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人,都在做这两件事
我们常常感叹和惊异于他人的成功,放大了成功者的过人才智、能力和财富,却很少真正地去思考和分析过,导致他们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与其关注他们的天赋异禀,不如看看他们身上,是否也有我们这些平凡人可以学习的地方,并把这些经验传授给孩子,让他们得到更好的成长。
01、不耐烦的乐观主义者——比尔盖茨
最近看了关于比尔盖茨的纪录片,明白了为何他能够创造出微软这种伟大的公司,以及比尔盖茨基金会这种以世界人民的福祉为目标的慈善机构。
首先,他有着超乎常人的聪明才智:一周可以读完近20本书的人!高中就已经凭自己高超的编程能力成立了公司。
但除此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他有着面对再大的困难和挑战,都不会轻言放弃的精神。
他称自己是一个“不耐烦的乐观主义者”,意思是他对目前人类面对的许多困难和挑战持乐观态度,但他不能坐视不管,认为需要行动起来,解决一些切实的问题。
在这个纪录片中,有一句评论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大意就是,虽然比尔盖茨有着超乎常人的才智、能力和财富,但有一样东西他和世界上所有人都是一样的,就是时间。
所以他也会特别珍惜自己的时间,每天都在和时间赛跑,希望能够尽快地帮助世界还在受苦、甚至面对死亡威胁的人们,解决迫在眉睫的问题。

比尔盖茨比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拥有更多的财富、更高的智商、更傲人的能力,但他每天和我们拥有的小时数是一样的,这是无论任何人,拥有再多的钱、再强的能力,都无法改变的事实。
就连比尔盖茨这样的人都深谙时间的重要性,每天都在和时间赛跑,我们又何尝不应反思,是否有利用好时间,做有意义的事情呢?
02、“天才少年”签约者——左鹏飞
近期,微博热搜及各媒体平台都在宣传一位被华为“天才少年”项目签约的事迹。他叫左鹏飞,92年生,是华中科技大学14级的直博毕业生。

9月,华为就给左鹏飞发了offer,近日正式完成签约,左鹏飞将得到年薪201万元的职位。别人家的孩子总是这么优秀。
这个项目有多厉害?看看这个介绍就知道:“天才少年”是华为发起的一个用顶级的挑战和顶级的薪酬吸引顶尖人才的项目。今年7月,华中科技大学校友钟钊以位列第一的傲人成绩入选首批“天才少年”,当时该项目全国仅聘用8人。
而左鹏飞在后期的媒体采访中,对“天才少年”的称号却这样解释道:“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打游戏时间都用在实验室里了。”

他的日常时间表是这样的:

一周7天,5年几乎天天如此。他善于时间管理,对不同的事情设立截止时间,还会做一些短期的规划。比如一个月、半年、一年。

可怕的不是别人家的孩子这么优秀, 而是他们还这么努力。
03、剑桥NO.1学霸小仙女——Holly
其实类似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比如以剑桥大学系里第一名毕业的小仙女Holly Gabrielle。

她从2016年开始就在youtube上直播自己的学习日常,成为直播网红界里的一股清流。
在她的vlog里,你可以看到她每日的行程安排,网友对她的评价是:“她的生活规律得像挂在墙上的钟,似乎天塌下来,她都会按部就班地完成自己制定好的计划。”
她的时间表基本是这样的:

下午继续重复以上的学习。
除此之外,她还会抽空做做家务缓解一下压力,晚上到健身房做运动,晚上十点准时睡觉。
她认为,治好拖延症的最佳办法,便是做好规划,当一个人忙碌起来的时候,就不会再想着沉迷在虚拟世界里了。
04、“天才”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
在这些优秀者的例子里,我们能够发现他们之间都有两个共同点:
【1】对时间的合理安排。
他们能够为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并坚持遵循这张时间表去开展自己的日常活动。
【2】持久以恒,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坚持 。
这么一总结,是不是感觉其实所谓的“天才”并不是想象中那么遥不可及?
只要能像他们一样学会合理规划自己时间,并做到日复一日地坚持,那在优秀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

05、5个技巧引导孩子学会“优秀的特质”
这些对于大脑已经发育成熟的成人来说,或许是件比较容易实现的事情。
但问题是,对于年幼孩子来说,他们连控制自己的行为都还是个头疼的问题,又该如何让他们学会时间管理的技巧并能够坚持地做下去呢?
1、帮助孩子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坚持对所有人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如果坚持的是自己感兴趣的事,那愿意坚持下去的意愿和动力会稍微大一些。
这里有一个关键点,是帮助孩子找到ta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而不是让孩子去做家长认为好的事情,应该尽量避免家长觉得某样技能好,而强加在孩子身上的情况。
那怎么发现孩子自己感兴趣的事呢?
平时家长可以多观察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对哪些事情会比较感兴趣,并给孩子提供机会和条件去接触这些事物。例如孩子表现出对乐器感兴趣,那可以让孩子先去尝试,接触一下不同的乐器。
让孩子多尝试,看看ta喜不喜欢。如果喜欢了,就让孩子自己决定要不要开始学习。
2、帮助孩子找到学习的榜样

