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你做对了吗?

“我们一起读”是一项朗读推广活动。旨在激励市民热爱读书,帮助少年儿童从小养成阅读的好习惯,让更多的家庭爱读书、会读书,让书香滋养心灵。“我们一起读”由知名播音员、主持人、演员和大学教授担任领读人,活动的主要形式是通过领读人深入社区街道让“明星与市民一起读”;走进中小学、幼儿园开展让“教师和学生一起读”;以信息化技术深入家庭让“父母和孩子一起读”。
巨豆教育与上海市群众艺术馆联合举办的市民经典诵读主题活动“我们一起读”,为了号召广大家长从小为孩子营造良好的语言输入环境,重视亲子阅读的必要性,此次特地邀请了巨豆教育创始人、文化和旅游部人才中心语言艺术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刘剑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主题讲座《亲子阅读你做对了吗?》。

— 你以为的亲子阅读是真正的亲子阅读吗?
— 是,但不全面。
亲子阅读不限于绘本、图书这种静态的学习方式,带孩子出去游玩、吃饭,甚至只是日常的交流等这些能产生互动的方式都属于亲子阅读的范畴,因为亲子阅读的主要目的是让孩子接触到大量高质量、新鲜的词汇,孩子在幼儿期输入的词汇优质与否,直接决定着他后期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大与否。亲子阅读是帮助孩子“内化”出语言能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那怎样才是亲子阅读的正确打开方式呢?
其实爸爸妈妈们只要在与孩子的日常交流中多费点心就非常棒了。
01父母交流的词语要丰富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早期的词汇输入都来自家庭。所以要求父母在日常交流中要有意识多说新鲜词汇、多说长句子,养成和孩子每天聊天的好习惯。在聊天时少问“宝宝你饿不饿呀”、“宝宝你在幼儿园吃了”、“宝宝你喜不喜欢妈妈”等这些封闭式问题,要多问开方式的问题,并且把问题延展开来。
例如孩子说他喜欢鲨鱼,那可以从为什么喜欢鲨鱼延展到鲨鱼吃什么、体型多大、怎么睡觉,再从鲨鱼本身的问题上延展到对整个海洋世界动植物、地形的科普,这样一来,孩子无形中就接触了丰富的词汇,他对世界的认知也更开阔了。

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兴趣点,及时回应
和孩子聊天不是让他讲你想听的,而是引导出他想说的。孩子都乐于把自己喜欢的事物分享给身边的人,当他一脸兴奋的跟你说:“妈妈我最喜欢赛罗奥特曼了!”、“爸爸今天同桌给我分享了他的蛋糕,我很开心!”爸爸妈妈回应的只是“嗯”、“哦”、“好的,妈妈知道了”就没有下文了,也不就着孩子的话题深聊下去,久而久之,孩子宁愿对着家里的宠物狗说话都不愿意跟爸爸妈妈说话了。
所以,爸爸妈妈应该及时关注到孩子的兴趣点,深入到孩子的内心世界,引导他说出更多的语言,这个过程也是爸爸妈妈了解孩子的语言发展水平的好时机,包括孩子的语音、词语、语句和语用能力水平。

用正确的方式鼓励孩子
刘剑老师说:赞扬过程优于只肯定结果。中国家长惯用的表扬方式是:“宝贝,你是最棒的!”、“宝贝,你真聪明!”,对于孩子来说肯定是开心的,但是他其实并不知道自己具体棒在哪儿、聪明在哪儿?是因为我想出了新的解决办法?还是因为我一直坚持没有放弃?是因为我帮助了别人?还是因为我主动练了钢琴?家长的表扬都是很笼统的,不具体,所以对孩子并不能起到点对点的激励作用。

Q:在最后的答疑环节,有家长提出自己的孩子目前拼音和英语容易混淆,问刘老师应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A: 无数的语言专家、学校老师或教育机构都一直在宣扬牢牢抓住孩子2-8岁语言学习的敏感期,一旦错过是不可弥补的,这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大量的研究数据支撑、得到了国际认可的理论。

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儿童语言发展具有阶段性,我们必须遵循这个规律。现在只要家庭条件允许,很多孩子从刚会说话起就被送去英语学习机构熏陶,被寄托了从小就可以掌握两门语言的期望。大嘴哥哥接触过很多这样的孩子,他们的英语确实很不错,但是当他们开始学汉语拼音时经常会和英文弄混,当他们开始有做阅读题和作文题的需要时发现理解能力跟不上了,读题很吃力,这样不光是影响语文成绩,其他学科的成绩也直接会受到影响。
为什么会这样呢?按理说孩子从小学英文,他的学习潜力已经得到开发了呀。
刘剑老师指出:每个人都是用母语来进行思考的,而每个人只能选择一种语言作为母语。什么意思呢?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人类有七大智力,而语言是人类的第一智力。幼儿阶段,我们必须首先帮助孩子构建好母语的精神世界,引导他学会用母语来思考所见所闻,当他具备这种认知后,才能运用他所掌握的知识去学习别的知识。也就是刘剑老师说的: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用语言来学习。
所以刘剑老师认为对孩子进行英语启蒙年龄不能太小,最早也得等到中班后。过早接触对孩子未必是好事。
-END-

有需求请留言,或者添加大嘴小嘴公众号,
或致电021-68887777、陈老师18621082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