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前,宝宝有这几个“坏毛病”不用改,长大后会更受益

文 / 您的护肤小贴士
2019-06-04 16:09

宝宝1岁前,有些行为看起来像个“坏毛病”,甚至让父母觉得抓狂,其实这是宝宝们在感知世界的一种方式罢了,父母也不要生气,更不要逼着孩子马上改掉,防止好心办坏事,因为这些所谓的“坏习惯”,等宝宝长大后可能还会因此受益呢。

1、爱乱咬东西

这个年龄的宝宝通常都喜欢咬东西,小玩具拿在手里,不一会儿就塞进嘴里去了,哪怕是臭脚丫子也能啃得津津有味,所以凡是宝宝手边能够得着的东西,他都喜欢咬,这也让宝妈很心烦,毕竟不是所有的玩具都是安全干净的,家里也做不到天天杀菌消毒啊,其实这个毛病不用刻意改。

1岁左右是宝宝长牙的频繁时期,乳牙萌出,牙床痒痒,所以就需要用东西来磨磨牙,消除牙床的这种又痒又疼的感觉;此外,这个时期也是宝宝“口欲期”,主要表现就是爱咬东西,如果家长强迫制止,等孩子大一点到了两三岁往往会吃手或者咬手指甲,这就是婴儿时“口欲期”没有得到满足导致的结果,所以一岁时宝宝爱乱咬东西,只需要准备点磨牙棒即可。

2、喜欢做重复性动作

宝宝到了八九个月的时候,基本都已经能够稳稳的坐住了,甚至独坐很久,玩具能够从一只手换到另一只手,抓握的更有力了,此时宝宝都很喜欢做一些重复性的动作,最常见的就是撕纸,不管是成卷的卫生纸还是抽纸,只要到了宝宝手里,不一会儿就出现一堆小山,而且还是撕的一缕一缕的,没法再次使用。

其实,不要以为宝宝不听话、浪费纸(这么小的宝宝也根本没有浪费的概念),而拒绝再给宝宝拿纸玩,这是错误的做法,要知道,宝宝可以在这种不断重复的过程中来了解事物的前后因果关系,这是他探索世界的一种方式,有助于智力发育。再说了,比起那些开发智力的各种玩具,用纸当玩具不比买玩具省钱吗?

3、到处乱爬

基本上八个月多的宝宝就会爬了,有家长觉得宝宝一旦会爬了就很操心,因为你已经关不住他了,你前脚上厕所,他后脚就跟着爬过来了,所以要么禁止孩子爬,要么就直接让孩子练习站立,学走路,走路毕竟没有爬那么好学,所以大人觉得省心。

爬行,是宝宝发育过程中大动作发育的重要环节,爬行锻炼的好,孩子将来走路、跑步才会更稳。如果家长给省略了这一步,将来会发现孩子肢体僵硬、不协调,走路跑步爱摔跤,身体平衡能力差。

另外,爬行还可以锻炼宝宝手脚协作配合能力,培养专注力,提高智力发育。所以,不要在为宝宝乱爬而心烦了。

4、爱哭

在几年前有一个“宝宝哭时不抱、不哭才抱”的理论非常盛行,说这样可以让宝宝更听话,当时我总觉得这样不见得好,毕竟宝宝哭,说明他有心理需求,父母如果不管不顾,会给孩子内心造成多大的伤害啊。而且小宝宝从妈妈温暖的子宫来到这陌生的人世间,唯有妈妈才能给予他依赖感和安全感,所以如果妈妈没在身边时,自然就哭个不停了,而且“高需求宝宝”一旦哭闹下来,很难哄好,哭的父母也心烦意乱,心情烦躁。

所以,宝宝一岁内爱哭是正常的,父母千万不要冷漠对待,这样会让孩子从小就内心缺爱,将来难以信任别人,也难以交出自己的真心。在孩子的成长教育上,你终会发现孩子好的变化。宝宝健康成长,育儿老师微信:ly18181896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