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先爬后走还是先走后爬有何差别,四点不同,你家宝宝中了吗
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养孩子是一个费心的事情,孩子自打生出来起,每每宝妈宝爸们可以抽空思考的时候,都会考虑孩子是什么时候会吃饭了,什么时候会爬了什么时候会走了,什么时候会说话了等等,再往长远想想,真的是操心不完了。
对于孩子会走会说话是什么时候,对于父母来说非常重要了,这不仅关系到父母省心的问题,还关系到孩子以后的发展问题,孩子说话早晚,和接受教育早晚、性格的养成和身体发育等方面,很多家长认为是分不开的啊。
但是很多孩子会走之前现有个会爬的阶段,但是也不尽然,也有很多宝妈表示,自己家的娃还没会爬就先会走了。

那么先会爬和先会走的孩子有什么区别
孩子几乎是六个月会坐了,八个月会爬行了,几乎七个月的时候孩子就有了爬行的欲望了,孩子们会整个身体趴在地上,然后头抬高,小手支撑起来,爬啊爬,手脚都能用力了,就要到了学习行走的阶段了,但是有些孩子没有这个阶段直接就从床上滚来群去的就学着直立行走了。这样的不同,会对孩子有什么影响吗?
这样不同,会导致孩子的四肢协调能力和活动能力的不同
先会爬行的孩子,行动能力和判断力一般都比较强,先学会爬行的宝宝,一边都是把头抬起来,然后爬呀爬,这些宝宝们,并不是毫不目的的乱爬,这个时候的孩子们眼睛已经能够清晰看到事物,对于鲜艳的颜色尤其好奇。
他们的爬行路线通常都是某一处吸引人的鲜明标志颜色的地方,是通过孩子简单判断然后付出的行动力完成的,当然这时候孩子的判断还不包含对前方事物未知的风险,比如在床上看到窗台上的东西,但是孩子不会考虑到床上和窗台之间还有个地面,会掉下去的问题。所以家长还是需要多留心的。

这样的不同,会有“感觉功能失调的差距”
会爬行的孩子,不会有很多感觉功能失调的差距,比如注意力不集中,平衡力差,思维分散,笨手笨脚等等。根据调查显示:很多宝宝没有经历过爬行或者爬行时间很短的孩子,多会出现这个功能失调的症状,这个在后天当然可以慢慢培养。
但是爬行是公认的预防这个功能失调的最佳手段。而且宝宝爬行也会治疗很多麻烦,比如坐车晕车的症状。
这样的不同,会导致探索欲望的不同
会爬行的孩子探索欲望会更加强烈,因为宝宝的会爬行,就像自己从一个不能行动自理的人插上了翅膀,有了翅膀就想自己单干的欲望,自己曾经想要干的事情,父母不让干或者根本不理解自己的事情,可以自己通过爬行达到目的了。
而随着在爬行过程中,就会看到好多新奇的东西,于是可以尝试“更多的冒险”。
但是直接会行走的娃娃,没有经历过自己探索,很多时候都是在家长引导下学会了行走,探索欲望不强烈,而且反应也不够敏捷。

这样的不同,可能导致大脑发育程度不一样
这就是主动和被动的区别,主动发挥能动性,是锻炼大脑的一个过程,孩子学会爬行,并且自己爬呀爬,这也是锻炼脑补发育的一个办法。
但是直接行动就像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靠父母的引导完成。
宝宝多大学会爬行,多大学会行走
正常来说,宝宝七个月大的时候就开始学着爬行,8个月的时候就很会爬行了。
到了一岁的时候,宝宝就能独立行走了。这是一个过程,家长不要操之过急,孩子如果到了月份,父母可以做引导让孩子学会爬行与行走。
我是糖果妈妈,是一名高级育婴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育儿过程中遇到的任何问题都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帮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烦恼与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