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白鹿原看儿童教育

文 / 赵小明心理团队
2019-06-02 22:09

白嘉轩出生于清朝末年,是一位接受过传统教育的地地道道的农民,他刚正不阿。一心只想做好族长,为族里谋福利,是一个典型的乡绅。

相比之下,而鹿子霖是一个典型的小人,处处嫉妒刁难白嘉轩,作威作福。可是这样相差很大的两个人,却培养出完全不同的长子。翻版白嘉轩似的鹿兆鹏,翻版鹿子霖似的白孝文。

从白鹿原看儿童教育

从心理学教养方式上来看,他们的教养方式完全不同。

白嘉轩对白孝文的教育方法,是压制和压抑。中国传统文化、封建礼教对人的压制和压抑,实际上有另外一套背后的潜台词,并不是简单地压抑,而是压抑之后,去激发你的潜能。

用现在的教育思维和理念来看,压抑对孩子性格的培育,似乎不太好。捧着孩子、顺着孩子,赞赏教育才是一种教育方式。白孝文接受父亲给他的教育,恰好是赞赏教育的反面,白嘉轩从来不赞赏自己的儿子。

从白鹿原看儿童教育

而白嘉轩对于闺女白灵的教育则是采用了放飞自我的方式。他放飞了白灵的自由,却没有教会白灵却适应自由的本领,以至于白灵成为乱世中一股干净的清流,终将香消玉损。

教育的标准是什么呢?

无论是西式还是中式教育,目标都是社会适应性。

无论是西式的赞赏自由式教育还是中式的压制反弹激发潜能的教育,关键在于两种教育后社会适应性是不是最佳,如果社会适应性最佳,那就是一个成功的教育。

教育孩子,首先要评估孩子心理能量的强弱,根据他心理能量的强弱来决定对他的压制、赞赏的比例分配问题,这个比例恰当了,才是最恰当的儿童教育方式。

第三年微课堂的侧重点在儿童教育和儿童逻辑学,包含《从白鹿原看儿童教育》完整版,关注小明微课,不仅是一个有价值的心理学习平台。

从白鹿原看儿童教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