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再这样,妈妈就不要你了”:童年我一直活在被抛弃的恐惧中

文 / 亲子育儿说
2019-06-21 09:26

杨幂鲜少在公众视野谈论自己女儿小糯米,她希望给女儿一个没有被媒体曝光、自由自在的成长环境。

近日,杨幂首次在综艺《密室大逃脱》畅谈自己的育儿观。

“你再这样,妈妈就不要你了”:童年我一直活在被抛弃的恐惧中


她表示希望小糯米享受自由人生,会尊重女儿的想法,因为她是独立的个体。

她之所以会述说自己的育儿观念,是因为在节目录制过程中看见最伤害孩子的5句话,有所触动。

这5句话是“我什么时候答应过你”“我养你有什么用”“你再这样,爸妈就不要你了”“早就告诉过你了,你非不听”“我们都是为了你好”。

“你再这样,妈妈就不要你了”:童年我一直活在被抛弃的恐惧中


不点妈认为其中最最伤害孩子的那句话是“你再这样,爸妈就不要你了”。

不点妈重点来说说,这句话究竟是怎么毁掉孩子的!

被父母“抛弃”的孩子不值得被爱


在所有威胁孩子的话语中,“我不要你了”对孩子的伤害最大!

这是用“抛弃”“妈妈的爱”作为威胁孩子的手段,长期下来,孩子整个童年都会活在被抛弃的恐惧中!

用“抛弃”威胁孩子的做法,被叫做“爱的撤回”。这种暂时性的情感抛弃,是比打骂孩子更残酷的惩罚!


“你再这样,妈妈就不要你了”:童年我一直活在被抛弃的恐惧中



情感层面被“抛弃”的孩子,与同龄孩子相比,明显更缺乏安全感,这是因为婴幼儿阶段是形成亲子依恋的关键时期,父母的陪伴、爱和接纳,会让孩子形成安全性依恋关系,反之会形成焦虑矛盾型依恋关系,焦虑矛盾型亲子依恋关系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倾向认为自己是不值得被爱的,在未来会刻意让父母感受到“我不需要你”以抵抗被抛弃的恐惧,以此来保护自己!

所有对孩子说“我不要你了”的父母,未来都可能收到孩子“我不需要你”的回应。

如果你发现你用“抛弃”真的威胁到孩子,孩子真的就害怕、听话了,其结果往往是弊大于利!你更应该反省自己!

父母为什么会用“我不要你了”来威胁孩子


有位妈妈跟不点妈交流过自己的童年经历,她说她最抹不去的伤痛是,自己惹妈妈生气,妈妈会在大马路上甩开她的手,说:“我不要你了,你去做别人孩子吧!”

很多家长跟孩子说“我不要你了”,本意其实是希望吓吓孩子,让孩子听话。

“你再这样,妈妈就不要你了”:童年我一直活在被抛弃的恐惧中


而说出这样话的爸妈,并没有把孩子当做平等的个体去看待和尊重,是用父母权威来“控制”孩子的暴政。

对孩子说“我不要你了”的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有条件的,而孩子是最能分辨“有条件的爱”的人。我们爱孩子应该遵守“无条件有原则”的原则!

蒙台梭利说:父母并不是子女的创造者,只是孩子的监护人。父母必须承担崇高的使命,去保护儿童,并深切地关注他们。为了完成这个使命,父母应该净化大自然赋予他们的对子女的爱,并尽力去明白这份爱是藏于内心深沉情感的外露,绝不应对它留有私心或加以怠慢。

不点妈与各位宝爸宝妈共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