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上好幼儿音乐课
随着现在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处,音乐教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把音乐作为孩子启蒙教育的开始课程。因为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对幼儿的肢体,语言,思维有着至关重要的协调和发展作用,有百利而无一害。那么,老师该如何上好幼儿音乐课呢?睿卡音乐教育来告诉你。
一.抛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和创造意识。
在国内以往的教育课程中,永远都是老师在讲台上孜孜不倦的传授着知识,以教师本身为中心,向幼儿灌输和注入他们想要让幼儿掌握的知识,在整个过程中,幼儿属于被动群体,如果没有按规定做,就是坏学生。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孩子失去了主动学习性和创作性,创造的空间,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厌倦学习。
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意识,就要尊重孩子,给孩子更多的音乐体验,自由发表和自由创作的机会。教师可以以讲故事或者做游戏的形式引起幼儿对音乐的兴趣,然后带领幼儿带着问题去听故事,并鼓励幼儿在听完故事后勇敢的讲出自己的感受。课外时间,多鼓励幼儿去聆听大自然的声音,让幼儿感受到音乐的无处不在,从而主动去发现和创作音乐。
二.注重对幼儿坚持学习的引导
由于幼儿年龄小,坚持性与忍耐性较差,他们不能长时间在看不到进步的情境中探索,因此教师可以有目的创设有利于幼儿探索发现和积极操作的环境,以激发其探究内驱力。要让幼儿长期坚持下去学习,必须找到让幼儿感兴趣并愿意去继续探索的事情。教师在教学中,要正确引导孩子去亲身感受,比如让幼儿敲击装有不同水量瓶子、自制散响玩具,使其感受到声音是有高低区别的;让幼儿在“小动物找家”游戏中听辨mi、sol、la的音高,获得良好的音准感;在自由活动、区角活动中,让幼儿试着在木琴上敲奏熟悉的歌曲。在幼儿烦躁想放弃的时候,要耐心对幼儿进行安抚,并引导幼儿找到在音乐中让他觉得快乐好玩的事,激发幼儿对继续音乐探索的坚持。
三.正确把握“教师主导、幼儿主体”的关系
“教师主导、幼儿主体”这句话十分精辟地概括了教育活动应有的正确的师生关系。也就是说,教师向着既定目标对儿童施加教育影响,但教师不能代替儿童实践,也不能代替儿童发展。在实施活动时,教师应灵活地随时根据儿童的需要调整自己的参与和指导活动。当儿童表现出可以独立进行活动时,教师应减少参与和指导,当儿童表现出需要帮助时,教师应增加参与和指导。中间的关系教师可以很好的处理,真正的做到“教师主导,幼儿主体”。长期坚持下来,会发现幼儿的思维,创造力,想象力,手脚并用能力,四肢协调力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多大大提升。
以上就是睿卡给大家的建议,希望在音乐教学中能帮到教师和家长,更好的帮助幼儿音乐启蒙教育。幼儿的成长时期也是音乐智能与个性的关键期,是他们能否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祝愿每个幼儿都能在音乐中健康快乐的长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