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宝宝量体温,温度计竟断在了身体里!哪种测温方式最合适宝宝?
宝宝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要经历几次发烧。如何准确给宝宝量体温,就成了父母必备的技能之一。别看量体温很简单,这里面可是有不少的学问呐~如果使用不当,极有可能像下面这位妈妈一样,把宝宝置身于危险之中▼
案 例

2017年4月26日,《三湘都市报》报道了一篇新闻:因女儿不适,湖南的邓女士便将一支水银体温计插在宝宝的肛门里准备测体温。谁知,刚把体温计插进去,3岁的女儿就哇哇大哭。邓女士见状赶紧把体温计拔了出来,可是,眼前的这一幕着实吓坏了这位妈妈……
因为邓女士发现体温计发生了断裂,一部分体温计竟然断在了宝宝的屁屁里。送往医院后,医生成功取出了1.5cm的体温计残端,所幸的是患儿没有出现汞中毒的状况。
据了解,湖南省儿童医院每年接诊近50例因温度计使用不当断在体内的患者。
没想到吧?给宝宝量体温也有一定的危险性。除了体温计断裂的风险外,想必家长们还非常关注哪种给宝宝量体温的方式最安全、最准确、最实用?宝宝的体温在多少度属于正常?不同的测量方式都有哪些优缺点?
人体平均正常温度(肛温)通常被认为是37℃。正常体温会随着个体年龄、早中晚、性别、活动量等因素而不同。

1
给宝宝量体温都有哪些测量方式?
分别有哪些优缺点?
目前,关于温度测量的最佳的部位并没有达成共识,因为整个身体没有均匀的中心温度。
在临床实践中,最常用的体温测量部位为直肠、口腔(舌下)和腋窝;另外,还可以测量鼓膜或者前额的温度。
接下来,我就讲一讲在日常生活中与我们所熟知的肛温、口温、腋温、耳温和额温分别有哪些优缺点:
直肠测温
在临床上,深层组织测量部位是无法进入的,医生们认为直肠是最准确反映核心体温的实际部位,因此直肠途径是作为测量核心温度的首选位置。
直肠测温被广泛视为正常体温测量的黄金标准,在一个世纪里一直没有受到挑战。直至20世纪60年代,它开始被腋窝和舌下测量所取代。
优点
● 不受环境温度的影响,不受年龄限制。
● 使用低读数温度计直肠测温被认为是治疗潜在低温症的最佳临床实践,例如近乎溺亡、新生儿冷损伤或新生儿败血症。
● 大多数研究依靠肛温确定发热婴儿和幼儿严重感染的风险,因此常对婴幼儿进行直肠测温。
缺点
●费时,需要隐私,易对病患造成心理创伤。
●肛温随温度计插入的深度而变化,可能严重滞后于核心温度的快速上升或下降。只有当身体处于热平衡状态并且对温度变化反应缓慢时,肛温才是可靠的。因此不应用于麻醉期间的病人监测。
●可能引起患者不适和疼痛或刺激直肠周围感染,甚至可能造成直肠穿孔(概率很小)。有新生儿沙门氏菌交叉感染的报道。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或其他免疫缺陷患者禁止直肠测温(肿瘤中心应避免)。
口腔测温
舌下部位通常用于5岁以上的儿童。
优点
● 方便
● 准确
由于它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较小,因此比腋窝部位更准确。通过电子温度计测量的平均口腔温度约为同时测量平均肺动脉温度相比低 0.4°C。
缺点
● 需要儿童配合,因此不适合5岁以下的儿童、某些发育迟缓的儿童,昏迷或插管患儿。
● 热水浴、运动、冷热饮料和口腔呼吸都会影响结果。
●舌下区域记录的温度有变化,这取决于温度计球的确切位置。
●口腔撕裂伤和口对口交叉感染均可能发生。
腋窝测温
优点
● 安全、方便、舒适。
● 处于环境温度稳定,或病房中无发热新生儿时,腋温才与肛温相接近。
● 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若不能使用口温计,则可测腋温。
缺点
● 需监督,否则可能会发生位移。
● 费时。需要比直肠或舌下测量更长的时间(玻璃水银5分钟,电子体温计30秒)。
● 大多时候不准确。腋温常低于肛温,且二者的绝对差值过大。
● 在发热开始时,腋窝周围血管强烈收缩,皮肤温度可能随着核心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出汗和蒸发的影响导致腋温低于核心体温。腋温对发热的敏感性仅为28%~33%,所以不建议作为发热前期的筛查方法。
鼓膜测温
当鼓膜从颈动脉接受血液供应时,其温度可能反映流入下丘脑血液的温度,所测温度接近核心温度。
近年来,红外耳温度计在卫生专业人员和家庭环境中变得非常流行。在美国,65%的儿科医生和64%的家庭医生经常使用红外线耳温计(IRET)。
优点
● 节省护理时间,性价比高。
● 方便快捷,不受环境温度影响,无交叉感染风险。用鼓膜温度计替代直肠和口腔温度计,减少了医院感染。
● 即使在体温快速变化时,鼓膜温度也能准确地反映肺动脉温度,红外鼓膜温度测量是在麻醉期间监测体温的可靠方式。
缺点
● 3岁以下的儿童会出现不准确的情况。
前额测温
前额测温是使用前额温度计测量颞动脉产生的热量,也就是大家熟知的额温计,分为可接触型和不接触型。
接触型额温计是应用颞动脉扫描技术,通过直接接触皮肤,缓慢横向扫描前额颞动脉区域直至耳垂后面而测得温度。
皮肤测温与腋窝有同样的软肋,在发热起始时,由于血管收缩,皮肤温度没有升高甚至可能降低,因此对筛查发热有局限性。
优点:
● 操作方便、省时、易接受。
● 可不接触,不中断睡眠以及无交叉感染风险,安全性高。
缺点
● 不准确,可能比直肠温度高或低。
● 易受干扰。可能会受到外界环境、出汗或血管变化的影响。
● 皮肤温度和核心温度之间的相关性都很差。
2
那么不同位置的体温
多少度才是发烧了?
看到上述各种温度测量部位和方法,或许选择困难户陷入了纠结的境地。
“测腋温吧,不准确也不敏感。”
“测肛温吧,只有等宝宝身体处于热平衡状态并且对温度变化反应缓慢时,肛温才是可靠的。”
“测口温吧,如果孩子不满5周岁该怎么办?”
对此,NICE(2013)(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院)指南对于不能配合口腔测温的幼儿提出了相关建议:
● 4周以下的婴儿 ,应用腋窝电子测量法;
● 4周~5岁之间的儿童,应使用腋窝(电子或化学点式)测温或者鼓膜测温(红外线)。
那么,怎么有效地测量体温呢?在测量体温时,不管你用了什么样式的温度计,采用了哪种测量位点和方法,我们只需大致了解不同位点和方式的正常温度范围以及发烧温度的界点即可(如下图),以便准确识别发烧这一症状,避免延误病情。

