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延长了,你的亲子关系还相安否?
这个春节假期很特别,大家睡了一觉起来,假期延迟3天,心里窃喜。再睡一觉起来,假期又被延迟7天,可好像没那么踏实了。不同人反映就不一样了。
成年人的反应五花八门:有的在叫“不上班不给工资啊”;有的在说“太无聊了,呆家什么都干不了,出门又怕被病毒干倒”;还有的在抱怨:“你们有得休息还作,我们都被要求准时到班,不管你路通不通,走也得走过来”。除了跟防疫有关企业,其他企业老板都叫苦连天。
也有些反应比较一致的,就是有在上学的孩子的家长们。有些家长开始发愁自家孩子看电视、玩电脑都快上瘾了!安排好的补习班上不了!别人家的孩子都在线上学习,我家孩子叫他多学点就闹脾气!

孩子的反应比较一致:先喜后烦,喜的是假期又长了,爸妈更多时间在家。烦的是出不了门,没法撒野,家长又开始“没完没了”了。比如,这么长的寒假,那么点作业;这么多的睡觉,那么少的锻炼;别人孩子如何自觉,你怎么这么放松。年级大的孩子开始猜测,开学后,周末要不要补课,暑假会不会被缩短。
以下说几个家庭亲子互动情况,供大家参考。
一、“我亏点钱,以后总可以赚回来;你现在不赶上别人,以后更赶不上。”
初三男生小A,正懒洋洋的赖床时,爸爸没有敲门,就走进他的房间,跟他说了上面那句话。他就“哗”的一下抖开被子,坐了起来,回了句:“爸,你不要开店了,你可以写书拉!”看到小A已经起床,有些小情绪,小A爸爸没多说话,走出了他的房间。
其实,小A还是比较努力的。总算过年了,才把书本、作业放一边,还没爽快的玩几天,这疫情就来了,只能呆家里,一边无聊,一边心里也有点慌。前几天,父子俩商量如何安排好时间,利用延长的假期多学一些,小A主动表示,要父亲监督他。
小A父亲监督也还不算单调。催促起床说法有:
“你醒了吗?”,而不是“赶紧起床。”小A没醒也被问醒。
“你喜欢吃的甜粥煮好了,快来吃,不然凉了不好吃。”,而不是说:“你说了要吃,我都煮好了,你还不起床。”

到了学习的时间点了,孩子还没有开始学习,就说“你今天准备怎么安排?”,而不是说:“诶,到时间了,还看手机,还不赶紧写作业!”如果老这么说,估计孩子会把自己的房门关起来,家长根本不知道他们在房里干什么。
今天,小A爸爸跟儿子说的话有些哲学味道:我的钱可以慢慢赚,你的时间没了,就追不回了。所以,小A就“怼”了父亲:可以写书,不用开餐馆了。
这个案例的给了家长们一个提示:
1、其实,孩子都是有目标的,但执行力差些,督促时应正面引导,关注结果。
2、对孩子的行为本身,尽量不上纲上线讲道理。如果简单地讲道理能解决问题,那每个孩子都很懂道理了。
3、跟学业压力大、又处在青春期的孩子沟通时,亲子间不愉快是难免的。
二、“老师,我前两天让孩子在线学习,她还挺配合,今天再叫她继续,就关门不理我了,莫名其妙的怎么回事?”
这是一位高二学生家长的困惑。
女儿学习成绩很勉强,又经常生病,孩子自己也没有信心能考上本科,说考个专科或者职业大学算了。更关键的是,这孩子还有些抑郁了。孩子闷闷不乐时,这妈妈就想:算了,女儿能考多少算多少,开心就好。可孩子压力轻些,开心玩耍时,妈妈又觉得,不如再催一催,孩子还是很有上升空间的。今天孩子摔门不理母亲,就是母亲催的结果。

这对母女除了她们自己之间的个别问题,也反映出一部分家庭的普遍情况:
1、父母可以督促孩子学习,但同时要明白,孩子对来自父母权威式的催促会下意识的反抗。他们昨天服从权威,今天就可能反抗权威,这不是对错的问题,而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断调整掌控自己的过程。
2、当孩子总生病、有抑郁时,说明他们在心理上的自我攻击,有时他们表现出兴奋、开心是在心理上的自我拯救,父母千万别以为“孩子情绪好了,干嘛还不努力?”
3、当孩子把目标定得低一些的时候,是在找一个抓手。起点低些,但上升有空间。他们也希望能有个高目标,但感觉自己“不能”到底哪高目标时,可能更没有信心了。父母说:“嗯,先这样,稳一下,以后还很多机会”。这样,孩子总觉有信心。
4、父母总感觉自己不作为就不对,感觉自己太憋屈,那是父母自己要反省地方。相信孩子,比自己用力重要。
三、“爸妈,我们来打牌吧”,“嗯,等一下,碗洗完后,把东西整理一下再开始”
4年级女生小C,在吃完晚饭后就这么说。
小C父母都是公务员,已经开始上班,虽然不在一线,但也有不少事情。当女儿放下碗就说要打牌,他们没有说:“你抓紧时间学习。”“你去看电视吧,妈妈有点累?”“你还有心思打牌?”诸如此类。夫妻之前对这突如其来疫情的对自己工作、人际关系、对孩子学习和心理造成的影响有做过沟通。
所以,当孩子没说帮忙做家务,而是提出要打牌时候,父母很快就给出正面回应。

当然,每个家庭情况都不一样,一样的是,未成年人面对压力,不知道如何应对时,父母的应对办法和态度对他们的影响很大。
1、孩子对外面世界和事件的恐惧程度,不是只是事件本身,更重要的是父母的脸色、言语、处理事情的有条不紊,这会让孩子感觉事情没那么可怕。
2、游戏对未成年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学科之外的知识,是现在孩子很缺乏的。游戏能训练人际关系,学习如何处理坏情况,比如抓到糟糕的牌,训练人耐心等等。
3、孩子上学后,大多数家庭亲子间没有游戏、娱乐了。这是建立亲子好关系的机会,也为疫情后家长督促孩子,孩子愿意接受的基础。
小结:以当下的医学水平、国家管理水平及以往的经验,这些不期而遇的外来压力不会持续太长时间,是不言而喻的。但现实中,每个家庭又会碰到健康、财务、人际、环境影响等等问题。这时,管理好情绪,调整心态,会让我们自己更强强大。自己强大了才能帮助孩子、帮助家庭、对社会有利。
强烈建议,如果感到无聊,请上各种互联网平台搜索“搞笑视频”、“家庭游戏”等等。我们会发现,国人的乐观性、创造性,令人叹为观止!
- END -
作者:旺叔
传播心理知识,我知我心,幸福开心!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