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被综合征导致婴儿梦中死亡,冬季保暖要注意这4点
文 | 小步在家早教
来自清华、斯坦福,全球968万家庭的选择,每天十分钟,养出聪明宝宝
有一种冷叫“奶奶觉得你冷”,每到冬天,家里的老人,恨不得把娃360度全方位无死角地“捂”成粽子。
但却不知道,这样做可能会害了孩子。
江苏有位奶奶怕1岁半的孙子着凉,给穿了5件衣服3层袜子,本来孩子就患有嵌顿疝及肠梗阻,这么一捂,孩子体温直达40度,病情立马加重了……

今年1月份,浙江嘉兴的一对父母,晚上给刚过百天的宝宝喂完奶,怕宝宝着凉,他们就搂着孩子睡了一夜。
结果第二天早上醒来一看,孩子没呼吸了!赶紧把孩子送到医院,却还是没抢救回来……

医生解释说,孩子“捂”太牢,引发了“蒙被综合征”。
我随便搜了一下,发现这样的悲剧并不少:

到底什么是蒙被综合征?有什么危害?怎么预防?我们一起来看看。
蒙被综合征
1 什么是“蒙被综合征”蒙被综合征又称“捂热综合征”“婴儿闷热综合征”。
是由于过度保暖、捂闷过久引起宝宝缺氧、高热、大汗、脱水、抽搐昏迷,导致呼吸、循环系统衰竭的一种冬季常见意外损伤,约占儿童总意外损伤比例的46.2%。
1岁以下的婴儿,尤其是新生儿更容易中招,每年11月至次年4月的冬天为发病高峰期,死亡率高达16%~20%,幸存下来的患儿也会留下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
2 一般表现症状出现高热或超高热,体温可达41℃~43℃,全身大汗淋漓,衣被湿透,脱水,面色苍白,哭声低弱,拒绝吃奶。
3 为什么小婴儿更容易中招- 产热快、散热慢
婴儿的新陈代谢比成人要快得多,但呼吸系统、体温调节中枢还不健全,对外界的环境适应能力差,排汗散热的能力也比较弱,导致虽产热快但散热较慢。
一旦给宝宝盖了太厚的被子,或穿了过厚的衣服,被“捂”久了,体温就会迅速上升,孩子会大量出汗且一直处于高温状态。
- 缺少氧气
宝宝体温升高,代谢加快,随之消耗的氧气就会增加。孩子在被窝里捂得太久,缺乏新鲜空气,时间长就会导致缺氧;
还有的妈妈喜欢喂夜奶完就搂着孩子睡,家长肺活量比孩子大得多,所以孩子会吸入较多家长呼出的二氧化碳,吸入氧气就会相对减少,容易造成缺氧状态,损伤大脑,而这种伤害是不易复原的!
4 有什么危害南昌第三医院曾对30例患有捂热综合征的婴儿进行临床分析,发现:

捂热综合征对孩子产生的影响排在第1位的是呼吸系统的损害,第2位是心脏的损害;同时伴有神经系统、肝脏、肾脏、胃肠道及凝血功能等脏器功能损害;经过治疗后有10例死亡,仍有3例留有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
湖南省儿童医院也曾对47例捂热综合征患儿进行了1年的随访,发现:
来源:《回顾性分析 81 例捂热综合征婴儿神经系统临床表现及防治》
有22个孩子出现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主要表现在肢体运动障碍、抽搐发作、语言发育落后、智能发育落后……后遗症发生率达到了46%。
由此可见,捂热综合征主要危害孩子的呼吸系统和心脏功能,同时伴有多器官的损伤,治疗不及时易导致死亡,即使痊愈也会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怕孩子冷的心情大家都有,但蒙被综合征完全是人为因素引起的,别因为怕冷给孩子过度地“捂”,让我们后悔一辈子。

如何预防蒙被综合征?
蒙被综合征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家长要注意这4个“不要”:
1 不要和大人同睡像上面的新闻,父母怕孩子冷,夜奶喂完就直接搂着宝宝睡了……有些家长夜里睡得沉,翻身时孩子可能会被压到身下,孩子发热哭闹不能及时发现;
并且,大人自身散发的热量对宝宝来说像个大火炉,搂得过紧、还有床上的被子、枕头、毯子等,都可能会捂住宝宝的口鼻而导致窒息。
美国儿科协会(AAP)建议:孩子和大人同房不同床的睡眠方式应该持续到生后至少6个月,如果能到一年就更好。只有在喂奶或者安抚时才能抱孩子到大人床上。
2 不要过度保暖5层衣服、3双袜子……千万别给孩子里三层外三层包成“小粽子”了。
之前微博有个关于#冬天该给娃穿几件衣服#的视频,里面的小女孩一共穿了8件!顿时惊呆了……

