稳觉。不过对于妈妈来说,最累的莫过于搞不清孩子啼哭的原因。尿布干干爽爽,奶也刚喂过,孩子还是哭个不停,无可奈何的妈妈甚至会产生动手打孩子的冲动。在这种无助的情况下,有的妈妈只好抱住孩子,和孩子一起哭。但是妈妈别忘了,在孩子学会说话之前,啼哭是他表达意愿的唯一方式。而且,孩子是不会毫无理由地哭闹的。因此,无论妈妈多么辛苦,都不要对孩子的啼哭熟视无睹,啼哭是孩子呼唤妈妈的一种语言。
图片来源:昭元儿童摄影(配图与本文内容无关)
那么婴儿哭闹不止要传达哪些信息呢?
一、婴儿身体不舒服
有一次,朋友家刚出生50天的孩子在夜里哭个不停,整宿没有睡觉,一大早朋友就抱着孩子去医院了。 朋友担心孩子得了重病,忧心忡忡地等待检查结果。
医生的诊断非常简单:“婴儿腹绞痛。这是新生儿的常见病,再过些日子就会好的,不用太担心。”
婴儿腹绞痛常见于1~4个月左右大的孩子。患上婴儿腹绞痛的孩子会出现晚上无故啼哭的症状。在这个阶段,假如孩子身体没有特别异常,但怎样哄劝都止不住哭的话,很可能是患上了婴儿腹绞痛。遗憾的是,目前没有找到婴儿腹绞痛的真正原因。
婴儿腹绞痛的症状和治疗方法:婴儿度较病发作的时候,孩子会在哭泣的同时双手攥拳,双臂向身体两侧伸开,双腿向腹部并拢,或反复做屈伸动作。其特征是孩子腹部用力、脸涨得通红,孩子会持续地哭上几分钟、甚至是几个小时。虽然婴儿腹绞痛在一天当中随时可能出现,但在傍晚和夜间更容易发作。
患婴儿腹绞痛的孩子,肚子比正常孩子的肚子更鼓,摸上去更硬,排气也更多。在孩子情绪紧张,或者出现便秘、消化不良以及胃部痉挛等情况的时候,婴儿腹绞痛多有发作。但是,由于还没有找到发病的真正原因,目前还没有消除婴儿腹绞痛的有效方法。
幸运的是,在孩子百日前后, 婴儿肠绞痛就会自然消失。在这以前,妈妈能做的是不要让孩子受到惊吓,并让他感觉安全。抱着孩子温柔地抚慰他,让他听到妈妈的心跳声,并为他轻轻的顺时针按摩腹部,帮助他排气。
除了婴儿腹绞痛,孩子啼哭不止还很可能是身体其他方面出现了问题。例如,周岁以内的孩子,因感冒引发扁桃体发炎,继而出现呼吸困难;因患中耳炎而感到耳朵疼痛;因遗传性过敏症(atopy) 或湿疹又痛又痒而无法人睡,都会让孩子一直哭闹。 这个时候啼哭就是疾病的信号。如果威觉孩子的哭声与平时不同,首先要观察孩子身体是否出现了问题,原因不明的话,一定要去看医生。
二、先天性严重疾病
在新生儿时期动过大手术或在医院接受过治疗的孩子也非常爱哭,无论是动手术还是接受治疗,孩子会变的很敏感,很小的事情都会把他惹哭,而且只要哭起来就不会停。对于这样的孩子,妈妈要格外的关照,孩子越敏感,妈妈越要精心照顾,要给孩子更多的关注,保护他不受情感的伤害。
三、气质乖僻的孩子
气质乖僻的孩子也经常哭,而且每次都会哭得死去活来。偶尔他稍微歇口气,就马上又号啕大哭,直到让自己哭得背过气去为止。在这种情形下,妈妈的确是束手无策。努力理解并接受孩子的这些特点吧,不要强迫孩子改变,虽然我也知道,这做起来其实很难。这个时候妈妈要做的是在孩子身边提供帮助,不要让孩子的乖癖气质伤害到他自己。如果妈妈能够适度调节,孩子的这种气质有时反而会产生积极的力量。感情极度敏感的孩子会更好地开发自身能力,长大后为社会做出贡献。如果孩子属于对周围环境极度敏感的气质,妈妈要积极看待,把他理解为孩子的长处。
现在的年轻父母大多只有一个孩子,他们把全部的精力都倾注在孩子身上,对孩子每一声啼哭都会很敏感,因此,孩子哭的背过气的话,父母也跟着揪心。
事实上,很多问题都是妈妈的处理方式不当造成的。要是孩子只是情感上稍有敏感而哭的很凶,身体方面没有其他问题,这么哭对孩子的生活没有别的不好的影响,那么哭泣其实不是大问题,只不过父母过于敏感,把这当成了问题。
因此在孩于哭的时不要惊慌失措,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孩子看到妈平和的神情,会学会掌握控制情绪的方法。要让孩子懂得,生气或者感觉忍无可忍的时候不管不顾地发牌气、大哭大闹是毫无用处的。妈妈始终保持平和的心情,可以使孩子拼命耍性子、哭闹的情况得到相当程度的缓解。
虽然孩子表达情感的方式是与生俱来的,但也会受身边人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妈妈惊慌失措、大发雷霆或者伤心流泪,一切都会被孩子看在眼里。孩子的模仿能力又强,一定会模仿妈妈的行为举止。所以,妈妈定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