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宝宝,建立亲密亲子关系

文 / 鸽子医生育儿
2019-05-07 02:16

妈妈与宝宝之间的亲子关系,是孩子长大成人后与另一半亲密关系的最早期原型,婴幼儿时期与宝宝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尤其是0~1岁前),将建构孩子未来良好人际关系的雏型。

理解宝宝,建立亲密亲子关系

许多妈妈疑惑,就算满足了宝宝所有可发现的生理需求,宝宝仍是没来由的哭泣。新生儿的哭泣有时是来自于对新环境的不安感受,像是刚出生的宝宝视力不佳,不明白自己是一个单独的个体,除了感觉自己不像在妈妈肚子里时茶来张口、饭来伸手,周遭温度也不若在子宫中温暖,所以容易感到不安,只能靠嗅觉(妈妈的味道)与触觉(被拥抱与吸吮乳房)才能感觉安心。

当宝宝哭泣时,需要家长的包容与理解,这会让婴儿觉得自己是被珍视与关爱,也是建立亲密亲子关系的第一步。

宝宝会希望获得“无论做了什么,爸妈都会爱我”的体验,因此,当宝宝对于爸妈说不行的行为执意去做时,父母的回应很重要,如果爸妈总是生气的说:“你不乖,妈妈就不爱你了。”或是“坏小孩,我不要你了”,这些话语都会让宝宝感到不安。

想要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必须从信任感开始建立,如果宝宝总是觉得做错事会被遗弃、妈妈会不爱我,他会对关系感到不安全、无法对妈妈的爱完全放心并信任;建议爸爸妈妈不如在安全的范围下,让宝宝尝试错误或放手让孩子探险,让他知道爸妈不会因为一时的错误而不爱他,如此不但能建立宝宝的安全感,也能让他放心大胆的探索世界,但安全环境的建立是家长的责任,任何危及安全的居家设施都应该在宝宝探险前好好的被隔离。

理解宝宝,建立亲密亲子关系

接纳宝宝说不,不代表每次都允许他的行为,当孩子开始说不,代表着他认知到自己是独立的个体,说不让他觉得自己有能力为自己做决定,家长可以改用提供选项的方式,让宝宝为自己选择,若真的不行时,告诉孩子不行的原因。

例如:当孩子拒绝包尿布时,妈妈可以说:“妈妈知道你不想包尿布,因为包尿布不舒服,但是现在你还没学会自己上厕所,妈妈会慢慢教你,等我们学会了就可以不用包尿布了。”以“理解”的话语让宝宝感受到妈妈“懂我”,就算行为上依旧抗拒,心理也会因此而觉得安心。

所有的亲密关係,都需要体认到“关系可以被修复”才能让亲密关系更坚实,婴幼儿时期与孩子之间的冲突或家长在宝宝面前情绪失控,事后若能好好的道歉与和解,让孩子知道关系可以被修复、可以和好如初,而不是一次争吵就拉开一点距离。

这样的体认有助于孩子日后在两性关係中遇到挫折时,能对关系保有信心并重新与另一半进行关系的修复;例如:不小心因为工作上的压力对孩子发了脾气,等到心情恢复后与孩子道歉,会让他觉得跟妈妈之间的关系很安全,并且了解每个人都会有情绪,而糟糕的情绪可以被复原。

此外,良好的亲子关系不单属于妈妈和宝宝之间,父亲的角色对孩子来说同等重要,只是爸爸不像妈妈怀胎10月和拥有哺乳的能力,因此,培养亲子间的亲密关系必须从宝宝出生后,勤于参与照顾与陪伴才能渐渐养成。

理解宝宝,建立亲密亲子关系

如果爸爸因为工作,时间有限,比起时间的量不如强调陪伴的品质,建议爸爸每天下班后拨30~60分钟陪伴宝宝(新生儿可以多拥抱,让他熟悉爸爸的味道),或帮他洗澡感受爸爸的抚触,过程中,妈妈的辅助也极其重要,建议妈妈可以与爸爸分享每天宝宝的进步或让爸爸多参与照顾工作,强化亲子3人之间的连结,累积孩子对父亲的熟悉感与亲密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