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本质与幼儿教育本质
01、现象与本质
现象是事物表露在外的、使人可以看得见的事物的外部形态,本质是一类事物区别于它类事物的基本特质。关于现象与本质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认识依据。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把现象与本质的关系问题作了科学的阐述,他把现象规定为事物的外在表现,把本质规定为事物的内在联系,认为现象与本质二者是辩证统一、不可分割的,既没有脱离现象的本质,也没有离开本质的现象。任何现象总是反映着该事物一定的本质,不表现本质的现象、脱离本质的纯粹现象是不存在的,即使是事物的假象也从反面歪曲地表现着该事物的本质。本质也不能脱离现象而存在,本质总是现象的本质,任何事物的本质都要通过这样或那样的现象表现出来,脱离现象的赤裸裸的本质也是不存在的。
但现象与本质又是有差别的,其差别在于现象可以被人的感官直接感知,而本质是隐藏在现象背后的东西,现象与本质并不是直接合而为一的,马克思曾经指出:“如果现象形态和事物的实质是直接合而为一的,一切科学就都成为多余的事。”毛泽东同志也精辟地阐述过现象与本质的关系,他说:“我们看事情必须看它的实质,而把它的现象只看作入门的向导,一进了门就要抓住它的本质,这才是可靠的科学的分析方法。”兑明人们不能离开现象去认识本质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从该事物表现出的现象出发但又不能仅仅停留于表面现象。看来科学研究的任务就是要透过事物的现象抓住其本质。

02、教育现象与教育本质
教育现象是以培养人为主体内容的教育实践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它有三个内在涵义:其一,教育现象是一种客观的存在物,它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实践活动中都客观的存在着,它是可被感知和认识的。其二,教育现象是教育实践的外在表现物,或正在从事着的教育实践。它包括各种形式、类型、模式的教育事实。其三,以教与学为主体形式的客观存在是构成教育现象的重要规定。
“教育本质是指教育的内在要素之间的根本联系和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区别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特征。教育的本质特点是客观存在的,但对教育本质的认识受人各自立场观点的影响而有所不同。教育作为人类社会的特有活动,其最本质的特点就是对社会知识、文化的传递和在此基础上对人的培养,并通过培养人来维持人的生存、发展和为社会服务,这一特点贯穿于古今中外一切教育活动之中。”

教育本质是不断生成和建构的,它的生成和建构离不开教育实践,是教育实践的现实结果。“教育本质是认识的,更是实践的,是认识和行动的统一。教育本质永远是在教育认识和教育行动统一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没有教育行动的教育认识和没有教育认识的教育行动都不可能形成教育本质。”同样,教育本质只有思维才能认识,只有行动才能实现。教育本质建构必须从抽象思维转变为具体思维,从理论思维转变为实践思维、行动思维。换句话说,教育本质的建构不是纯粹停留在思维层面、认识层面的,只有从认识到行动到实践,教育本质才得以生成。

教育本质是教育现象的本质,也可以说教育现象是教育本质的外在表现形式,教育本质是教育现象的内核与精髓,是同一层面的诸多教育现象之间所形成的必然的、普遍的、内在的和稳定的联系。“这种必然联系不仅离不开主体的人,而且主要是在教育实践中形成的教育主体和教育价值之间的必然联系。任何教育本质及其认识离开教学现象之间的必然联系都不可能构成和反映教育的本质,但任何构成和反映教育本质的教育现象不仅仅是教学现象,而是包含比教学现象丰富和复杂的多的教育现象”从这个意义上说,本研究在幼儿教育实践中捕捉幼儿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学习活动中丰富多样的幼儿教育现象,透过对这些复杂多样的幼儿教育现象的分析、比较、抽象、归纳和概括,找到这些现象之间必然的、普遍的、内在的和稳定的联系,便可以反映出当前幼儿教育的本质特征。
作者:程秀兰
NEWS
中国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征稿进行中~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官方网站:www.qhjybjb.cn
更多内容关注公众号:dingfengaaa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