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孩子的互动,问题出在哪里?
3月17日,由浙江省人才开发协会、杭州龙井幼儿园主办,杭州少年儿童图书馆“小可妈妈伴小时”合作举办的《能力风暴——论学前儿童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系列讲座》,第三场科学能力讲座在杭州少儿图书馆三楼多功能厅顺利举行。
儿童是空杯子吗
讲座嘉宾兰国英老师在开场就向现场的家长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儿童是空杯子吗?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是空杯子,我们要不断给他灌输东西,兰老师认为这种理念是不太对的。
孩子有自己的感受、自己的认知、自己的接受度,家长不能站在自己的角度,一味地给孩子填充知识,忽略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从小们要尊重他,家长的角色只是协助者、观察者。
尤其在大环境是应试教育的情况下,对能力开发不太好的孩子,是很不利的。最后孩子不知道自己是谁,也不知道自己有什么能力。所以在学龄前阶段,应试教育还没来的阶段,我们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让孩子有更好的成长。
脑科学告诉我们
如果要对孩子的成长认知特点有所认识,脑科学这一课对家长必不可少。
大脑是由脑干(基本生命功能区域)、边缘系统(处理输入信息)、新皮质(处理和存储信息)这三部分组成,脑干和边缘系统成熟得非常快。5岁基本发育完整。
►大脑发育有四个规律
从后到前:负责视力的大脑区域最先成型。6个月大的婴儿已经拥有与成人同等的视力。之后是听觉。
从内到外:内部结构发育早于外部。
从下到上:负责心跳、呼吸等基本功能的脑干发育非常早,而大脑皮层中负责情感、注意力和协同精细运动的区域发育较晚。
从右到左:婴儿早期发育阶段,右半球比左半球更为活跃。1岁后,左侧大脑的能力得到缓慢发育。
►儿童认知发展特点:
情感中心区迅速形成重要神经回路:孩子的情感系统发育得很快。这也是为什么要给学龄前的孩子提供安全舒适的成长环境,父母如果经常吵架,孩子会有恐惧感,同时会影响大脑其他区域的发展。如果能很好地陪伴孩子,对孩子的情感需要作出及时回应,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利的。
注意系统发育很早:即时信息,比如电视媒体、手机信息,对孩子的注意力培养不利。
把握“肚皮时间”的认知时机:孩子有一个阶段喜欢趴在地上,把头抬起来,这个时机很重要。有的家长认为“我的孩子不用爬就会坐了”是好事,但跳过这个时机,未必是好事。当他抬起头,可以促进颈椎肌肉发育,同时,他抬头去观察这个世界,他注意到的这个世界和他坐着看是不一样。
新刺激会促使大脑神经元长出更多“树枝晶”:当孩子学习新事物或重复已知体验时,个体神经元也会随之生长。在5岁之前,给孩子许多新的刺激,他的神经元会发生变化,像树枝一样长成网状。
积极采取能跨越身体中线的活动:为幼儿提供大量地板上的活动时间,以及舞蹈、自行车等运动,促进大脑左右半球发育。
健康的环境给孩子带来的好处是永久的:爸爸妈妈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幼儿园是第二老师,那么环境就是第三老师。
如何探索认识世界
►创设环境,唤醒儿童内在的好奇心
如果要带孩子认识车子,你会怎么做呢?
一般常规的做法是:给孩子提供车子模型,带孩子去外面看车子,带孩子去取车博物馆,让孩子观察。这种做法已经给孩子提供了多种多样的环境,其实做得还不错了。
但有一位老师的做法是:首先也给孩子提供很多车子的模型、绘本,创设这样一种环境,让孩子分组去看。看完以后老师引导他们展开讨论——“你看到的车子是什么样的?”讨论的结果老师也没想到,孩子们对车子最感兴趣的是“轮子”和“车可以动”,孩子的视角中把其他的部分都忽略了。
老师下一步就带着孩子们到户外进行了一场轮子的探索之旅,什么东西有轮子?孩子的积极性就很高。老师进一步引导孩子们“这些圆形的东西和汽车轮子有什么不一样?”最后这就变成了一场小小的探究性课题。把孩子的主动性发挥到极致,而不是站在成人角度告诉孩子汽车是什么样。
►利用情感因素激发孩子探索的兴趣
家长在孩子心中往往是最权威的,你对某样东西感不感兴趣,会带动孩子。
在育儿过程中,要借助声调表情手势,来强化表达的概念,把你对某一件事物的兴趣传达给孩子。
►多给孩子鼓励
研究表明:当一个人愉悦时,大脑会分泌多巴胺。多巴胺不仅能传递愉悦,还能唤醒警觉和兴趣。
近年来倡导鼓励教育是有道理的。平常生活中可以给孩子一些预测的机会,比如和孩子一起阅读时,启发孩子预测故事的发展,当预测结果一致时,孩子会非常高兴。
►培养儿童探究能力
主要从五感认知、提问、反思、分享,四个方面培养。
1、五感认知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很难割裂地说通过眼睛去看,通过手去触摸,这个过程往往是调动多种感官的。
五感当中,观察能力是首当其冲的。兰老师在自己的育儿经历中非常注重这一点,观察无处不在,爸爸妈妈要有心。
