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自信满满的孩子?长大后心理状态,与幼儿时睡眠质量有关

文 / 春花育儿
2019-07-05 09:28

昨天看了本书《培养自信满满的孩子》里面的一些育儿指导,今天来和大家来分享一下:

孩子的幼儿时期决定了他们将来的一生是怎样度过的

孩子与母亲之间的牵绊比父亲要强烈得多,尤其是母乳喂养的孩子,他们的感情寄托几乎都在母亲身上。

孩子在年纪还很小的时候,全部都是靠哭泣来表达自己的需求,饿了,困了,想要玩耍,想要换尿布全部都是。

虽然母亲和孩子之间言语不通,但是可以通过动作传达爱与需求,每一次婴儿的呼唤都能叫来妈妈的回应,这些信赖感都会在宝宝的心里逐渐累积。

母亲的应答成为了孩子人生第一次得到回应的体会,很多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出现了说话慢或者是与幼儿园老师互动不够积极,大多数都是在婴儿期与母亲互动少导致的。

因为他们内心对于与人交往没有树立好足够的信任关系,就会产生之后的沟通问题。

如何培养自信满满的孩子?长大后心理状态,与幼儿时睡眠质量有关

想要让孩子有足够的安全感,最好在婴儿阶段与孩子有足够多的互动,即使孩子不明白家长说的是什么,但是要有回应,这样才能够培养孩子将来在陌生环境中勇于表达自己的勇气。

在孩子出生之后的三个月,脖子基本就可以立起来了,这个时候幼儿的智力开始发展,虽然他们可以通过转动小脑袋来四处打量,但是要注意,此时的孩子最先注意的就是人而不是物品。

不管孩子在看什么,家长都可以通过沟通的方式来让孩子了解自己在做什么,婴儿可以通过母亲的眼神来理解话语的意思,所以每一次喂奶的时候都要看着宝宝的眼睛,而不是一边看手机一边喂奶,不与宝宝交流。

在哄孩子的时候也可以看着他们的眼睛,这样更能够传达感情,这样能够让宝宝有安全感,初期安全感建立足够的话,将来在上幼儿园的时候,也能更好的融入群体之中。

如何培养自信满满的孩子?长大后心理状态,与幼儿时睡眠质量有关

如何建立孩子的安全感

说道安全感,书中提到,二胎与一胎最好间隔三年,因为前三年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重要时期,如果这期间有了第二个孩子的话,最先出生的孩子安全感就会被破坏,容易给孩子心里造成不良影响,甚至长大了会走上犯罪的道路。

孩子长大之后的心理状态,与早期幼儿阶段的睡眠质量有关。

如果在婴儿时期宝宝睡眠足够充足的话,大脑得到充分发育,长大了就更容易将精力集中在学习和游戏上,并且给身体和情绪带来积极影响。

大脑敏捷的孩子在婴儿时期的睡眠一般都不会太差。

孩子在小时候每一次表达想要被亲近的要求的时候,父母最好都不要拒绝,比如说想要抱抱,背一下这种请求,这是孩子表达想被疼爱的请求,如果父母经常不满足孩子或者是忙于手头工作敷衍了事的话,孩子的情绪和心里会受到打击,将来就会压抑自己的情感或者转化为攻击性行为。

持续被否定会累积负面情感,孩子的情绪也会容易不稳定,所以在孩子三岁之前的时候,如果表达出想要抱抱的请求,父母放下手里正在做的事情,只需要拥抱一下,用不了几秒钟,完成孩子这个小小的心愿,对他们来说就是赢得了全世界。

如何培养自信满满的孩子?长大后心理状态,与幼儿时睡眠质量有关

家长够耐心,孩子就有耐挫能力

书中的指导就是,大人要有足够的耐心让孩子独立完成事情,比如说东西掉地上了,家长不要马上帮孩子捡起来,就算孩子动作再慢,也要让他们自己捡,不要小看这个动作,将来孩子是不是能够承受更多的挫折,就是从这些小事独立中一点点累积出来的。

父母在孩子做错事的时候,要有足够的耐心,如果孩子做错了什么不要马上就发火。

静下心来先缓一缓,有的时候父母的指责来自于控制欲,孩子没有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就立刻生气,这对于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育儿过程中也是父母修心的过程,有的时候错的不只是孩子,还有可能是父母。

任何游戏和生活技能,都能够锻炼孩子的智力和动手能力,让孩子在游戏和家务劳动中获得更多技能提升是有必要的。

家长可以在陪着孩子玩的时候,顺便给他们科普一些小知识,也可以培养孩子对周围的好奇心,孩子对于自己喜欢的事情,有本能的积极性。

当家长发现他们的兴趣之后,才针对其感兴趣的程度进行培养和开发,不要盲目强迫孩子上兴趣班,当孩子想玩的时候就让他们尽情的去玩,玩是孩子的权利,年纪越小的孩子世界就越新奇,对于他们来说可能马路边的蚂蚁都可以观察一上午不觉得无聊,观察力也就是这样被培养出来的。

