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不应产生“攀比”现象

文 / 我想读新闻
2019-04-13 23:24

据媒体报道,近日深圳市一幼儿园老师布置活动的时候,在QQ群要求每位家长以“我家的车”为主题,给孩子拍照。同时,该老师还强调“是家中的真车,不是玩具车”。

对于该老师布置活动的“动机”,引起网友广泛地讨论。

幼儿教育不应产生“攀比”现象

老师布置的活动

是老师“摸家底”还是家长玻璃心?

对于这种特殊的“作业”,正是反映成人世界的复杂:家长不知道老师的意图和目的,但又不好拒绝老师的要求。

老师要求学生与自家车辆合影,还特意标注得是“真车”,这个事不大,也合情合理,没有违规越矩,但在社会普遍重视教育尤其是儿童教育的当下,足以拨动公众心中的敏感神经。

在很多家长眼里,此举意在窥探孩子家底,老师也许就是以车为标准,将孩子区分为三六九等。

幼儿教育不应产生“攀比”现象

孩子间的攀比现象

教育不能苦孩子,但是累了家长

一句“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知道苦了多少家长。早年间,孩子纯白无染,饿了就吃,渴了就喝,不会作伪,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幼儿攀比心理提供了经济基础,导致孩子从小就开始有了潜在的“阶层意识”。

教师爱岗敬业、勇于探索,大胆尝试工作新方式、新方法,这种态度本身是可取的,但是布置活动时也应该考虑到对幼儿学生心理方面的影响,与自家车辆合影,很大可能造成孩子之间的攀比。

幼儿教育不应产生“攀比”现象

攀比下疲惫不堪的家长

垂范与教育要双管齐下

作为家长应从自身做起,时刻为幼儿做表率,同时应该正确地引导、教育孩子,保持良性的竞争,不应该进行盲目的攀比。

作为老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能作一些不恰当的比较,促进孩子的攀比心理。

幼儿教育不应产生“攀比”现象

老师要正确的教育学生,避免攀比现象的产生

同时,当幼儿出现攀比现象时,作为家长、教师应当视其情况做出合理的教育,用巧妙的方法来处理幼儿的攀比问题。

关于这一现象,大家有何感想,欢迎发表留言。

关注头条号:我想读新闻。

阅读更多好看好玩好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