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神秘婴儿干尸:双眼穿石,鼻塞绒毛(慎入)
!!!(胆小慎入)!!!
今天来聊点刺激的,古代干尸。
干尸界最著名的BOSS我想是那远在埃及,名曰“木乃伊”的庞大群体,这是“人工干尸”的代表。而在我国,更广泛存在的是“自然干尸”,比如新疆出土的“楼兰美女”干尸,“小河公主"干尸。其实在学术界,粗略把干尸分成了5类。西西简略讲一下。
▲新疆博物馆资料翻拍。罗布泊地区史前墓葬分布图。
▲新疆博物馆中用来控制棺内温度湿度的仪器。
1. 人工干尸:没错,你熟悉的木乃伊就是人工干尸。制作方法主要是先取出内脏,继而人工脱水后使用树脂香料做防腐处理,最后包裹一块亚麻布。最典型的案例是埃及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木乃伊。
▲楼兰美女干尸。
2. 自然干尸:由于埋葬环境干燥,尸体经过迅速的自然脱水而形成的干尸,比如新疆的“楼兰古尸”。古楼兰地区地势低陷,加之气候干燥。而尸体在下葬时仅以粗毛布和羊皮覆盖,上压一层细细的树枝及干土。这种“包了等于不包”的通风状态,使得尸体可以直接接触外界的流通空气。在极端干燥高温的荒芜环境中,体内水分被瞬间蒸发。而这干燥的环境又对细菌的繁殖极为不利。即使由尸体开始腐败,但干燥脱水也会使得这种腐败放慢脚步并逐渐处于一种相对静止的稳态下。所以我们才可以在3000年后依然见到他们栩栩如生的样子。
▲楼兰美女干尸。
3. 湿尸:既然有了前文中西西提的脱水干尸,那自然也会有“湿尸”。这就比较“骇人”了。典型的案例是“马王堆女尸”,对,就是那位爱磕甜瓜子的老太太。马王堆的开棺环境其实是很潮湿的,但人家也完好的保存下来了。有读者一定会问了:“西西,那这和你前文中提到的的脱水干尸相违呀?”是的,马王堆没有脱水,相反开棺时是浸泡在液体中的,据说皮肤富有弹性,甚至关节可以弯曲。这原因很复杂,首先是人家马王堆封的严实。六层棺椁,内三层是棺,外三层是椁,一个套一个,而且用的是整料。这财力,你服不服?由于棺木和墓穴用石灰密封严实,外界水汽难以进入。而棺内的腐败及氧化过程很快耗掉了剩下的氧气,形成内部缺氧环境。尸体的腐败就逐步进入静止状态。外加浸泡在棺内的液体中检测出大量的汞(也就是水银)和朱砂。这都对细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原因,但今天西西先不展开了。
▲小河公主干尸。
▲小河公主干尸。
4. 鞣尸:鞣尸有一个特点——只在酸性潮湿土壤和泥沼地区发现。这是一种特殊的尸体现象。尸体埋在酸性沼泽处,由于酸性物质作用,抑制细菌生长、繁殖,尸体腐败停止发展。典型案例可以看看上海东昌路明代古尸和公元800年左右的维京女王等。
▲新疆博物馆资料翻拍。
5. 冻尸:这是今天要讲的最后一种,很容易理解,是被“冻”住了的时光。冻尸在极端的低温冰冻环境下自然形成。常常在高海拔雪山地区被发现。比如阿尔卑斯山脉、安第斯山脉、国内的阿尔泰地区也偶有发现。比较典型的案例如奥地利距今5000多年的奥茨冰人。
新疆神秘的婴儿干尸:要讲清楚古干尸分类,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全部展开显然太过冗长,今天西西先来讲一个酣睡了3000多年的神秘婴儿,网友们给他取了一个非常可爱的称呼——且末宝宝。如果你去新疆旅游,会在新疆博物馆看到看到这个迄今为止,世界最早的出土婴儿干尸。
▲且末女子干尸,疑似宝宝妈妈。
▲且末女子干尸,疑似宝宝妈妈。
且末宝宝身高51厘米,年龄大概在8个月至1岁左右。他头戴蓝色羊毛帽,身裹红色毛布,外面用红蓝两色相间的绳捆扎。呈襁褓状的宝宝被绛红色的毛布包裹著,毛布外头还以红、蓝合股的毛线捆缚,面部经过了颜料绘饰。他仿佛刚刚入睡一般,神态仍旧安详可爱。游客们都爱怜的称呼其为“且末宝宝”。其实在刚出土时,考古专家们给他取的名字是“片石盖眼婴儿”,后来称呼宝宝的人多了,专家们便也认可了这个更富有人情味的名字,遂一同改口称呼其为“且末宝宝”。
▲一梦三千年的且末宝宝。
之所以刚开始有那样一个非常学术的名字,是因为且末宝宝很特别。出土时他的鼻子中塞有红色的毛绒,身边放有随葬品牛角杯和用羊乳房缝制的喂奶器,在喂奶器中还残留有剩余的麦粥残渣。专家们根据现象猜测宝宝母亲难产,宝宝父亲便使用喂奶器及羊角杯来人工喂养宝宝。可喂奶器和毛绒倒不是最具争议的地方,更令人费解的是宝宝的双眼均盖有长3厘米,宽2厘米的黑色石片。这也是新疆地区唯一一具出土时眼部盖有片石的干尸。这是3000多年前的一种神秘宗教仪式吗?或是寄托了宝宝父母的“爱”,愿他永远看不见这个世界的黑暗,从而安然入睡?又或者这仅仅是一个眼罩,用来阻挡大漠风沙?那为什么从其他墓穴中出土的干尸身上却没有发现这样的习俗呢?
▲且末男子干尸,疑似宝宝父亲。
▲且末男子干尸,疑似宝宝父亲。
新疆教育学院历史学副教授王维克这样说:“第一层含义就是希望这个小孩永远地熟睡,因为孩子睡着的时候是最可爱的,这是一个愿望。第二愿望我想作为黑石片,它也是为了吓走那些企图侵扰这个孩子睡觉的人,也有这样一个意图。”
我想这对于且末宝宝的父亲来说,也许片石仅仅是一个眼罩,用来隔绝开墓室的黑暗,安慰宝宝平静入睡。这与营盘美男脸上的黄金面具,或者是吐鲁番阿斯塔纳古墓中的眼罩有异曲同工的目的。来自父母的爱,让心爱的孩子再也不会为这世间的烦忧而感受到痛苦。愿他不再害怕,愿他不再孤独。
至于真相如何,答案仍旧是一个未解之谜。可我似乎隐约读懂了。那么,你读懂了吗?
摄山河绮丽,书人情浓淡。
我是Mini西,我在路上。
2019/09/22
#本文中涉及到的图片均由西西拍摄乌鲁木齐博物馆。请尊重原创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