当孩子决定在某一个兴趣领域开始学习时,家长们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些该领域中的佼佼者作为他们的学习榜样,给他们讲述榜样们的成长之路,让孩子知道学习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一旦许下了承诺,就不应该轻言放弃。
通过引导孩子了解ta喜欢的领域的专业人士的例子,告诉孩子他们是怎么成为优秀的人,这个过程会遇到什么事情。让孩子对这个领域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并能够学习这些榜样身上那股坚毅的精神,这有利于帮助他建立目标,为此去努力学习。
3、和孩子一起建立目标

如果孩子有了自己想要学习的领域,那我们可以和ta讨论,ta的目标是什么、该怎么做才能达到这个效果。
这里的重点一样是和孩子一起讨论,而不是家长为他们决定哦。因为孩子有一起参与到这个过程中,他会对这个目标更加清晰,并更有行动力去完成。
❤ 我们可以先引导孩子想象一下未来的自己,在这个领域里会是怎样的一个人(这可作为孩子的终期目标),比如成为一名钢琴教师或者一名实力插画师。
❤ 当孩子想象出来后,可以继续引导他自己畅想一下,如果要成为这样一个人,那现在到那个时候,我们需要做些什么努力呢?
无论孩子的回答是什么,我们都以正面肯定的方式回应,并将它们写下来,然后帮助孩子分析这些努力的可行性,并挑出可行性高的部分作为中期目标。
❤ 最后,可以给孩子建议,若要达到这些中期目标,我们需要再细化,建立近期目标,比如每天练多少小时的琴,每周完成几条曲子的练习等等。
经过孩子同意后,就可以将这些目标画成一张表格贴在孩子的房间里,孩子每天都能看着这张表检查自己完成任务了没,离目标还有多远。
4、一起规划合理的时间

这是第三点建议的延伸,确定了目标,那合理的时间规划就很重要了。
❤ 首先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帮助孩子养成规律的作息和生活习惯,在这个良好的基础上,与孩子一起讨论如何为这些目标安排练习的时间。
这个时间可以是在上午、下午或饭后,根据孩子的生活习惯安排即可,但最好是固定的一个时间段,让孩子养成一个行为习惯。
❤ 制定好了时间规划表以后,可以把这个时间表画出来,贴在家里显眼的地方,让孩子可以看到自己每天的日程,而其他家人也可以一同监督。
因为不同年龄的孩子专注力时长不同,所以在制定需要专注练习和学习的任务的时候,记得要根据孩子的情况设定并留出休息的时间。
5、协助孩子遵守计划

孩子毕竟还是孩子,他们坚毅的保持力相对比较弱,所以在中途出现放弃的念头是很正常的。那在这过程中,我们可以提前采取这些措施,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个时期:
【1】适当的奖励
设置奖励需要有技巧,一定要设置对孩子有吸引力的奖励。比如在制定计划的时候,可以和孩子商量如果完成了某个目标的奖励会是什么。
以学钢琴为例,定了一个年度目标是今年考过钢琴三级,那么在制定目标的时候,就可以和孩子讨论,如果考过了钢琴三级,奖励是什么。
可以具体到考级的评分是什么,优秀、优良等等,根据不同等级会有不同的奖励。

【2】当孩子遇到瓶颈期时如何处理?
当孩子遇到瓶颈期的时候,家长需要耐心+严厉。这也需要家长在和孩子前期制定计划的时候说清楚,计划一旦开始了就不可以半途而废。
比如孩子很想学钢琴,那家长则需要在开始学琴之路之前,和孩子说好,一旦开始了,如果想放弃,至少要坚持2年的练习,才能决定是否放弃。
那当孩子遇到瓶颈期想要放弃的时候,家长则可以提醒孩子ta之前许过的承诺,需要坚持至少两年,才能再讨论是否放弃。
很多时候,放弃的念头都是一闪而过的,如果孩子真的喜欢某件事情,而能够在瓶颈期坚持下来,过一段时间他们就会发现自己的能力和技巧有了极大的提升,有了更大的成就感,后面就不会那么轻易因为困难和挑战而放弃。

【3】什么时候可以选择放弃?
我认为,如果做某件事情,给孩子的身心会带来巨大的伤害,比如压力过大导致有焦虑症、抑郁症,或者孩子有重要的学习任务,实在没有办法兼顾太多,那么可以需要和孩子慎重讨论,需要如何取舍。
但普林斯顿研究“坚毅”的心理学教授安吉拉也提出:在她的家中,她们对课外活动的做法是,所有家庭成员(包括父母自己)都需要选择一样自己不擅长但有兴趣的活动,如弹琴、拉小提琴、画画、足球等等。并坚持两年的时间,除非是课程自然地结束、完成了结业,否则不可以在中途退出和放弃。
安吉拉的做法,有助于培养孩子坚毅的品质,让他们懂得一旦作出了某个重要的决定和选择,就需要坚持到底,不可以轻易放弃。

如果你在质疑自己为何没法成功,或者在思考如何能够帮助孩子在ta喜欢的领域走得更远,发展得更好,记住这两件事:
1)管理好时间
2)坚持着努力
无论起跑点在哪里,都会看到令人赞叹的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