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少年被撞重伤却担全责:关于“规则”,请这样讲给孩子听

文 / 亲子沟通如何说
2019-08-14 08:06
"你的孩子,一定会长成一个遵规守纪,不踩红线的君子,一生远离危险与困厄,与平安祥和相伴。

作者:皎洁的后青春时代

最近在微博刷到一个视频,交通事故,关于孩子的。

江西赣州街头,两个未成年人未戴头盔,骑着摩托闯红灯,撞向一辆正常驾驶的白色轿车。两个小孩从摩托车上腾空飞起,重重跌落在地。摩托驾驶人小西(化名)多处骨折,搭乘人小东(化名)深度昏迷,伤势严重。轿车车主安然无恙。

交警判决结果,摩托驾驶人小西无视交通规则闯红灯,是造成事故的主因,负全部责任。轿车驾驶人无责。

底下是网友们的一片赞扬!

两少年被撞重伤却担全责:关于“规则”,请这样讲给孩子听

规则是最公正的,不是你的责任,再惨烈也与你无关;

规则又是最无情的,谁破坏它,谁就要遭到惩罚,小孩子也不例外。

教孩子懂规则,是一件很普通很自然的事情,但依然有很多家长

很多家长在对待规则这件事上,自己首先就没有做出好的示范,对孩子的教育也缺位,导致许多孩子因为违规闯祸,各种案件频频发生。

江西13岁男孩坐车顶兜风,撞限高杆当场死亡;

东莞12岁女孩从21楼往下扔苹果,砸到三个月婴儿头上,致颅骨骨折,至今昏迷不醒;

长沙一个5岁男孩,将2岁女孩抱进电梯,按了18楼按钮后跑掉。惊恐中,女孩从18楼跌落到2楼当场死亡。

熊孩子闯祸背后,往往闪动着一位(对)不讲规则的家长的影子。

为什么有些家长对孩子的规则教育,总是持漠然态度呢?这里有三个心态作怪:

不愿受束缚。这些家长觉得规则规定,都是“管人”的繁文缛节,遵守规则就意味着“被管制”,总想跟规矩对着干,方显自己牛X。

两少年被撞重伤却担全责:关于“规则”,请这样讲给孩子听

侥幸心理。明知守规矩是应该的,但总觉得麻烦。偶尔闯一次红灯,加一回塞没什么,“万里那个一”哪就那么巧落在自己头上呢?

口头说教。很多家长平时没少对孩子讲规则,但他们自己却时常钻规则的空子。他们投机取巧抖机灵的行为,最后默默落在孩子眼中,成为模仿的样板。

规则,不但是规范孩子行为的约定,还是一道将孩子框定在安全范围的护身符,更是未来积极融入社会,生活美满事业发达的助推器。

遵守规则的孩子,未必功成名就,但一生无虞;

践踏规则的孩子,将时刻与危机相伴,看不到未来。

两少年被撞重伤却担全责:关于“规则”,请这样讲给孩子听

为了护孩子一世平安周全,请家长一定把规则意识楔入孩子的灵魂深处。

建议一,把规则当成保护伞,而不要当成锁链。

家长和孩子共同刷新对规则的认知。

规则不是管制你的枷锁,也不是耽误你时间的“没事找事”,

而是保护生命安全的金钟罩。

“严禁到没开发的野山野胡上去游玩”,是让游人规避开不可知的危险,并且,防止出事后救援不及时的悲惨结局;

“地铁高峰期设置悠长曲折的栏杆通道”,是为了分散过于集中的乘客,防止拥挤踩踏发生;

“交通规则条例”不仅防止行人遭遇车辆碰撞碾压,而且一旦出了车祸,只要你不犯规,法律就会自动为你撑开保护伞。

规则不但是维护自身权益的强有力手段,也是社会和谐平安的最大保障,我们不但自己要遵守规则,对那些破坏规则的熊人要坚决制止。

两少年被撞重伤却担全责:关于“规则”,请这样讲给孩子听

设想,重庆那辆公交车上,当“作死女”同司机争吵扭打时,如果有一个人站出来制止,也不会发生一车人陪葬的悲剧。

规矩就是生命。这一点一定要跟孩子讲了再讲。

建议二:让孩子参与制定规则。

制定规则时,一定要邀请孩子参加,并尽量采纳孩子的意见,让孩子一开始就有一种被尊重的满足。同时,规则制定过程,也是孩子明晰内容,深化要求的过程。

为了控制鼎鼎吃甜食的喜好,妈妈与鼎鼎一起制定了早餐食谱,每天早餐的品种不重样。有时,鼎鼎不想吃包子喝白粥,想吃面包蛋糕,就缠住妈妈哼哼唧唧。妈妈一指贴在冰箱上的纸:“自己看,今天该吃什么。”鼎鼎一看不做声了,白纸黑字,明明白白,那可是自己亲自定的呀!

用规则管理孩子,比用吼叫说教打骂更理智,更坚定,更有效。

两少年被撞重伤却担全责:关于“规则”,请这样讲给孩子听

建议三:对孩子不守规矩的行为,坚决说不。

对孩子的调皮捣蛋行为,家长要区分哪些是孩子探索世界的正当行为,而加以鼓励。哪些是容易造成危害,带来麻烦的不当行为,及时对孩子说不。

8岁小青偷偷拿了小姨的500元钱给同学过生日,被妈妈发现,严厉批评并且道歉后,不顾姥姥阻拦,坚决要小青自己赚钱还帐。除了每天去小区垃圾箱捡破烂,妈妈爸爸还让小青洗车,摘菜,拿快递,给予一定的报酬。两个月后,小青用自己挣的钱还了帐,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

这位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吼不叫,却触及灵魂,对孩子的教育很深刻。

建议四:家长做守规矩的样板

美国作家鲍德温说:“孩子永远不会乖乖听大人的话,但他们一定会模仿大人。”董卿也说过,想让孩子成为怎样的人,不要说,家长就去做那样的人。

两少年被撞重伤却担全责:关于“规则”,请这样讲给孩子听

当家长“宁停三分不抢一秒”;当家长主动到餐厅外吸烟;当家长因为开车拒绝饮酒;当家长耐心排长队不去加塞……

此时无声胜有声,孩子将一切看在眼里,也会落实在自己行动中。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毋庸置疑,这样影响带动出来的孩子,一定会长成一个遵规守纪,不踩红线,坚守底线的君子,他的一生会远离危险与困厄,一直与平安祥和美好相伴。

作者:教育达人,头条号签约作者,青云计划获奖者

本头条号拥有30余位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背景的专家学者,将与活动号(微信公众号:亲子沟通如何说)一起,致力于推动有品质的亲子沟通,“你问我答”功能已经开启。欢迎关注!

".jpg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