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婴儿吐奶不全是生理原因,还有两种原因,家长要了解避免犯错

文 / 育儿成长说
2020-02-24 08:39

小婴儿吐奶不全是生理原因,还有两种原因,家长要了解避免犯错

艳艳家的宝宝刚出生2个多月,孩子月子里吃了睡睡了吃,很少出现吐奶,但是最近突然开始出现吐奶,每次吃完奶后过上一会宝宝就会开始吐奶,拍嗝也没用。

吐奶是小婴儿最常见的现象,最根本的原因是孩子的胃没有发育好,是敞口的,在乳汁还没有消化的时候,翻身,或者不小心压倒腹部都会造成吐奶,因为宝宝的胃就像没有松紧的袋子,稍微不注意就会出现乳汁逆流。

但是朋友艳艳家的宝宝2个多月才开始吐奶,也就是孩子并不是刚出生就吐奶,所以2个月的宝宝吐奶,可能是和喂养方式有关。

2个月宝宝吐奶和错误喂养方式有关

2个月的宝宝吃完奶后过一会会吐奶,父母要警惕,孩子可能被过度喂养。

小婴儿很容易被过度喂养,因为孩子不会说话任何需求表达都是以哭为主,而成人一听到孩子哭就怕孩子饿到所以总是习惯性的去喂奶,久而久之,导致孩子吃得过多,身体不能及时的吸收和消化。很多过度喂养的宝宝会存在频繁吐奶的现象,而孩子过小,会被误认为是吐奶。

想要知道孩子是否被过度喂养,可以观察宝宝是否有下列特征:

1.孩子喂奶过后总是出现呕吐,这种呕吐就是拍嗝后依然很难缓解,而且不像溢奶,呕吐往往吐出来的奶更多。

2.婴儿的肚子鼓胀,轻轻拍拍孩子的肚子,能够听到响脆的声音,孩子经常会因为腹胀或者腹痛而哭闹。

3.婴儿正常的大便应该呈金黄色的糊状,如果宝宝被过度喂养就会出现大便过希,甚至出现水样大便,大便中常带有泡沫和绿色。

4.被过度喂养的婴儿会明显看起来比同龄人更重,还会出现孩子的体重增长缓慢甚至体重不增反倒减少。

2个月的宝宝胃容量在120-150毫升,奶瓶喂养每天的次数在6-7次,如果是奶粉宝宝更容易出现过度喂养,因为奶瓶和母乳相比,吃起来更容易,更省力,加上孩子的胃是有弹性的,很容易吃多,一旦经常性吃得过多,就会造成过度喂养。

原因二,消化不良

如果刚出生的宝宝并没有吐奶的现象,或者只是溢奶,但是到了2个月的时候孩子吐奶的现象突然变得频繁或者增加,除了过度喂养,还有可能是消化不良。

因为月子里的宝宝睡得更多,通常进入第二个月,婴儿清醒的时间会更长,奶量也会增加,如果突然出现吐奶可能是宝宝消化不良,或者是着凉了。

如何检查宝宝消化不良:

看奶量,消化不良,孩子的食欲会下降,奶量会减少。看舌头,消化不良宝宝的舌苔会泛白,嘴巴口气会有酸腐味。看状态。消化不良有时候还会伴随腹痛,会导致孩子肚脐处出现疼痛,会伴有哭闹。突然出现呕吐或者腹泻,证明孩子有可能着凉了。如果是着凉引起的消化不良,也会出现吃奶后过一会就吐奶的症状。

2个月的宝宝吐奶怎么办?

减少进食量

不管是哪种原因引起的吐奶,都需要减少进食量,做到少食多餐。比如孩子每顿吃150毫升,可以减少了120毫升,多喂几次。

助消化

每次吃奶半个小时候后,可以帮助孩子进行腹部按摩,绕着肚脐顺时针打圈按摩,可以帮助消化。

增加孩子运动量

2个月的婴儿大部分时间都在躺着,可以通过被动操或者游泳等运动,来增加孩子的运动量。游泳一个礼拜1次就可以,被动操可以在孩子睡醒后精神状态比较高的情况下做。

另外,婴儿的胃特别的浅,喂奶之后不当的姿势也会影响到孩子吐奶。最好吃完奶后拍嗝或者多抱一会。孩子睡觉的时候最好是侧卧,避免吐出来的奶呛到孩子的气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