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告家长:别再让孩子吃“三饭”、睡“三觉”,会耽误长个子!
带娃是一件很耗费心神的事情,在宝宝成长道路上,家长不知道操了多少心,掉过多少眼泪。
从宝宝出生开始,宝妈就成了24小时贴身“保姆”,随叫随到,给宝宝无微不至的呵护,但是带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便宝妈付出很多心血,照顾的很周到,还是有很多宝宝抵抗力差,容易生病,宝宝一生病,全家都心疼。

最近,我家小葡萄有点“异常”,总是发脾气,无缘无故的扔玩具、大哭,看动画片都哄不好;而且胃口大减,不爱吃东西,以前最爱的蛋挞也不吃了,总是嚷嚷着饱了,摸一摸肚子确实鼓鼓的,而且一敲有“熟西瓜”的声音,闷闷的,我意识到,孩子可能是积食了。
宝宝的脾胃很难“伺候”,有经验的宝妈谁知道,积食是常有的情况,但是如果不及时发现并清理,长期食积不化,会给宝宝带来很多身体问题,甚至耽误长个子。

下面这些表现,暗示孩子积食了:
1、口臭:不能被消化的食物堆积在肠道,会发酵生酸,产生难闻的气体,并向上通过食道传到口腔,宝宝嘴里就会有酸腐的臭味。
2、黄苔:刚开始积食时,宝宝的舌苔会增厚,不再是薄薄的一层平铺在舌头上,而积食严重时,舌苔还会发黄、剥落。
3、手指发青:平时仔细观察,宝宝的食指一侧,本来有一条“红线”,那是浅表的毛细血管,一旦积食,这条线就会变粗,呈青紫色。
4、睡不安稳:积食后会影响脾胃正常的作息,让脾胃晚上“加班”工作,宝宝的腹部就会不舒服,出现踢被子、磨牙、趴睡、梦呓等睡不安稳的现象。
5、食欲下降:食物积滞在肠胃,占据了很多空间,就会向饱食神经中枢传递信号,抑制孩子的食欲,让宝宝厌食、偏食。

不想孩子积食,别再让孩子吃“三饭”、睡“三觉”:
1、不吃“心急饭”
调查显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宝妈都是先喂完孩子,再吃饭,而孩子吃饭一般都比较磨叽,甚至边玩边吃,心急的宝妈就会催孩子快点吃,这样容易因为咀嚼不充分,给肠胃消化增加负担,久而久之,肠胃蠕动减缓,胃酸分泌减少,孩子更容易积食。
2、不吃“汤泡饭”
“营养都在汤里”本身就是错误的说法,很多家长从小给孩子喂“汤汁泡饭”,干硬的米粒、馒头被有滋有味的菜汤、肉汤浸泡,变得软糯易吞咽,孩子都喜欢吃,但是这种饭“外软内硬”,并不如粥、面条一样好消化,相反,因为咀嚼少,汤汁吸收消化液,给脾胃造成压力,很容易消化紊乱。

3、不吃“小灶饭”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超市里各种零食、点心多了,孩子爱吃家长也都愿意满足,很多孩子除了正常的三餐,嘴巴也不闲着,不停的“开小灶”,饭前吃点“垫垫”,饭后“肚子饱了眼不饱”,还要吃,不给脾胃休息的时间,而且吃的比较杂,更容易脾虚积食。
4、不睡“饱食觉”
不少家长保留着给孩子喝“睡前奶”的习惯,甚至还要吃点饼干,饱饱的睡觉,本该休息恢复动力的时间,脾胃只能“加班”工作,不仅影响孩子的睡眠质量,还容易消化不良,引起积食。

5、不睡“置气觉”
孩子哭闹之后,更容易睡着,而且现在很多孩子睡前都在写作业,一些脾气急躁的家长给孩子辅导功课,难免会发脾气、大声批评教训孩子,带着难过、压力、沮丧这种消极的情绪入睡,孩子不仅容易磨牙、说梦话,休息不好,还会影响脾胃功能。
清理积食、健脾和胃,多喝“双清”水
想要还不积食、脾胃好,平时少生病,从小就要给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睡眠习惯,同时喝点双低聚乳清,帮助孩子消化食物,清除积食,减轻肠胃的工作负担,久而久之,还能增强脾胃的动力,改善孩子的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