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幼儿被烫伤,宝妈按常识用冷水冲,送医院后却被责骂太冲动

文 / 孕婴帮帮妈
2019-05-19 03:59

文/孕婴帮,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每一位新手妈妈在带孩子的时候都会遇到过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像烫伤是最常见的。这不,俩孩子都被开水烫伤了,而两位妈妈同用凉水冲,医生却更赞同第一个。

1岁幼儿被烫伤,宝妈按常识用冷水冲,送医院后却被责骂太冲动

孩子1岁2个月时候被开水烫过一次。当时妈妈正在洗手间洗手,就听见客厅“哇”的一声!妈妈急忙冲出去,看见孩子举着小手哇哇大哭,并向妈妈指指烧水壶。那一瞬间,妈妈心跳加速,大脑一片空白。惊恐的妈妈立马抱着孩子就冲向卫生间,赶紧打开水龙头把他的小手放在凉水下面冲洗。妈妈当时就想:“完蛋了,刚烧的水,他的小手肯定要留疤了!”

冲了大概15分钟,我看他的小手不红了,孩子也不哭闹了,妈妈找了一块纱布把孩子烫伤的小手简单包扎一下,就赶紧去医院了。多亏当时处理及时,烫伤面积也不大,医生检查以后开了烧伤药,并夸赞妈妈第一时间处理的办法非常科学。

1岁幼儿被烫伤,宝妈按常识用冷水冲,送医院后却被责骂太冲动

第二个妈妈就没有那么幸运,她的孩子刚满1岁也是被开水烫伤,这位妈妈为了减轻孩子的疼痛,前先把孩子衣服脱了,然后把孩子抱去用凉水冲,可是孩子立马大哭不止,更加疼痛。妈妈觉得情况不对,立马带孩子去看医生,医生生气的指责了这位冲动的母亲,怎么能够先脱衣服,导致孩子皮肤受损。最后专门去了省直医院的烧伤科,花了将近1万块。这个妈妈的故事,告诫其它的家长,如果孩子被烫伤一定要先用凉水冲,并抓紧去医院。

如果有宝妈在家带孩子的时候也遇见烫伤这种事情,请对应以下4点,紧急处理。

1、冲水

孩子被烫伤后,家长一定要冷静,抓紧用凉水冲洗烫伤部位进行降温。水温6℃为宜,时间是15—30分钟。

1岁幼儿被烫伤,宝妈按常识用冷水冲,送医院后却被责骂太冲动

需要注意的是:

千万不要涂抹牙膏、酱油、香油、紫药水等,不仅会引发感染,还会增加处理伤口的难度。

更不能为了急速降温,用冰水冲洗或冰块敷,这样会加重皮肤损伤,不利于伤口愈合。

2、脱衣

如果烫伤部位有衣物覆盖的话,冲洗结束后,根据情况轻轻脱掉覆盖在伤口上的衣物,若衣服和皮肤有明显黏连。请用剪刀将没有粘连皮肤的衣物剪开,皮肤和衣服的粘连处等待医生处理。

1岁幼儿被烫伤,宝妈按常识用冷水冲,送医院后却被责骂太冲动

需要注意的是:

如果不冲洗就直接脱衣服,很容易造成二次伤害,甚至撕掉一块皮肉,留下疤痕,加重伤势。

3、覆盖

在冷水中浸泡10-30分钟后,用一块纱布或者毛巾轻轻盖住烫伤部位,避免受到感染。

需要注意的是:

不能用有毛、絮、或者卫生纸等东西,容易粘连在伤口上,加大处理难度,诱发感染。

1岁幼儿被烫伤,宝妈按常识用冷水冲,送医院后却被责骂太冲动

4、就诊

经过以上3步紧急处理后,抓紧送医就诊,以免耽误最佳治疗时机。

需要注意的是:

安抚好孩子的情绪,不要给孩子涂抹任何东西,并保护好待处理的伤口。

烫伤护理误区

误区一:不用冷水冲

烧伤后立即冷水冲洗,不但可以使创面血管收缩,减少组织液的渗出,还可以降低水泡形成的几率,不易留下疤痕。

误区二:乱涂乱摸

最常见的就是涂抹牙膏。这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只会给清理伤口造成麻烦。还有碘伏、紫药水什么的,只会让医生看不清楚伤势情况,耽误救治。

误区三:挑破水泡

水泡是因皮肤迅速接触高温,导致血管受损,组织渗出液体而形成的。如果立马挑破水泡,伤口失去了皮肤保护,不仅会增加皮肤恢复的难度,还会加大感染几率。

帮妈心里话:孩子在成长的过成中,磕磕碰碰很正常,但是妈妈也不要太忽略,妈妈平常要多了解一些简单的护理知识,以备不时之需。

我是帮妈,两个孩子的妈妈,一名高级育婴师兼具插画师,有关孩子教育、生理、心理、营养、日常保健与护理等方面问题,问我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