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吃手指”的小行为,反应了大问题,爸妈不重视危害大

文 / 凝妈悟语
2019-05-02 22:20

看到一个案例,一个9岁的孩子还在吃手指,妈妈带着孩子去医院咨询,医生问他为什么没有及时纠正,妈妈说“听人说自然就好了,所以没有纠正。”医生又问是不是平时不太陪伴孩子,妈妈说“平是很忙,确实很少陪伴!”医生感叹说,吃手虽然是好事,但是如果父母不陪伴孩子,孩子容易产生焦虑情绪而吃手,长期会养成不良习惯,一定要及时纠正。

吃手的危害

不卫生

宝宝吃手指,他不会在意手指是干净的还是脏的,常常会在玩了一些很脏的东西后还会把手指放进嘴里去,如果长期不注意,确实会引起病从口入的问题。

手指变形

宝宝吃手指,如果过于频繁,手指也会变细、变粗,有的甚至会咬手指,让手指出血、破损、指甲脱落等,破坏手指的完整性,这种咬手指的习惯成人后也一直存在。

影响牙齿发育

3岁之前,宝宝的乳牙处在初步发育阶段,在这个阶段吃手,还不至于对孩子日后的齿形造成太大影响,但是,如果宝宝养成持续吃手指的习惯,就会影响牙齿的发育,牙齿会错位、变形,不仅影响颜值还影响饮食,进一步影响身体发育。

什么时候需要纠正

北京儿童医院的主任医师指出,宝宝到了2个月之后开始吃手,是智力发育正常的表现。但是如果1岁以后还是白天晚上频繁吃手,就要考虑是否有一些其他因素,比如是否感觉孤独、无聊,家长对他关注的少、陪伴的少等问题。还要考虑孩子是否处在紧张、陌生或者有压力的环境下等。过了4 岁以后如果孩子依然有吃手的习惯,就需要考虑是否存在心理问题,家长要给予关注并进行纠正。

如何纠正

允许孩子吃手指

对于1岁以内的宝宝,吃手是很自然的事情,我们要允许他吃手,注意给他把小手洗得干干净净,防止病从口入。即使带宝宝到外面玩,也要带着湿纸巾,随时帮鲍勃啊洗手,满足他吸吮手指的愿望。

多陪伴多引导

尽量给宝宝母乳喂养,在给宝宝母乳的时候,心平气和,不急不躁,用胳膊搂着宝宝,用眼睛看着宝宝,摸摸他的头,对他微笑,让他感受到妈妈对他的爱。要记住,妈妈不单是在给宝宝输送营养,还要给宝宝足够的关爱和温暖。

当宝宝吃手指的时候,不要大惊小怪,只是轻轻地帮他拿开,然后迅速用玩具转移他的注意力。在陪宝宝睡觉的时候,可以将宝宝的手放进被窝里,或者握着他的手,避免他习惯性吃手。

对于已经能听懂话的宝宝,要经常给他讲吮吸手指的害处,“这样的行为可能会危害他的健康”。搜集一些关于手指变形、细菌在口腔和肚子里繁殖的图片,让孩子看到真实的场景,触动孩子心灵,增强改正吃手习惯的内驱力。

提供合适的玩具和场所

很多时候,宝宝是因为无聊才用吃手来排解这种烦恼。爸爸妈妈要多为宝宝提供一些合适的玩具,如积木、拼图等等,引起宝宝的兴趣,转移注意力。当宝宝有能力用手抓握一些东西的时候,给孩子提供些磨牙棒、牙胶等,让他吸吮这些替代品,减少吸吮手指的行为。多带宝宝外出观察大自然,鼓励他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丰富他的活动内容。

表扬和鼓励

宝宝用小手玩玩具、把手放一边安静看书或者睡眠的时候,给他拍一些照片,让宝宝自己看,也让家人看,表扬宝宝的行为。也可以和宝宝制定一个计划,哪一天做到了一天不吃手,奖励他一个小星星或者给他记录一个好事件,都可以刺激他改掉吃手的习惯。

避免使用这些方法

极端方式

有的爸爸妈妈把苦味、辣味的东西涂在宝宝手指上,宝宝可能当时不吃手指了,可是不能天天这么做,宝宝还会自然的吃手指。

还有的爸爸妈妈打宝宝的手,或者骂宝宝这种行为不好,会让宝宝感到恐惧和自卑,对宝宝的心理造成严重的伤害。

吓唬宝宝

有的爸爸妈妈吓唬宝宝,说“你再吃手,手就掉下来了!”“手上有虫子,吃手会把虫子吃到肚子里,肚子会疼!”宝宝不会因此而停止吃手,吃手的时候就会感到害怕,形成焦虑情绪。当他发现吃手并没有像父母说的那样手掉下来、肚子疼之后,他知道爸爸妈妈在骗他,他会更加疯狂的吃手。

总之,如果宝宝年龄很大还在吃手,一定要针对情况及时纠正,以免造成心理问题。

爸爸妈妈们,你家宝宝爱吃手吗?一起来聊聊吧!如果您觉得有用,麻烦点个赞再走呗!如果还有不清楚的可以留言,我们一起讨论哦!感谢支持!

二胎宝妈,高级育婴师,个性化训练指导师,多平台原创作者。爱孩子、爱生活,愿与万千妈妈分享育儿经验,关注我,获取更多育儿知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