在孩子18个月的时候,兰老师给了孩子一本绘本,给孩子讲故事。当时孩子还只能说单个词,但是会用肢体语言来表达听到的故事,比如鸟儿是怎么飞的,鱼儿怎么游的,大灰狼很凶猛,孩子都会用动作来表现。之后再把这个故事串起来,比如大灰狼来了,鱼儿要游到水底……孩子对这个故事乐此不疲,在不断重复的过程中,一种观察能力也就培养起来了,他的注意力也得到锻炼。
所以小时候对孩子的引导很重要。有家长说,孩子进入小学后,上课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可能就是孩子小的时候缺失了这一环,没有很好地引导他,陪伴他,让他对某一件事物发生很大的兴趣。
爸爸妈妈要善于利用环境去引导孩子。比如带孩子去爬山,可以带孩子观察一下不同的花朵、树干,跟孩子一起探讨,这也是跟孩子交流的很好的机会。
观察是有方法的,兰老师观察到,很懂家长家长们带孩子去看恐龙的化石的过程是这样的:孩子你看这是什么龙,嘴巴张得那么大,然后就过去了。
但其实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比如你看它的头长什么样,牙齿是什么样子,前肢有几个爪子呀,后肢有几个爪子呀,后肢为什么比前肢厉害那么多,这只恐龙和旁边那只有什么不一样吗。这中间有很多为什么可以递给孩子,孩子的想象力很丰富,会说这个像镰刀,像香蕉……会有各种奇思妙想。同时也培养了孩子观察力,注意力。
2、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要解放他们的双手,触觉会带来很多认知,和大脑建立很多连接。
无规则触摸——一件玩具买回来,不要对孩子说“宝宝你先别动,爸爸来教你”,给孩子先去探索的机会。
不同材质的触摸——买玩具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买不同材质的东西,让孩子去感知。
姿势正确的触摸——不正确的姿势,比如驼着背,这种情况可能会让大脑有些缺氧。正确的姿势是两个垂直,腰和屁股垂直,小腿和地面垂直。有的家长说,提醒孩子了,但是孩子做不到,有可能是孩子大腿肌肉、核心力量不够,这时候就需要加强运动了。
3、学会聆听。这个过程中,要带领孩子进行阅读,重复阅读,听广播。绘本的数量不在于多,而是要选择孩子感兴趣的,可以进行重复阅读的。
4、让孩子接受很多东西的同时,也要让孩子学会输出,就是提问。
1、主导式提问(1-2岁):父母亲提问引导,让孩子在父母引导下去观察。
2、互动式提问(18个月-3岁):孩子可以和父母进行沟通了。
3、孩子主导式提问(3岁以后):让孩子进行主导,父母也不要告诉孩子标准答案,可以引导孩子自己去寻找答案。
5、反思能力——不要急于给孩子答案,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启发孩子建立联想比较,善于质疑挑战权威,鼓励孩子提出自己的观点。
6、分享能力——让孩子用语言大胆地表达观察到的结果,善于倾听同伴的观点,在观察过程中与父母、老师和同伴学会交流讨论。最后,要学会多种形式的分享,语言、绘画、录制视频等等。
在孩子的成长中,很重要的一点是,2岁之前,不建议孩子和电视、手机有过多的联系,因为婴幼儿的发育需要互动式,而电视手机是被动式的。
很多家长有过这样的经历,孩子小时候,你对着他说话,他会盯着你的嘴巴看,甚至想把手伸到你的嘴巴里,这说明孩子的学习发育是需要互动的,电视手机是没办法给孩子回应的。
0-3岁数学启蒙
1岁开始建立一一对应关系:有些家长说我的孩子会数1-50了,但是其实孩子对数字并没有真正理解,让孩子去数物体,他是对应不上的。最重要的是培养兴趣,建立和物体一一对应的关系。
2岁以后引入视觉联系:比如坐电梯,就可以看到一层两层。
0-3岁空间启蒙
要利用玩具,利用游戏,动用触觉。比如引导孩子把两个正方形拼在一起,变成了长方形;把一个物体放在另一个物体上面,了解方位的概念。
3岁以上的孩子,可以通过“估计”和“找规律”进行数学启蒙。家长们可能自己都没有注意过,竹子刚长出来竹节很短,越往上长竹节越长,这就是可以带孩子去观察发现的规律。还能培养孩子的发散性思维、推理判断能力。
最后,兰国英老师讲到:生活即教育,如何用心地做好父母,这是最关键的。

在下半场的讲座中,柴老师强调了6岁之前儿童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孩子一生的成长中,第一张单子是健康单,第二张是能力单,第三张才是成绩单。
在兰国英老师提到的让孩子认识汽车的游戏中,两种游戏的方式带来的能力培养效果是千差万别的。在杭州龙井幼儿园,贯彻在学前儿童全能力培养体系中的,就有对儿童及他们的兴趣的尊重。
老师设计的活动非常关注孩子的视角,从儿童的兴趣出发,课程中充满灵活性,引领孩子更深入地参与到游戏汇总。
同时,杭州龙井幼儿园相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特点,这决定了他们对教学和学习的反应方式,决定了学习的效率。关注到每个孩子的有效学习特征,促进他们积极有效地学习,是龙井幼儿园的老师每天在做的事情。
目标就是让每个孩子在进入小学前,各项必备的能力指标达到80%以上!
杭州龙井幼儿园“开放日”活动持续进行中
每周,老师们准备了妙趣横生的活动
还能深入了解我们的能力培养体系
欢迎家长们报名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