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罹患新冠肺炎,13岁儿子镇定打游戏:白眼狼如何养成的?
网络已经将他们的人性思维体验抽走,变成了冷漠无情的“空心人”。
作者:皎洁的后青春时代
日前在头条上看到这样一个信息:
坐标武汉疫区,父亲已经确诊患了新冠肺炎,危在旦夕。母亲也是疑似患者,夫妻俩沉浸在恐惧无助悲怆绝望的情绪中。

可奇葩的是,这家13岁儿子却好像没事人一样,不闻不问,黑白颠倒,淡定打游戏。母亲稍微说他几句,就暴跳如雷。母亲万念俱灰,自己和老公万一不幸了,这个孩子怎么活呢?
信息推出后,626万人阅读,留言区内,数以千计的网友纷纷吐槽自家那个“不肖子”:
伤心母亲:我儿子26了,怕辛苦不上班,天天在家打游戏啃老。一天我不舒服,让他给我熬腕粥,他耸耸肩说:“你自己不会叫外卖吗?”吃着我花着我还如此冷漠,将来我老了,哎!
武大郎武汉大学的武大:我小舅子就是这样。岳父住院10个月,三个姐姐和岳母倒班轮流照顾,忙得焦头烂额。28岁的小舅子,该睡睡,该吃吃,该玩玩,去医院连10次也不到。还常常发脾气抱怨饭不好吃,做晚了。岳父平时最疼的就是这个老儿子,关键时刻就数他不中用。
春天你还来吗:一模一样,我家也有一个。从5岁开始迷上游戏,不知不觉变得冷漠无情,好像全世界都欠他的。我敢说,现在60%的年轻人都冷漠冷血,这都是拜游戏所赐。

明明是家长捧在手里含在嘴里,用满腔的爱宠养大的孩子,为什么没有受到一点爱的熏陶,长大后变得如此没有人性呢?
病在孩子身上,根源却在家长那里。
过分宠爱,导致孩子养成“你欠我思维”。心理学上有个概念“贝勃定律”,指的是单方面一味付出,不但得不到预期的回报,还会让对方习以为常。
现在多数是一家人围着一个孩子争相献媚取宠,事事周到,物物齐全,孩子长成大人了依然是婴儿心理,要什么来什么,哪知道世间还有贫病疾苦,求而不得呢?久而久之形成了“你们欠我思维”,伸手立得,稍有一点不满意就恼怒,甚至打骂开杀戒。

包办过多,孩子自立的翅膀被剪断。前段时间在微波上看到一条新闻:天津某80后结婚,父母倾尽全力+借款给他买了婚房。婚期将近时,儿子又按照女方要求找爸妈索要6万彩礼钱,父母拿不出,儿子就纠缠不休。妈妈哭着说:“儿子,你这是逼着妈妈妈去死啊!”没想到儿子冷酷地说:“那就去死吧!”话音刚落。妈妈真的从五楼纵身跃下,当场死亡。
从小父母包办了孩子的一切,该管的管,不该管的也照管不误,孩子早已养成了不负责不承担的思维模式,并且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于零。每一个被养废了的孩子背后,都站着一对或者一堆包办代替不愿放手的家长。

远离人间烟火,孩子不知生存不易。家庭本来是孩子人生最基本的课堂,父母绝对是孩子的第一任也是终身老师。按说,人情世故,不必刻意教导,孩子只要看着听着父母如何做就可以了。但是很多家长,有意无意屏蔽了家里的人间烟火,要求孩子只要读好书就行了。让家务活,让吃喝拉撒生老病死的生活细节,远离孩子的视线。结果一遇到问题,孩子就像那个白痴皇帝面对满地饿殍,惊异他们“何不食肉糜?”一样,不知人间还有疾苦和病痛,哪里懂得照顾别人?
网络世界让孩子“人味”尽失。为了牢牢吸引客户,网络游戏的设计者们专门在“刺激性”,“猎奇性”,“爽爆性”以及“奖赏性”上下功夫,连成年人都痴迷得欲罢不能,年幼的孩子更是难以摆脱,久之,孩子的性格发生变异,孤僻,暴躁,冷酷,不近人情,成为新一代的特质。

游戏中大量的枪击,刀劈,火烧,爆炸,动辄消灭对手的情节,让孩子们混淆了虚拟与现实的区别,来不来就暴力相向,甚至触犯刑律。
孩子痴迷网络,在现实生活中成了“睁眼瞎”,与家人成了熟悉的陌生人。他们为远在千万里外的科比痛苦得不饮不食,却不肯为病床上的母亲端杯水。网络已经将他们的人性思维体验抽走,变成了冷漠无情的“空心人”。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你知道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之人吗?那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如果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负责任有担当,勤奋坚强的家庭支柱,国家的有用之才,请记住三句话:
第一句,将爱藏起一半,给孩子独立成长的机会;

第二句,接受孩子对你的爱,从幼年时递到你嘴里的一颗草莓,到勤工俭学买的礼物,让孩子从小就学会付出;
第三句,高质量陪伴孩子,引导孩子远离网络,将绝大部分时间投放在人间烟火中。
未来孩子成为感恩惜福尽责的好人,还是成为狠心无情的白眼狼,决定权在家长您的手里。
作者: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头条号签约作者,青云计划获奖者
本头条号拥有30余位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背景的专家学者,将与活动号(微信公众号:亲子沟通如何说)一起,致力于推动有品质的亲子沟通,“你问我答”功能已经开启。欢迎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