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这道题太难了!”你的回答决定孩子一生

文 / 羽木舒亲子育儿
2019-12-12 20:10
"

01

最近有个妈妈说,她女儿做事总是坚持不住:

“她对好多事情都感兴趣,画画、舞蹈、钢琴……,可是遇到一点困难就想放弃,怎么让她坚持都不管用。”

其实,“三分钟”热度在很多孩子的身上都存在。

心理学家田宏杰曾经分享过一个故事,女儿一年级的时候,老师让背英语作文,一共八句话,女儿跟着音频读了半个小时都没背诵下来,开始抱怨:“英语太难了,妈妈我学不会,我讨厌英语。”

她对女儿说:“妈妈刚才注意到,你特别认真地跟着读,可是你读了半小时也跟不下来。”说完,孩子哇的一声哭了。

十分钟过后,女儿主动和她说,“妈妈你要帮我,你要帮我把英语追上来。”

其实,孩子嘴上说“我讨厌英语,我不要学英语”,实际上是在说“学不会英文真的让我很沮丧”。如果家长盲目的把沮丧感拿走,就会让孩子觉得无能。

孩子的沮丧里藏着孩子的诉求,他们其实是在说“妈妈,你能告诉我怎么可以解决这个难题吗?”

为人父母,要学会从孩子的语言中发现问题,给予足够的支持,让他们拥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

“妈妈,这道题太难了!”你的回答决定孩子一生


02

儿童心理学家孙瑞雪在《捕捉儿童敏感期》中有一个故事,一个小男孩和小女孩想玩一个游戏,需要其中一个人扮演动画片《狮子王》中的那个狮子,但是他们都想当狮子,最后两个人争吵了起来。

几天后,大人看到他们俩又在一起玩了,大人问:“你们现在是谁扮演狮子呢?”孩子说:“我们商量了下,去谁家玩谁就扮演狮子。”

你看,孩子的问题自己解决了。

如果孩子在遇到问题时成年人出面干涉,这种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被破坏,没有建立自信心,以后他们遇到困难首先想到就是逃避。


“妈妈,这道题太难了!”你的回答决定孩子一生

教育家陈鹤琴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去想。”

尽量让孩子自己能想的自己想,自己能做的自己做。

几个月前,四川乐山一名11岁男孩,毅然决然带着家中户口本要求警察叔叔给他分户。

原因是家中给报的暑期补习班太多,孩子不明白为啥要上这么多补习班。

孩子身上增加好多任务和压力,可是孩子们不明白为什么要学习,他们自然的会讨厌学习,甚至心里上也会受到一定的伤害。

压力和任务就像是孩子身上的背包,太过沉重会让孩子心力交瘁。

为人父母,常常对孩子寄予太多的期望,结果往往事与愿违,父母的期望越多,孩子越是想要逃避和放弃。与其如此,不如给他们爱和自由。

03

儿童心理学家孙瑞雪在《爱和自由》中提到,要给予孩子成长的机会,并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为孩子的发展和每一个生活细节提供条件和帮助。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遭遇挫折、失败,而此时父母的支持就是孩子最大的底气。父母给孩子搭建的台阶,能够帮助孩子跨越困难,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为人父母者,又应该如何给到孩子支持呢?

1、培养孩子的自信

一次上三年级的外甥女问姐姐:“妈妈,古诗词太难背诵了,我背诵不下来。”

姐姐告诉她说:“你可以每天背诵一小段就好了,这个就比较容易了。”

当孩子可以背诵下一小段的时候,孩子信心就被建立了起来。他对解决问题就产生了良好的认知,当再次出现类似的问题的时候,就会相信自己能够解决。

心理学上有一概念叫心理免疫力:我碰到这个困难,解决了它,下次再碰到相似的困难,我就有信心解决掉它。翻越困难,孩子才会真正有信心。

2、适时的“逼”一下

福原爱这个名字很多人并不陌生,三岁开始练乒乓球,一路打进了奥运赛场。小时候的福原爱经常因为打球枯燥,在训练场大哭起来。

在纪录片中,五岁的福原爱在训练时哭了起来,甚至跑过来抱住妈妈的大腿,但是妈妈并没有愤怒,而是提醒她:“还记得我们的约定吗?不可以中途放弃的。”

喜欢玩耍是孩子天性,学习的枯燥时常让孩子想到放弃,温柔而坚定的“逼”孩子一下,才能够帮助孩子克服暂时的困难,坚持下去。

李玫瑾教授曾说:“挫折忍耐力和意志力相关,而意志力的培养,不是靠智力培养出来的,而是靠体力培养出来的,所以孩子小的时候,要让他吃一点体力之苦。”

3、以身作则坚持到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任正非的小女儿Annabel是随着华为一起成长起来的,亲历了父亲的艰苦创业。她曾回忆说,整个家庭环境都沉浸在“坚持艰苦奋斗,坚持不懈努力,坚持创新”的氛围中。这也养成了Annabel坚韧的个性。

据《外滩画报》报道:“20岁出头的Annabel如今在美国哈佛大学上学,选择了电脑工程和统计数据专业。忙碌的学业让她每天只睡4-5个小时,但她依然坚持每周跳舞15个小时。她还成为了哈佛芭蕾舞团董事会成员,每年负责出品八场演出。”

她的母亲也总在高强度的练舞和伤痛中激励她:“既然已经投入了这么多年的努力,为什么要放弃呢?不放弃是我们家庭的基因。”

托尔斯泰曾说:“全部教育,或者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的端正和完善上。”

父母有着坚韧的性格,做事始终坚持到底,孩子又怎么会轻言放弃呢?

卡尔·威特说,作为父母,应该把培养孩子学会坚持不懈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为人父母,能够给予孩子最重要的不是财富、地位,而是遭遇困难时,坚持不懈的人格品质。

“妈妈,这道题太难了!”你的回答决定孩子一生


04

好的父母,都会把坚持不懈的品质传递给孩子,让孩子遇到困难时依然可以奋勇向前,他的人生也将会变得更加宽广和光明。让孩子学会坚持到底,是父母给予孩子成长路上最好的底色。

生活当中,没有勇敢和懦弱完全对立的孩子。从懦弱到勇敢是一个过程,在达到之前,两者都在。

不管是父母还是孩子,都不要轻言放弃,不要让一时的困难,挡住自己前进的道路,造成日后的遗憾,甚至一生的惨淡。

人生没有什么成功的秘诀,如果有,那就是永不放弃!

—End—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头条号&公众号——羽木舒亲子育儿,记得留言呦~

作者简介:若小风,自由撰稿人,家庭教育指导师,致力于儿童心理学研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