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首要任务不是智商和情商,而是让孩子学会“认识”自己

文 / C位妈妈
2019-08-07 17:38
"

文|C位妈妈(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有一天儿子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兴冲冲的跟我讲一件他们学校的事情。

“妈妈你知道吗,今天我班老师拿回了一张奖状和一个大奖杯,是全国演讲比赛二等奖的,你猜是谁获得的?”
“你班欣欣的?演讲比赛一般都是她得奖多一些!”
“不是,你肯定猜不到!是小敏!妈妈,你还记得小敏吗?”
“就是那个不爱说话,又瘦又小的小敏吗?”
“现在可不一样了呢!我们老师因为这事还表扬了小敏呢!让我们都向她学习呢!”
“哦,怎么表扬的?我也听听!”
“老师说,小敏以前不爱说话,长的个子也矮,因为这没少让我班那几个调皮的同学欺负,后来老师找小敏谈了一次,让她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也告诉了小敏身上的优点。”
儿子喝了一口水接着说:“后来上课老师经常叫小敏朗读课文,一开始小敏磕磕巴巴的,后来就越来越好,妈妈,你知道吗小敏朗读课文可好听了。”
可能是看我在摘菜,儿子又走到我身边拉着我说:“妈妈,你有认真听我说吗?”
“我在认真听呢!我还想知道小敏后来怎么样了呢!”
“后来老师说小敏还每天早上坚持跑步锻炼身体,跑步完之后就在人来人往的跑道边大声读文章,现在的小敏不但自信了个子也长高了!老师说让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认识自己,缺点就改正,优点就发扬!”

“你们老师说的对,先要认识自己,再接纳不完美的自己,然后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

教育的首要任务不是智商和情商,而是让孩子学会“认识”自己

更多家长重视情商、智商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进步,现阶段父母的文化素养也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多的父母意识到单纯的培养孩子的智商已经远远不够了,高智商的培养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进步和职场的需求了。

  • 法国学者阿尔弗雷德·宾力是最早提出智商(IQ)概念的人。可是后来有人发现:现实生活中却常常是高智商的人在给正常智商的人打工,作领导的却不是智商最高的那个。
  • 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丹尼·戈尔曼为了解释这种现象的存在,经过长期的跟踪研究,戈尔曼提出了影响一个人成功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情商(EQ),情商的提出得到了越来越多领域的肯定和应用。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智商在孩子每一个行为的准确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情商却起着决定性作用!

情商高的人可以将自己的智商和能力发挥到极限。很多世界上的伟人都有这样的能力,智商不一定是最高的,但是伟人们却有着他人没有的人格魅力。

越来越多的父母在日常教育中重注培养孩子的智商和情商,甚至不惜重金为孩子报全脑开发的课程和提高情商的课程,但是在孩子的成长中,真的只有智商和情商才是决定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吗?

除了智商和情商的培养,父母还应该注重哪方面的培养呢?

教育的首要任务不是智商和情商,而是让孩子学会“认识”自己

孩子能够准确认识自己,认知事物才是对“双商”最大的培养

其实在教育心理学上,判断一个孩子心理是否健康就参考三个标准就可以: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控制自己,但是往往这三点却又常常被人忽视。

正因为如此,很多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因为忽视,导致孩子在以上这三方面的发展上并不是很好,因而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

尤其是一些心理问题是隐形存在的,并不容易被父母发现,甚至孩子自己都没有发现,这种心理问题一旦爆发出来后果是可怕的。

孩子不能认识自己

成长过程中孩子不能很好的认识自己,表现在孩子不自信、只看到自己的缺点看不到自己的优点。还有的孩子却将自己看的过高,表现的很自负。

孩子不能接纳自己

不能接纳自己也正是很多人都做不到的,同时也是很多人痛苦的根源。有的人这样认为自己:我不漂亮,我口才不好,我出身不好,我在班级就是“隐形人”……

这些让他们感到非常自卑和痛苦,连自己都不喜欢自己,有怎么能真心接受别人呢?

孩子不能控制自己

众所周知,“冲动是魔鬼”。有多少优秀的人才,出色的孩子在没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情况下做出很多冲动的事情,甚至是触犯了法律。

由此可见,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控制自己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的多么的重要,最重要的是,以上三点对孩子的智商和情商的培养也能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 认识自己,就是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 接纳自己,就是培养孩子的乐观精神,培养孩子做事的目的性;
  • 控制自己,就是培养孩子的坚强的意志,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

以上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恰恰符合情商培养的方向,因此作为父母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要教会孩子认识自己、管理自己和控制自己。

如何让孩子认识自己,家长们可以这样做

很多父母也专注于教育理论的学习,想摆脱现今社会存在的一些对孩子的身心造成一定影响的现象,比如课业重、考试压力大、孩子不快乐的童年,可是在寻找无果的情况下,只能继续遵循现在的“主流”教育理念。

教育的首要任务不是智商和情商,而是让孩子学会“认识”自己

学会认识自己

人的一生天下最可怜就是一生都没能认识自己。

有的人因为不认识自己,永远存在与一个小角落,一生做一个边缘人、透明人;

还有的人因为不能认识自己甚至误入歧途,触犯法律。

对于小孩子来说,父母在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时候先从认识自己的外表开始:

包括自己有多高、有多重、我现在是伤心还是高兴,我有哪些优点,还有哪些缺点……

一个人只有能正确地认识自我,才能更好地去接纳自我。

学会接纳自己

接纳自己,要学会接纳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的优点,也包括自己的缺点。父母要让孩子知道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每个人都有缺点。

我们要做的是先接纳不完美的自己,也就是自己喜欢自己,然后改正自己身上的缺点以及在日常生活和成长过程中犯过的错误,塑造更好的自己。

同时父母要做好孩子背后的支持者,无论何种情况下,让孩子都能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

同时,父母要随时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一旦有自卑心理产生时,父母要及时予以鼓励,不能让孩子在这种负面情绪深陷其中。

学会控制自己

有多少校园惨案,都是孩子没能控制自己而造成的悲剧。所以说坏情绪是人生大敌。一个情绪失控的人通过大哭、大闹、大喊、大叫以及各种抱怨甚至咒骂、伤人来发泄情绪或者结局问题。

人有七情六欲是正常,有负面情绪的产生也不是一件了不得的事情,但是这种负面情绪不能得到正常的发泄却真的是一件了不得的事情。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各种情绪开始逐一出现,尤其是在一些成长的敏感期或者是青春期,那么负面情绪出现的频率可能就会多一些。这就要求我们父母从小就引导孩子学会认识并发泄自己的情绪。

教育的首要任务不是智商和情商,而是让孩子学会“认识”自己

让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比如,父母可以说:

“妈妈今天真开心!”
“妈妈今天有点难过。”
“宝贝不说话是怎么了?”
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并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情绪。

让孩子体会自己和他人的情绪。父母可以在家里和孩子一起分角色表演一个故事,然后让孩子体会角色的情感变化,是悲伤还是喜悦,从这些种分别来体会别人的情绪和自己的情绪。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每瞬间,你看到了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是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

在我看来,真正的教育始于一个人为理想所鼓舞,能认清自己,思考自己生活的意义和目的,审视自己是一个什么人和应当成为一个什么人。”

只有自己幸福,才能让别人幸福。

今日互动:你如何能让孩子“认识”自己?欢迎评论区留言互动。

——————————

在育儿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找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帮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烦恼与困惑。

关注【C位妈妈】,棘手的育儿难题和倍感幸福得育儿瞬间都能得到帮助和回应,经历和经验可能不同,但我们爱孩子的心始终一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