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需要好方法,你找到对的方法了么?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都尽其所能地教育自己的孩子,然而为什么有的孩子能出类拔萃,而有的孩子却非常平庸?同样是孩子,差别为什么如此之大?
其实,从教育的技巧上看是没有采用好的教育方法!
孩子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自己的家庭中度过的,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场所,而父母是教育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并且是终身的老师。在长时间的相处中,父母采用什么教育方法培养孩子,决定着孩子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决定着孩子未来是什么样的命运。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未来的竞争与其说是孩子们的竞争,不如说是家长们的竞争。
每一个孩子都具有巨大的潜能,只不过由于种种原因被压抑住了,而潜能被压抑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家长教育方法的错误。
现在,很多父母都能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都能认识到:让孩子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要靠后天的努力和父母的引导;天才不是遗传的,而是教育来的;每个孩子都可能成为是天才,只要父母能用培养天才的方法来教育孩子!

然而,很多家长找不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正确的教育方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是,树立了错误的榜样所付出的代价也是惨重的。因此,系统全面地了解在世界上发挥巨大影响的教育方法,为自己的孩子选择一条真正适合的教育路线才是最最重要的。
接下来我会分别用九篇文章介绍当前比较受到家长和教育界普遍欢迎的九种教育法,希望你能得到启发,并正确的运用到你的教育中去:
一、卡尔威特:全能教育法
卡尔威特是何许人?《卡尔威特的教育》又是怎样的一本书?竟然能在两个多世纪的跨度中,对孩子的教育产生如此大的影响。

卡尔威特是一个乡村牧师,非常富有独特见解。在他的见解中,最值得令人赞佩的就是他的教育理论。在他还没有孩子时,就提出必须从幼儿开始教育子女。用他的话来说,对子女的教育必须与孩子的智力曙光同时开始。他确信,只要坚持这样去做,一般的孩子都能成为不平凡的人才。而且他总是公开宣称:一旦自己有了孩子,一定要进行这种教育实践。他的观点遭到当时许多人的反对。
理念一:天才取决于后天的教育
爱尔维修说:即使是普通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这个现代人已经完全接受的观点,在100多年前却并不容易为人所接受。社会上存在着两种完全不同的天才观。一种强调的是天赋,认为人的命运是由其天赋的大小决定的,而环境的作用是次要的。另一种强调的是环境作用,认为天赋的作用并不重要。这两种观点的代表人物分别是卢梭和裴斯塔洛齐。
爱尔维修是裴斯塔洛齐派的先驱者,他坚信:人刚生下来时都一样,仅仅由于环境,特别是幼小时期所处的环境不同,有的人可能成为天才或英才,有的人则变成了凡夫俗子甚至蠢材。
卡尔威特认为,对孩子的教育必须与其智力曙光同时开始,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天才。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个道理,威特举了橡树的例子。

如果按照理想状态生长的话,一棵橡树可以长成30米高。同样的道理,一个儿童,如果按照理想状态成长,能够长成一个具有120智商的人,那么我们就说这个儿童具备1120潜在智商。可是,要达到理想状态,总是很不容易的。所以即使橡树具备长成30米高的可能性,要真长成30米高还是很困难的,一般可能是12米或者是14米左右。假若环境不好,则只能长到6~9米。
同样的道理,即使是生来具备120智商的儿童,如果完全放任不管,比如被狼叼走的狼孩,重新回归社会,充其量也只能达到五六岁孩子智商。但是,如果从小受到很好的教育,那么就可以发挥天生智力的八九成。

二、运用递减法则
儿童虽然具备潜在能力,但这种潜在能力是有着递减法则的。就是说,教育开始得越晚,儿童能力的实现就越少。这就是儿童潜在能力的递减法则。
产生这一法则的原因是这样的,每个动物的潜在能力,都各自有着自己的发达期,而且这种发达期是固定不变的。当然,有的动物潜在能力的发达期很长,有的动物潜在能力的发达期则很短。例如小鸡追从母亲的能力的发达期大约是在出生后4天之内,如果在这期间不让它发展,那么这种能力就永远不会得到发展了。小狗把吃剩下的食物埋在土中的能力的发达期也是有一定期限的,如果在这段时间里把它放到一个不能埋食物的房间里,那么它的这种能力也就永远不会具备了。
人的能力也是这样。儿童的潜在能力是有着递减法则的,即使生下来有120潜在智商的儿童,如果放弃教育,那么到成年人表现智商只有不到六七成了。

三、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
在小威特学有所成后,人们开始议论起老威特培养孩子的动机。如有人认为他是在用造就学者的目标来教育儿子的;还有的则更赤裸裸,以为他是想造就一个神童而一鸣惊人。老威特对此感到委屈不已,认为这是对他教育目的的误解。下面摘录他在书中的论述,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儿童早期教育与孩子正常发育的关系:
我只是想把儿子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所以才挖空自己仅有的一点智慧,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尽力把他培养成健全的、活泼的、幸福的青年。
人们以为我只是热衷于发展儿子的大脑,这是错误的。我不喜欢没有爱好和常识的人。我和妻子同心协力培养儿子在常识、想像力和爱好等方面的能力。我还努力培养儿子的情操和情感,使他具备高尚的道德和爱憎分明的品质。
我讨厌所谓学者。所谓的学者都是些呆头呆脑、形同枯木、板着面孔、难于接近的人。我怎么能把儿子培养成这样的学者呢?说我要造就神童而一鸣惊人的说法,更只不过是诬蔑而已。什么是神童呢?不就是温室里的花草吗?!如果我有把儿子培养成什么神童的企图,那我不就成了伤害他人、冒犯神灵的人了!

四、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热情
大家可能以为小威特的生活除了坐在书桌前面,其他什么也不干;或者退一步讲,他也可能除了学究式的知识外,还会点外语,其他一概不懂。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用他父亲的话说,威特坐在书桌前的时间比任何一个少年都少。
他把大量的时间尽情地花费在了玩耍和运动上,是一个非常健康活泼的孩子。在学习方面,他除了学会外语以外,还轻松顺利地学习了植物学、动物学、物理学、化学、数学等。能够让自己的孩子既轻松愉快又学到如此丰富的知识,老威特一定有自己非常独特的教育方法。
威特父亲的教育秘诀,在于唤起孩子的兴趣和让孩子提出问题。威特长到三四岁时,他父亲每天都要带他散步一两个小时。但是这种散步不只是简单走走,而是一边同威特谈话,一边教育。比如有时在散步时老威特会摘一朵野花解剖一下,向小威特讲解花的生长特点和作用;有时在花园里捉个小虫,教他有关昆虫的知识。就这样他通过一块石头、一草一木等实用素材来对小威特进行最生动的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