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亲子关系的思考:专制型教养风格真的绝无可取之处?

对家庭教育理论知识熟悉的家长,或对发展心理学有所了解的朋友,一定听过教养风格吧。如果您并没有听过,也没有关系,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
美国心理学戴安娜·鲍姆林德进行了一项开创性的研究,参与者是来自95个家庭和103名学龄前儿童。通过访谈、测试和家庭研究等三种方式,她测量了儿童如何完成任务,定义了三种家庭教养风格:专制型、放任型、权威型。而后埃莉诺·迈克比和约翰·马丁增了第四种教育风格:忽略型。
权威型父母因为对儿童提出恰当的要求,他们要求孩子遵守适当的行为规则,但也对儿童的需求做出回应,这种教养风格因为对孩子的平等尊重而备受人们的推崇,而与此相反的是,专制型父母因为过份的强调控制与服从,相比其他类型的父母更加冷漠而被人们所诟病。那么专制型父母是真的是绝无可取之处吗?
自我意识的出现,自主性的发展和父母规则的博弈
我们知道,2到3岁孩子开始出现了自我意识,能将自己与世界中的其他人分开,而且这个时候他的自主性也在发展,所以父母们开始在这个时候开始对儿童进行如厕训练,大部分的儿童在这一阶段能够快速习得,这是迈向自主与自我控制的重要一步。语言也是如此,随着儿童能更好地让大家知道自己的意愿,他们变得更强大了。

由于无限制的自由既不安全也不健康,因此这个时期的孩子需要适当的限制。
经历过孩子这个成长阶段的父母,或者孩子正在这个阶段的宝妈宝爸们,一定经历过孩子这个时候看到某个玩具哭着闹着要不了誓不罢休的场景吧,这个时候你用权威型教养方式来试一下,你的温暖、尊重会被孩子错误的识别为你的底线和规则是可以打破的,你们很容易陷入一种僵持中,温和的坚定的坚持的父母肯定有,但最快的能打破这种状态的方法是父母的专制,这个事你必须听我的。
至少来说,在儿童阶段,对父母来说,这个方法是好使的。比如现在这个特殊时期下,疫情严峻,都要宅在家不出门,而孩子的天性很难在家憋的住,这个时候他闹着喊着要出去,你耐心的和他讲现在严重性,这个时候语言是无力的,他难以理解这种严重性,也打消不了想要出去的想法。但你最终他一个准则性的行为结果---不准出去,不能执行会有怎样的惩罚,是这个阶段的孩子能够理解的。所以有一个严厉的父母或者老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一般会表现良好。那么对于家长来说,一个快捷和有效的方式,所以在自我意识的出现,自主性的发展和父母规则的博弈中,最终以父母规则胜出。
而在人们看来有效的方式一定会长期沿用下去。只是到了青春期,很多家长会发现,这招不太好使了。

无法打破原生家庭的魔咒是专制的错吗?
很多走不出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的人们,无一不是痛诉父母如何对自己要求高且又忽略了自己的感受,乍一听,都是父母的错,所以之前不是有一种“父母皆祸害”的说法很盛行么?很多人无法接受自己的父母,无法接受父母的专制。各种批判甚至讨伐父母的文章也备受追捧。
但你会发现,读了这样的文章,你并没有因此而走出原生家

庭带来的影响,甚至因为这样敌视和怨恨自己的父母。不否否认,我们很多人在成长中受到了来自家庭的伤害,这些伤害和你内心的那些感受也是真真实实的存在的。
只是这只是专制的错吗?只是父母的错吗?只是父母专制的错误吗?父母专制给孩子带来心理伤害,似乎是一个很有道理的说法。
只是在我看来,任何事情我们都要辩证的去看待。专制有弊,而且弊端不轻,但专制是否就没有一点可取之处。让我们禁锢的是真的是专制还是在我们对专制的不接纳?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我们是否总是不接纳一个人的某个行为从而不接纳某个人,不接纳一个人也不接纳他的做法。我们对原生家庭,对我们的父母是否就陷在这样的循环中。
这些伤害如何化解?原生家庭带来的魔咒如何打破?
如果你对心理学稍有关注的话,你会知道有与自己的原生家庭和解的这种说法。不管是用催眠、NLP,还是家族系统排列中,会让伤害当事人的父母对受到伤害的当事人的道歉(当然是在想象中),经过了这样操作之后,很多人会因为压抑的情绪得到释放而感到轻松。很多人到这里觉得这样就可以啦,事实上这并没有完成,我并不否定以上技术的效果。
但如果只是你的情绪得到了宣泄的话,你的模式还可能在你今后的生活中重复出现。
那到底怎样打破这个魔咒呢?
一、由让你痛苦的那个点,去找到是哪个事件,让你有了怎样的情绪,有份情绪有着怎样的需要。(上面提到的几种技术其实就是在这一步做工作,当然还有其他的更多的方法也可以起到同样的效果,不同的技术而已)
二、一般我们需要的背后会看到我们秉承一个怎样的信念。比如有的人认为“我是不可爱的”,这个信念又会支配和影响着你的情绪和行为。
我们要找这个信念来自哪个或哪些信念?这些信念和这些事件对你交互着,对你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我们知道有十大不合理信念,它们分别是:非黑即白、任意推断、选择性概括、过度引申、过度夸大或缩小、个人化、选择性消极注视、情绪推理、应该倾向、乱贴标签。
三、找到不合理信念之后,我们就会建立新的认知和应对模式,如果说前几天还可以通过自己的学习和觉察,这一步的最好是专业人士的引导下会更好些,一方面,自己一个人很会很多盲点是自己一个人无法意识到的,另一方新旧模式的推到和建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这需要往复循环的过程,而且也未必所有旧的模式并非都是不取取的。
有句俗话叫“不能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倒掉”,如果我们把专制一股脑的归为不可取,不可接受,相当于我们在全盘否定。 我们否定,拒绝接受,不去看到这其中的有用的部分,才是我们被禁锢的最重要的原因。
因此辩证的看待问题很重要,全面的看待问题也很重要,跳出原生家庭的禁锢也是一个系统和循序渐进的过程,持续、不断地蜕变和成长。最怕的是在一个点上较真,而基本上你难以跳出时,也基本多是在一个点上较了真了,所以你就卡在了那里。
权威型教养风格纵然好,专制型教养风格也有它的可取可处,当你学会这样的去看待问题时,你再来看你的原来家庭问题时,你会发现,它发生了转化,那些阻碍你的都不再是多大问题。

【作者简介】
国云霞,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绘画心理分析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聊城市心理咨询师协会会员,创办聊城暖心心理工作室。
【咨询理念】
温暖而不失理性,严谨而不失轻松。拓展您的思维和视角,直击心灵深处的问题看似在不经意间丢出,让您在思考中开启成长蜕变之路。
【擅长领域】
婚恋情感咨询、青少年心理、亲子关系、家庭教育、人际关系、个人成长、失眠、焦虑、抑郁、强迫、恐惧、自卑与自信等。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