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分离最佳时期

文 / 兔丫丫说早教
2019-06-06 02:06

摘要:这里是兔丫丫说早教。今天的主题是亲子分离,主要从亲子分离的概念、必要性、时间以及实施四个方面加以阐述。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尝试过早教机构的家长朋友们都会经历这样的场景,营销人员经常会问,“您的孩子可以亲子分离吗?”即使3岁的宝宝,不能分离的不在少数。那么,很多家长就会因为孩子不能分离、无法独自上课而焦虑,今天我们便来说说这个“亲子分离”。

亲子分离最佳时期

一、什么是亲子分离?

简而言之,亲子分离就是孩子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在熟悉的环境与自己的直接照顾人分开,或者在不熟悉的环境独自活动的现象。

而我们通常说的“分离焦虑”,也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在熟悉的环境,主要照顾人的离开,孩子觉得被抛弃时的哭闹、害怕和伤心。二是,在陌生的环境,孩子要独自与陌生人接触而出现的害怕、不安等抵触情绪。

亲子分离最佳时期

二、亲子分离的必要性。

家长必须明白,孩子终将作为个体离开父母,并发展自己的朋友圈和生活圈。我们给孩子的爱,不仅仅只有陪伴,还有适时地锻炼他们的独立性格。我们需要让他们知道,除了亲人,他们还有其他可以相信、玩耍的人。他们不只是生活在自己的家里,还要去其他地方,接触其他的人,去获取快乐和成长。父母的过度荫蔽只能抑制孩子的独立性发展。

亲子分离最佳时期

三、何时培养亲子分离?

至于时间,1岁左右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做铺垫;2岁以后要有意识地培养。

哪些是铺垫呢?比如,宝妈在哺乳期结束后,要去上班,这是亲子分离地第一个阶段。当孩子有自我意识以后,千万不要选择偷偷摸摸地离开,而要做正式告知和告别。再比如,宝妈要洗澡了,需要换个人陪孩子,对于特别粘人地孩子,就算是爸爸或者奶奶陪,她们都会哭闹。所以,这个阶段也需要和孩子做好思想交流,或者利用其他有意思的事情转移孩子注意力。

什么是有意识地培养?就是通过外出参加一些列的活动或课程,循序渐进地延长每次分离的时间。为什么会推荐2岁呢?因为此时,孩子的自我意识已经非常明显,并且他们可以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意愿。同时,他们的专注力可以达到10分钟,只要活动足够精彩,可以吸引注意。

亲子分离最佳时期

四、如何培养亲子分离。

为什么小编要说“培养”?因为亲子分离不是一蹴而就的。那么具体怎么做,才能使孩子安心地独自上课呢?以下三点必须牢记。

1、选择孩子感兴趣的课程。

选择一系列早教试听课,制定一份持续的、规律的试听计划。选择课程时,要注意课程的乐趣性,不要在意孩子是否要学到什么。推荐选择乐高课或者大运动课程,理由是前者本身有意思,还能锻炼孩子专注力。后者,符合孩子好动玩乐的天性,他们会很乐意参与。小编是通过乐高课,第一次实现全程60分钟的完美分离。

避免选择全脑开发、英语启蒙这样的课程。因为这类课程知识性过强,对孩子的吸引力有限。而创意美术类的课程,要慎重选择,因为有些是需要家长陪同才能完成的。如果孩子还小,就不推荐了。

2、循序渐进,调整好心态。

选择一种类型的课,第一次全程陪同,第二次上到一半的时候,借故上厕所,告知宝贝短暂离开,但10分钟左右要回来。第三次上到一半,与孩子商量,妈妈在门外等待。如果孩子不愿意,不要强行离开。当他被课程吸引,玩得开心的时候,再次询问,争得同意后离开。多次尝试后,孩子还是离不开你,千万不要怪孩子,他们只是他害怕失去。可以考虑换其他类型的课,不断尝试,不要在乎是不是能整节课分离,每次进步一点点就好。

3、确保孩子的状态良好。

根据孩子的作息时间约课,不要选择孩子的睡觉时间段的课程。最好是选择睡觉醒后1~2小时的课程。因为此时,孩子精力旺盛,心情也特别好。另外,上课前,保证孩子不是饥饿的状态,但也不要过饱。另外,还要关注,孩子是否有不适症状。如果有,就不要安排上课了,因为,孩子再饥饿、生病的时候时特别离不开亲人的。

亲子分离最佳时期

综上,我们分享了亲子分离的概念、必要性、培养时间和方法。家长朋友们需要坚信,在我们诚恳努力地告白和锻炼后,孩子终会独立。当他们渐渐懂得父母的离开只是短暂的,并且还会回来时,这种焦虑就烟消云散了。但是,这毕竟是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切不可操之过急。充分做好功课,循序渐进地实施,才是明智之举。

最后,兔丫丫感谢您的阅读,希望看见您的点赞、评论、收藏和转发,您的关注是我创作之路的一点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