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青少年体育”浙江行④|家校联动,让幼儿“动静皆宜”

走进宁波市市级机关第一幼儿园,正值孩子们课间休息。各个年龄段的孩子分别跟着老师,热火朝天地在幼儿园的空地上进行着体育活动,或是定点投篮,或是运球过独木桥,或是一曲篮球操,每一项目无不有一颗小篮球。
宁波市市级机关第一幼儿园园长吴姿洁是将小篮球运动引入幼儿园的发起人之一,孩子们在接触小篮球之后的变化,她都看在眼里。 “当初引入这个项目是因为看到多数孩子的身体素质下降,每年的‘小胖墩’和‘小眼镜’的比例都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幼儿园在决定引入小篮球。

“许多项目都只重视下肢锻炼,忽视上下肢以及左右侧肢体协调发展。”吴姿洁告诉记者,为了让孩子们能够更加健康地成长,幼儿园团队协同专业人士编纂、开发了一系列适合幼儿园各个年龄层次孩子的游戏,其中的佼佼者,就是篮球操。
“我们幼儿园曾在2015年组成NBC萌娃组合亮相‘出彩中国人’并受到广泛好评,2016年就登上了国际舞台,在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开幕式上进行表演,还曾经和许多知名运动员同台交流。”谈及此,吴姿洁的语气中充满骄傲。
为了让孩子们能够更加喜欢运动,幼儿园特意开展了“亲子运动HAPPY时光”的时间段,让家长也可以跟孩子们一同参与游戏活动,联动家校。

除了身体方面,孩子的智力开发方面又如何开展?宁波市镇海区镇海宝山幼儿园交出了答卷。 “我们幼儿园在主打科技模型的基础上,近年来又增设体艺和棋类亮相特色社团,积极提高我园孩子的体育综合素养。”郑新苗是宝山幼儿园的园长,她告诉记者,幼儿园按照年龄大小,每周会有1到2次快乐运动时间,每次至少一小时, “孩子们可以在这段时间里自行制作向心动力直升机等科技体育项目,并且园内也有专门的老师去辅导孩子如何进行拼装并放飞,充分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养成自己思索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杨颖琰除了是宝山幼儿园的体操老师,还是镇海原蹦床技巧队队员,也曾在省队训练过一段不短的时间。 “我们幼儿园开展基本体操4年,其余操类的时间更长。”杨颖琰表示,近些年来,我省的幼儿体育大赛涉及的项目也越来越广,更多的孩子能找到自己喜欢、适合自己的项目, “也正是因为我们预见到了体育将在孩子的成长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分量,我们幼儿园也致力于开发更多项目,让孩子找到自己的喜好。”这样以来,不仅可以让一部分有天赋、有兴趣的高水平孩子成为专业队的后备人才储备,更是可以让孩子们健康成长。

幼儿园的教育是垒砌启蒙教育中最重要的砖之一,在幼儿体育这一块,我省走在前列,也在不断摸索创新,旨在创造出一条更具普适性的道路。朝什么方向做、如何更好地做,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要继续努力的方向。
编后“青少年体育”中央媒体浙江行,从杭州到诸暨,从衢州赴宁波,8家中央媒体,前后深入10个不同特色的点,对青少年体育在浙江的发展进行深入调研。其中既有传统体校到新型体校的转变,也有国内知名青训基地绿城做出的卓越贡献,更有校园体育教育和幼儿体育对青少年体育的推动,而这些,都是浙江脚踏实地、摸石头过河后具象的表现。
往期链接:
“体教融合”,撬动源头活水|走基层·“青少年体育”浙江行①
走基层·“青少年体育”浙江行②|绿城青训:在摸索中寻求独树一帜
走基层·“青少年体育”浙江行③|学校体育教育的“浙江探索”
部分图自网络,图文无关
监制:汤怡虹
体坛报记者:王品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