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运动能力在儿童成长中的意义?
曾经遇到一个小男孩,16个月大了还不能独自行走,他的妈妈不但不着急,还说:“我的宝宝很聪明的,现在不会走没关系,将来又不当运动员。”有一位4岁孩子的妈妈也持同样态度,为孩子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认字成果而骄傲,但对孩子不会跑、动作协调性差视而不见。实际上,儿童的运动能力对他们心理发展是有重要意义的。

儿童的运动能力是反映神经系统成熟水平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若一个儿童的运动能力达到2岁年龄儿童的水平,则反映了他的神经系统成熟程度达到了2岁的水平。相反,如果孩子的神经系统的成熟年龄为2岁,那么他就具有2岁儿童同样的运动能力,如可以跑和双脚跳起来,上楼梯不要扶栏杆了。当孩子的神经系统受损害,神经系统功能发育落后时,运动能力也会相应地落后。
按照让·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2岁以下孩子的智力发展阶段为感知运动阶段。这个时期孩子的思维活动都依赖动作,离开了动作就不能解决问题了。3~5岁为直觉行动思维阶段,他们思考问题都要与具体情境、游戏活动联系起来,不能进行逻辑思维。而进行游戏活动等需要通过动作以及运动的形式去实现。所以,当运动功能不好时,会妨碍思维的发展。

孩子需要在日常游戏和运动中发展伙伴关系,建立社会联系。当孩子行动笨拙,参加集体活动中因为运动不协调妨碍集体合作游戏时,会受到同伴的不欢迎、嘲笑、批评等,甚至会被排斥在群体活动之外,这样会损害孩子的自信心,性格逐渐变得孤僻不合群。由于运动不协调,在活动中容易发生意外伤害,孩子为了避免伤害而对自己保护,逐渐变得胆小退缩。
当然,有的父母也会举出一些例子证明孩子运动能力不好,但整个心理和个性发展很正常。是的,并不是运动功能不好在所有孩子身上都表现负面影响。现在家长和社会对孩子的评价主要使用学习成绩作为评价指标,只要成绩好,孩子的其他缺陷没有关系。所以,一个学习成绩好而体育成绩差的小学生同样开心自信。但是,到了中学以后,同伴认同对自信发展的影响作用更大,同伴之间会从更多元的角度来相互评价,这时运动能力差对那些比较敏感的孩子就会表现出负面影响了。

据调查发现,国外的孩子最害怕自己在运动场上的表现不如别人,那么运动不好的孩子就会受到更大的自尊伤害。心理学家认为,女生高自尊的获得往往是来自同伴的支持,而男生高自尊的获得往往是来自于对朋友的强大影响力,在运动场上的成就是对同伴影响力的主要方面。
因此,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孩子各种能力的全面发展,包括促进运动能力的正常发展。一个体魄健康、运动灵活的孩子,在适应环境上总是会有他的优势。

赫石少儿体能专注3-14岁青少年科学运动及综合素质养成,通过游戏式体能训练,让孩子爱上运动,陪孩子科学运动炼就好体格,塑造好性格!更多赛事内容关注公众号“赫石少儿体能【HS-Perform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