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共读”的三重境界,你在哪一重?

文 / 沫沫的静好岁月
2019-04-23 13:35
“亲子共读”的三重境界,你在哪一重?

图片源自图虫创意

今天是我国海军成立70周年的大阅兵日,扬我国威,值得我们每个华人为之骄傲、自豪!

今天也是世界读书日,是每个爱书人的节日,一个很值得大家记住的日子。不是吗?

作为一名妈妈,自然少不得和孩子共同阅读的日子。忽然想起佛家的那句著名偈语说:人生有三重境界;第一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重,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重,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其实,陪孩子读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亲子共读”的三重境界,你在哪一重?

图片源自图虫创意

【第一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用作陪孩子阅读来讲,就是说“比书直读”,看着绘本读绘本。绘本里有什么内容,有什么字,就读什么字,没有任何想象和拓展。

所以才会有一些妈妈在选择儿童读物的时候,对于绘本总是“不感冒”:图大、字少、价格高,有什么好看的?

要知道,孩子对于绘本可是有着天生的热爱,他们笨拙的小手开始翻起第一本绘本的时候,就意味着他们一个全新时代的来临。可惜,很多妈妈会因为自己不在意、或者怕孩子撕书、怕孩子损毁而无形中打击了孩子最初的阅读兴趣。

其实从根本上来讲,是因为有了不会陪孩子读书的家长,才让孩子对于读书丝毫没有兴趣。

我认识一位妈妈,她吐槽说自己在图书馆里一个小时能够给孩子读几十本绘本。可是孩子压根儿就坐不住,总想乱跑;自己也读书读得口干舌燥……

我不用问她是怎样和孩子读书的,仅仅从时间和数量就能够判断出阅读的质量来。这样的读法,孩子不跑才怪。

但是,即便是“按部就班”的阅读,对比于那些在家中自己从来不翻书、给孩子听故事全指望APP的家长来讲,也是很好的啦。

“亲子共读”的三重境界,你在哪一重?

图片源自图虫创意

【第二重: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这类陪宝宝读书的家长,已经能够就绘本内容做相关拓展,用来丰富阅读的知识,扩充阅读的时间。

最为典型的三种做法:

1、要求孩子指读,借机达到让孩子认字的目的。

这种做法其实很有争议性。

有的专家认为不妥。阅读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扩充知识,有语言的功底,对真善美有认知,建立基本的道德观……而“指读”就是“舍本逐末”一件事情。

有的专家则认为很有指读的必要。只有当孩子有了足够的阅读量,能够认识足够的文字,他们才可以开展自我阅读,提升阅读的效率。而且通过熟悉的绘本指读认字,本就是“一举两得”的一件事情。

百家争鸣才是春,所以对于专家的话,我们可以学习,但不能全盘拿来或全盘否定。一个孩子一个本性,适合自家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我和我家大宝做亲子阅读的时候,很少“指读”。因为他对于绘本的共读,很少有让讲“千百遍”的需求,总是让读新的,没读过的,甚至要求要经常换内容来讲。比如这段时间讲了童话,那么很快他就要求要讲科普……这样大宝的阅读面很宽,我们阅读的时间也很长,他的语言表达能力的确很好,但是无法进行指读练习。

如今到了我家小宝的阅读时间,小宝却总是会对某一本书情有独钟,读上几十遍,甚至能够指出我这次和上次哪一个字读得不一样了,依旧还是听得津津有味。所以虽然小宝年龄还小,依旧能够认识一些文字。不用强行指读,就是读到十几遍的时候,我开始用手指着文字比一比,而他天天看,天天摸,天天听,自然而然就认识了,熟悉了,会读了。

2、过于强调绘声绘色,忽略了启发孩子思考

这类家长读绘本可谓用心,不同的声音模仿、不同的情节表达,真的是绘声绘色,像是在和孩子演一场小型舞台剧。

但是往往是自己过于沉浸其中,变成了表演者,而孩子则成为一个观赏者,因此忽略了绘本的本质在于启发孩子的思考能力和互动,所以效果可谓“越俎代庖”。

但凡经常去图书馆或者绘本阅览室的家长应该都可以看到,总是有那么一些家长,自己抱着绘本读的有声有色、津津有味,而怀里的孩子却从聚精会神到百无聊赖、家长还不自知,直到孩子挣扎想溜才开始“责备”孩子:“你还听不听了,听不听了,再跑我就不讲了!”

拜托,千万不要自我感觉良好,把自己给孩子讲绘本作为一种“恩赐”一样的东西,已经讲得让孩子想要逃跑啦。

要知道,亲子共读的“共”,并不仅仅是家长在读,孩子在听;而在于孩子的积极参与与融入,才能够让绘本发挥最大的价值。

3、盲目扩充知识点,“灌入式”共读

孩子对于绘本,总会有不理解的地方或者不明白的时候,当他开口发问,就是一个最佳的学习时机。掌握住这个机会,往往孩子的知识量扩充事半功倍。

但是并非所有的绘本或者绘本的每一页,都要求家长进行精耕细作式读法,却忽略了绘本本身想要带给孩子的美感。

尤其是随着“科学”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很多科普类的儿童读物成为炙手可热的必选书目。想要把严谨的“科学”诉说的丰富多彩,喜闻乐见,本就是一件很伤脑筋的事情了。倘若再这样的基础上,家长盲目的为孩子扩充知识点,欲速不达就是最为直观的效果。

根据绘本内容做适当的扩充无可厚非,例如,我给小宝讲白雪公主、灰姑娘之类的童话故事时,会不自觉地把另外介绍“皇宫”的绘本、插画拿给他看,增加其印象;也会在讲一些季节变化的时候,把他会被的三字经里“曰春夏、曰秋冬,此四季,运不穷”这样的话再翻出来,让他更深的理解曾经会背的内容和实际生活的直接关联。

当然,这些都建立在他兴致盎然的前提。而且现在我们在读一些绘本的时候,他自己都会想到把一些相关联的书拿出来再翻翻、看看。如此足以。

倘若他本身毫无兴趣,或者我们去背三字经,我非要给他不断地去解释字面意思来做拓充,也许阅读对于他来讲就变成一件比较痛苦的时间,而亲子共读也就毫无意义了。

其实“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亲子共读境界,家长已经有了足够的意识,只是暂时还没有找到最适合孩子的方法而已。继续努力吧!

“亲子共读”的三重境界,你在哪一重?

图片源自图虫创意

【第三重: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我国古代文学大家欧阳修曾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影响一代人的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也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从古至今,关于书、关于读书,有太多的文人墨客通过不同的形式都指出了其重要性。那么亲子共读则是对于宝宝来讲,开启智慧的最重要方式之一。

而亲子共读最好的境界莫过于此。

家长已经足够了解孩子,也能够快速根据孩子的需求来调整共读的内容和方式;孩子也非常喜欢共读的时间,和家长舒舒服服的窝在一起,既有温馨、安全的感觉,也能够满足自己精神食粮的需求。

家长能够把握住绘本的核心,有的放矢的根据核心做相关的拓展,也许是知识,也许是情商,也许是抗挫能力,也许是为人处事的本领,也许是接人待物的涵养……孩子通过这样一天天、一月月水滴石穿的积累,不知不觉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家长能够通过绘本和孩子有足够的互动,能够启发引导孩子,或感悟生活的美、或感受世间的情,或畅想未来的幻……绘本就是一种载体,承载着孩子逐步放飞的梦想,让他在真善美中不断完善自己,一生不卑不亢、积极向上。

成长,就是这么惬意的一件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