如何培养自信满满的孩子?长大后心理状态,与幼儿时睡眠质量有关

对于任何事物的好奇,如果家长都能把握得住,那就是他们将来自主学习的动力,父母先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象他们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而不是马上就给出答案,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和探索。

有的孩子特别喜欢捡东西并且收集起来,比如说瓶盖,小石头甚至是虫子等等,家长先不要指责他们随便捡脏东西,而是仔细观察一下孩子收集的都是什么样的物品。

分类,收集,思考都是数学逻辑的思维方式,如果孩子在这方面感兴趣的话,父母可以考虑今后让孩子走学者之路。

对孩子的保护过度或者是限制太多,往往会抑制他们的性格自由发展,主动行为能力,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孩子,冒险都是人生的一部分。

家长如果担心孩子会受到伤害,可以先问问孩子能不能自己做到,如果她们说能,家长就要放心大胆的让孩子们去做,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孩子自己动手的能力,还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容面对将来漫长的人生之路。

不要总用命令句和孩子说话,不然今后他们会变成没有命令就不知道要怎么做的没有主见的人,卫生习惯,作息和身体健康的事情家长可以做主,但是如何思考,学习新鲜事物,孩子与小伙伴的相处,玩耍,父母最好都不要参与,尤其是不要经常打断孩子的观察或者是正在玩的游戏,那都是他们学习的一部分。

如何培养自信满满的孩子?长大后心理状态,与幼儿时睡眠质量有关

爱听故事的孩子,阅读能力都不会太差

有的孩子特别喜欢听家长讲故事,会要求将故事书读了一遍又一遍,这其实是孩子集中力和热情的表现,他们会对喜欢的事情不厌烦的做一遍又一遍。

父母不要觉得不耐烦,如果他们想听,那就再读一遍吧,珍惜现在孩子想要听故事的年纪,等到他们再大一些,想要给孩子读故事书,他们可能都不愿意了。

读书不要带有太强的目的性,比如说一个劲儿的教孩子认字,或者是读完之后就迫不及待的让孩子回答书后面的问题,这些都会让孩子失去对读书的兴趣。

从孩子感兴趣的书籍入手,一次就买一本,让孩子珍惜每一次的阅读机会,时间长了他们自己就会要求买新书了。

玩游戏看电视的专注于阅读的专注是不同的,因为电视和游戏不需要经过大脑就可以给人很高的刺激感,但是读书需要主动让大脑转起来才能跟随文字的内容触发联想。

所以不要让孩子过早养成看电视的习惯,更不要让电视哄孩子,父母做自己的事情,电视会夺走孩子的专注力和行动力,长时间看电视的孩子头脑会变得不灵活。

多陪陪孩子玩游戏,或者陪着他们读书,画画等等能够开发孩子智力的事情。

陪伴让孩子更有创造力

孩子最怕的就是爸爸妈妈的忽视,对于他们来说,只要是能够引起父母在乎的举动,不管是好还是坏,孩子都愿意去尝试,所以家长在孩子年纪还小的时候,一定要多抽出时间来陪伴,这样孩子内心发展才会处于良性状态中。

儿童的思考体验,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累积,从他们摔倒了站起来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思考,所以不管孩子年纪再小,家长都要尽量让他他们自己做决定,自己动手做事情。

三岁是孩子大脑神经元最活跃的阶段,如果这个时候能够给与足够的思考和行动的刺激,孩子将来就会更灵活应对生活中各种出现的状况,因为他们习惯了思考。

如何培养自信满满的孩子?长大后心理状态,与幼儿时睡眠质量有关

越不容易被现成概念约束的孩子,将来长大了创造力就会越强。

智力和集中力有着紧密的关系,越能够专注做事情的孩子,智力水平提高的越快,如何能够让孩子有高专注力呢?

书中给出的答案是“热情”,当孩子对这件事情投入的热情越多,越感兴趣的时候,他们的专注力也会更强。

所以在家长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成绩并不是最重要的。

重要的是激发出孩子对学习的热情和好奇,当他们对一件事有了足够兴趣的时候,不需要催促,孩子自己就会马不停蹄的学习了。

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孩子的反馈和意见,有的时候家长认为对孩子好的学习方式不一定适应他们,如果孩子觉得不好家长就要想着换个方式让孩子学。

时不时的肯定孩子,培养他们的自信。

培养孩子自信,光靠说“你真棒”“加油”是不够的,需要让他们有明确的目标,只要有了目标,行动力和自信就会慢慢产生,文章开始就讲到语言是构建亲子信任的基础,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累积了。

这一点伴随父母与孩子相处终身,说话的艺术不仅适用于职场社会,在家中也是一样的,父母不要总是用命令的口吻说话,或者总是质问孩子,想让他们说出心里话,不需要逼迫,而是引导孩子自己把实话说出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