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即教育,疫情下,用四种方法培养幼儿对一线英雄的感恩之情

文 / 月亮姐姐Nancy
2020-02-23 17:25
"

在今年的这次新冠状病毒疫情防控的日子里,每个家庭、每个人包括那些懵懵懂懂的幼儿来说,都经历着一个不同寻常的考验。很多人在这次疫情中收获着感动、重振着精神、努力地前行。有太多催人泪下了一线英雄事迹,需要大家去弘扬。面对天真无邪的幼儿,我们该如何教育孩子们学会感恩?让他们了解发生在自己周围那些可歌可泣的事情。生活即教育,只要我们用幼儿能听懂的语言和可行的教育方法,就可以培养幼儿对一线英雄的感恩之情!

陶行知:中国从前有一个很流行的名词,我们也用得很多而且很熟的,就是“教育既生活”(Education of Life),教育即生活这句活,是从杜威先生那里来的,我们过去是常党用它,但是,从来没有问过这里边有什么用意。现在,我把它翻了半个筋斗,改为“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疫情下,用四种方法培养幼儿对一线英雄的感恩之情

培养幼儿对一线英雄感恩之情的四种方法

1、效仿游戏法

对于一线的英难们来说,幼儿最为熟悉和了解的莫过于是医务工作者和警察了,家长可从这方面入手对幼儿进行教育。幼儿园是以游戏为基本教育活动,幼儿的学习方式就是“学中玩、玩中学“。其实在幼儿园的集体游戏教学活动中,幼儿对于从事医务工作和警察这两个职业的人并不陌生,在游戏中幼儿通过玩医院看病的游戏和指挥交通、抓坏人的游戏,对于这些职业的性质已经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在这个假期里,现在幼儿园还没有开学,家长可同幼儿一起来玩一玩这些游戏,让幼儿通过效仿医生、护士和警察,来了解现在有很多这样的叔叔、阿姨们正在救死扶伤、正在防控疫情。

这种效仿游戏法对于幼儿来说,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由于年龄的原因,幼儿对于医务人员和警察的工作性质也仅仅是停留在自己在游戏中对于这两个职业的理解。家长和孩子玩这个游戏的目的就是:让幼儿知道从事这些职业的人,值得大家去尊重,因为他们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实在是付出的太多太多。

生活即教育,疫情下,用四种方法培养幼儿对一线英雄的感恩之情

感谢是爱心的第一步。——西谚 

2、爱心表达法

幼儿对于医务工作人员和警察的感恩之情还可通过爱心表达的方法来培养。其实在幼儿园的时候,每当母亲节或教师节来临的时候,教师都会组织幼儿为妈妈或老师制作一个小礼物。这些小礼物都是幼儿发挥想象力亲手完成的,对于妈妈和老师来说,自然意义非凡。在这个疫情下,感恩之情对于孩子来说,就是最好的生活教育。对于这些工作在一线的无名英雄的感恩之情,会激发孩子们的创作热情。

家长可为幼儿准备绘画工具(纸、彩笔等)和手工制作的相应材料(剪刀、胶棒等),启发幼儿动脑动手,设计一个最好的小礼物来表达自己对于医务工作者和警察的感恩之情。可通过涂色、折纸、粘贴、剪纸等方式来制作小礼物。例如:可以制作彩色的小花、项链、花裙子等作品,来送给一线的从事医务的阿姨们;可以制作帽子、手枪、小汽车等作品,来送给一线的警察叔叔们。

礼轻情义重,要让幼儿学会感恩。等到疫情解除的时候,让幼儿将自己制作的小礼物送给认识的并从事这些职业的叔叔和阿姨们。如果没有认识的叔叔和阿姨,那就等到开学带回幼儿园,让幼儿园的老师和其他小朋友们看一看,自己给那些一线英雄们制作的小礼物。以此来表达孩子对这些英难们的感恩和敬仰之情。

生活即教育,疫情下,用四种方法培养幼儿对一线英雄的感恩之情

3、谈话交流法

家长们可曾知道自己的孩子有什么远大理想?那么,请家长们找一个适合的时间,和自己的孩子聊一聊这个话题吧:“你长大了想做什么呢?”月亮姐姐就曾听过两个幼儿不同的“理想”,一个幼儿长大了想做法官,问其原因,他说:“当法官可以把坏人都抓起来,我要当一个好法官。”还有一个幼儿是这样说的:“我长大了想和我爸爸做同样的工作,天天能喝酒吃饭”。不言而喻,这两个孩子的理想渗透着家长对于孩子日常教育的影响。那么,对于医务工作者和警察这样的职业,有多少幼儿长大以后的理想会从事这样的职业呢?