各部位的正常温度范围以及发烧温度▲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宝宝刚吃完奶、哭闹、洗澡后体温会比正常体温高,所以建议等半个小时后再测量体温才最准确。
3
发烧对宝宝来说有害无益吗?
在工作中,经常会碰到慌里慌张的粑粑麻麻满脸的焦虑与疑惑来问:
● “孩子吃了退烧药,体温怎么降不下来?”
● “为啥吃了退烧药体温降了,过了一会儿温度又上来了?”
因为在他们的观念里,发热是有害的。认为不论发热的原因与影响,体温升高一概需要治疗。其实,发烧是一种机体保护的生理反应,不是一种疾病。
因为当机体温度适当升高时,会减缓一些细菌和病毒生长和复制(或许与血清铁水平降低有关)并增强免疫功能。
如果明确发热病因且无液体电解质紊乱,大多数发热是良性的、自限性的。因此,家有发热患儿的粑粑麻麻不必有“发热恐慌症”。
一般来说,对于无基础性疾病的儿童,比如,宝宝能吃、能睡、精神状态良好,3个月以上的宝宝体温不超过38.5度,只要保证孩子多喝水、多休息、勤观察,适当进行物理降温即可。
对于3个月以下的宝宝体温只要超过38度,或3个月以上的宝宝体温超过38.5度,伴有口干舌燥、排尿很少、哭时泪少或无泪、持续腹泻或呕吐,或者服用退热药后体温不退或发热超过72小时,要立即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