还有个宝宝被衣服包成小企鹅一样,走路全靠感觉……隔着屏幕都感觉喘不过气。
孩子本来就比大人的新陈代谢旺盛,穿盖过多易导致孩子出汗,不能及时散热,很容易引起蒙被综合征。
除了这个方面,厚厚的衣被也让孩子没法自由活动手脚,阻碍了孩子大运动、精细运动的发展,会影响智力发育。
3 不要盖住头部不要在宝宝头上盖毛巾或纱巾之类的物品,小宝宝活动时毛巾一旦掉落,很容易捂住宝宝得口鼻而发生窒息,更不能蒙着头、含着乳头入睡。
美国儿科学会也指出:不建议在婴儿床加装任何东西,包括床围、被子、枕头等;也不能放毛绒玩具、尿布、毛巾等松散的床上用品,以防发生婴儿意外窒息。
4 不要发烧捂汗老人常说“孩子感冒发烧,捂捂汗就好了”,千万别这样做,不但烧没退没准还会引发蒙被综合征,或捂出一身痱子。
出汗其实是退热的结果,不是退热的原因。机体免疫系统与病毒对抗的过程会让人发热,退热时人体要散热,就会出汗。
所以发烧千万不要捂汗哦,孩子难受不说,效果适得其反。
那冬季该怎样让娃不捂又舒服地过冬呢?

冬季给娃科学保暖这样做
1 注意室内温度室温10-18℃,宝宝只露出头部,其他地方都盖好;
室温18-25℃,宝宝的双手可以露在外面,其他地方盖好;
室温25-30℃,宝宝的头部、手、脚可以露在外面,胸、腹部要盖好。
2 温度较冷时给宝宝这样穿/盖这里主要说的室内温度比较低,在10-18℃时,宝宝穿衣盖被可以参考:
- 新生儿:薄长袖睡衣+抱被+薄被
- 婴儿:薄棉睡衣+睡袋+薄被
- 幼儿:长袖薄睡衣+大睡袋/大棉被
如何科学地给娃挑睡袋,按睡袋形式建议大家:
襁褓式:适合0~3个月,防止宝宝惊跳反射,将自己吓醒;
含袖式:适合3个月+,手活动方便,兼顾舒服且保暖,一般袖子可拆卸;
背心式:适合3个月+手脚活动方便,但不利于保暖,适合夏季;
并腿式:适合3~6个月,利于脚部保暖,不方便活动,底部开口方便换尿布;
分腿式:适合6个月+,保暖好、自由度高,可作为睡衣,方便孩子活动、玩耍;
信封式:适合3岁+,专为睡觉设计,被褥一体,不方便活动,但睡觉保暖实用。
3 如何判断宝宝是否穿得合适?很多家长喜欢摸孩子手脚温度来判断,这是不科学的,孩子末梢循环系统还不够完善,到达手脚末端的血量比较少;因此正常情况下孩子手脚应该是温热或者偏凉的。
正确的做法是:
摸前胸后背或者后脑勺,如果是温热不潮,说明穿得正好;
如果后背有发潮、手脚心出汗,那说明孩子穿多了,要给孩子减衣服散热。
4 这样穿- 1岁以内:比大人多穿一件(平均厚度的)衣服。衣服可以宽松点,宝宝可以在被子、衣服里活动手脚,不建议给宝贝穿打底裤这一类的紧身衣服;
- 1岁以上:孩子体温调节能力基本和大人一样,可以参考大人的穿衣厚度,或者比大人少一些。
还可以参考洋葱穿衣法:
内层选择柔软、透气且排汗功能好的纯棉衣服;
中层选择保暖性好的衣服;
最外层防水防风,以应付天气变化。
洋葱式的穿衣法可以根据环境温度的变化,随时增减衣物;或搭配帽子、手套等,看具体的环境温度的情况,主要以舒服保暖为主。
冬季不仅要防寒,还要“防热”哦,小心蒙被综合征这个“隐形杀手”,给孩子营造安全的环境,为孩子健康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