幼儿园的孩子,虽然对于“理想”这个词汇并不太理解,但是他们会把自己喜欢的人所做的事,也做为自己将来要从事的职业。例如:在幼儿园,孩子们和教师接触的最多,如果教师问他们长大以后想做什么工作时,有很多幼儿会异口同声地说:“当老师”。那么,在这个疫情特殊的时期,家长可借此机会以医务工作者和警察的职业对幼儿进行教育和引导,即使将来孩子长大以后从事的并不是这样的职业,但是家长的正面导向对于孩子的后续发展是有很大影响的。

生活即教育,疫情下,用四种方法培养幼儿对一线英雄的感恩之情

孩子的言行就像一面镜子,反映着家庭和父母的精神,所以希望孩子好,首先自己要起模范作用。父母或教育者的日常性言行,对培养孩子的人格有最强的说服力——谷口雅春

4、榜样示范法

在那些一线工作的那些无名英雄之中,有很多人自己已为人父或为人母,他们对于工作的态度决定着自己的孩子学习和效仿的态度。昨天月亮姐姐看到一个视频:有记者在采访一线医务人员家属的时候,有记者问一个6、7岁模样的小女孩想不想妈妈的时候,那个戴着口罩的小女孩说:“我想妈妈,但是我必需学会坚强。”这句话出自一个年幼的小女孩之口,实在是令人动容,这就是家长教育的力量。

疫情之下,父母对于这件事是什么态度,就会影响孩子辨别是非对错的价值观。如果父母本身就是一线的疫情防控的参与者或者是主力军,那么就以自己的行动来给孩子做一个正能量的榜样;如果自己仅是在家隔离的人员,那么,在疫情防控下,少一些埋怨、少一些指责、少一些抗拒,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大家齐心协力共同防控病毒。

当一些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这么不好、那也不好的时候,家长们要静下心来思考,是不是平时仅仅关注孩子的学习,而忽视了对于孩子的品德教育,这些教育无需要课本,生活之中很多事情都可以做为教育孩子的素材。家长要做孩子的学习的榜样,生活即教育,家长把握时机,用发生在身边的生动事例对孩子进行教育,往往会取得是事半功倍的效果。

生活即教育,疫情下,用四种方法培养幼儿对一线英雄的感恩之情

对双亲来说,家庭教育首先是自我教育。——克鲁普斯卡娅

家长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要避免的三个误区

1、教育不要负面化

有一个教育误区,很多家长都踏入过。这就是对孩子的负面教育。有多少家长曾说过这样的话:“再不听话,让警察叔叔把你抓走”、“你要是再哭,就让医生给你打针”。大家想一想,这样的负面教育的结果是什么?在幼儿的理解和印象中,警察和医生都是“坏人”,这样,家长就给从事这些职业的人扣上了一个“坏人”帽子。负面的教育不但会引起幼儿对于医务工作者和警察的抵触心理,更容易让幼儿对于是非对错产生混淆的概念。

最近,月亮姐姐看过的一个视频新闻:一个三岁的小男孩凌晨睡醒后,发现身边没有了家人,他就自己走到家附近的派出所,拍门哭叫,值班了民警认出是街坊邻居的孩子。原来,这个孩子平时就被家人告诉有事去找警察叔叔,所以,这个孩子找不到家人就直奔家对面的派出所去了,最后,在警察的联系下,孩子回到了家人的身边。如果平时这个家长用警察去吓唬孩子的话,那么,孩子还会到派出所去寻求警察的帮助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生活即教育,疫情下,用四种方法培养幼儿对一线英雄的感恩之情

2、教育不要情绪化

情绪化教育对于家长来说也是一个大忌。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应该是正面的、一致的。家长朋友们,当你某天被交警贴了一张罚单,你回家当着孩子的面大骂警察的时候;当你的孩子某天去医院点吊瓶,被护士多扎了几针,你气得发疯的时候。你是否想过,自己的这种情绪发泄过后对于孩子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情绪的好坏不能决定家长教育孩子的准则和标准。家长情绪好的时候,说谁都好,情绪不好的时候,说谁都不好,这样的教育方式是不可取的。

所以,对于医务工作者和警察这样的职业,要多一些理解、多一些体谅,正如对于教师的这份职业,一个平时天天不把老师放在眼里的家长,他的孩子又怎么会去尊重老师呢?同理,当家长想让孩子尊重那些医务人员和警察的时候,就要从自己先做起。这次疫情中,正是这些一线的英雄们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才会给后方诸多家庭带来幸福和平安。

生活即教育,疫情下,用四种方法培养幼儿对一线英雄的感恩之情

3、教育不要片面化

其实任何工作都有其辛苦的一面,做为家长要对孩子做正面的引导和教育。不要片面地就认为哪个工作好或者是不好。例如,当孩子能够“抓周”的时候,虽然地上摆了很多代表着不同职业的物件,但是家长们总是最希望孩子能够按自己的心愿去抓相应的物件,即使长大成人,面临了高考选择专业,很多孩子也是按照家长的想法去填报志愿。

那么,当家长们在这次新冠状病毒疫情中,深刻地体会到了医务工作者和警察等职业的艰辛和劳累的时候,如果对孩子进行引导教育,仅仅是家长自己片面的观点和想法,那么也许将来一个优秀的医务工作者和警察,就被个别家长给“埋没”了。当这些幼儿园的孩子,一本正经地对家长们说:“我长大了想当医生”或“我长大了想当警察”的时候,家长们该如何答复孩子,是支持还是不支持?家长的想法不代表孩子自己的想法,特别是家长的片面想法不能强制地灌输给孩子,我想这是值得大家深思的问题。

生活即教育,疫情下,用四种方法培养幼儿对一线英雄的感恩之情

家长朋友们,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成人以后,身体健康、学业有成,但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不能忽视,那就是要让孩子成为一个“有感情”、“有温度”的人,不能成为一个“情感冷漠”、“品行低劣”的人。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要从幼儿时期开始、要从他们喜闻乐见的生活中开始。疫情下,让我们的孩子重新地认识医务工作者、警察等这些即平常而又伟大的人,学会感恩、学会敬仰、学会效仿!

".jpg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