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的陪伴不”超限“,家长选择适度放手,亲子关系更融洽

文 / 朗朗育儿课堂
2020-02-28 01:26
"

文 | 朗朗育儿课堂(文章原创 ,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说到家庭的教育问题,很多家庭都会出现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有限,孩子缺少父母的关爱的问题。

但是实际上,有很大一部分家庭和我们说的问题相反,他们家庭中由于父母关注孩子太过看重,反而导致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不融洽,家庭出现裂痕。

给孩子的陪伴不”超限“,家长选择适度放手,亲子关系更融洽

我朋友在结婚之前都是女强人,在工作上也非常有起色,结婚之后工作也没落下,只不过是生了孩子,重心稍微转移了。

不过朋友却说自己感觉做母亲很幸福,所以就工作的负担减弱了。

可是好巧不巧的她又意外怀上了二胎,这下就在犹豫要不要孩子的时候,她毅然决然把工作辞了,说要安心在家照顾孩子。

生老大的时候,工作还会顾及一点,所以在照顾孩子上面陪伴多少有点自我感觉不够。这次辞职在家安心照顾孩子,反而孩子与她还出现了情感问题。

她们之间的情感危机就是妈妈过于在乎孩子,什么都要管,和之前奶奶教育的模式完全不一样了,现在孩子都出现了提前叛逆的行为。

所以朋友最近来找我吐露心事,本以为陪伴孩子是一件对孩子有利的事,结果反而更加不堪,再加上二胎马上要出生了,这教育问题到底如何把控成为了她的难题。

给孩子的陪伴不”超限“,家长选择适度放手,亲子关系更融洽

一、超限效应:家长的“过度陪伴”反而容易让孩子失控

其实朋友出现的家庭问题很简单,无非就是家长的陪伴过度了,没有留给孩子自由的空间,反而控制不住孩子。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象限,每个象限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划分,而且常常每个象限都是无形存在的。

但是对于家长和孩子的象限来说,一开始象限的界限很模糊,慢慢等孩子成长,象限会变得非常明显,一旦家长越过象限,孩子就会出现反常过激的行为。

所以家长的过度陪伴就是一种超限行为,导致孩子失控的根本。

给孩子的陪伴不”超限“,家长选择适度放手,亲子关系更融洽

二、给孩子适度自由,亲子关系更融洽

电影《阳光普照》当中,父亲对于孩子的期望太高了,以至于无时无刻都在关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孩子每一天都在父亲的眼皮下生活,根本不敢做任何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表面上孩子是听父亲的话的,每次也会接受父亲送的笔记本,实际上孩子内心里非常渴望自由,以至于最后用结束自己生命的方式去反抗。

所以我们在维系一段感情中,不是看你能付出多少,而是看你能放弃多少。

当你选择付出盯着孩子的一举一动干涉孩子的生活,这样对于孩子的影响远远不如你舍弃这种窥视,放弃这种执着给予孩子的空间,反而能够让彼此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

给孩子的陪伴不”超限“,家长选择适度放手,亲子关系更融洽

三、家长适度放手,给孩子的人生“留白”

1、给彼此留足够的空间,才会更加“亲密”

一副画作,往往优秀之处就是在于它的留白之处。很多人都学不会留白因此失去了创造优秀作品的机会。

当我们彼此的象限处于一种合理的状态,我们才会处于一个平行的空间。父母适当的放手孩子的教育,不要过度的陪伴孩子干涉到孩子的隐私,这样的亲子关系中才会更加持久也会更加亲密。

2、学会放手让孩子更快的适应独立

给孩子的陪伴不”超限“,家长选择适度放手,亲子关系更融洽

很多家长不想放手,和我朋友一样,怕错过孩子的人生,也怕自己没能够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

实际上我们换位思考一下,我们不能一辈子都帮助孩子,他们迟早需要独立的,所以我们可以选择放手的方式,这样一来孩子可以更快的适应独立,也能够和我们保持的最合适的关系。

3、不要再用自己的视野约束孩子的成长空白

当我们迟迟不肯放手,一直想要干涉孩子生活的时候。当孩子的整个人生都是被我们控制了,他们反而会更加痛苦。

并且我们的视野是有限的,可能会落后时代,同样也是非常片面的,我们不能自私的约束着孩子的成长空白,让孩子在瓶子中成长,是永远都长不大的。

给孩子的陪伴不”超限“,家长选择适度放手,亲子关系更融洽

不可否认,我们在学会陪伴孩子这个过程是一个漫长并且需要不断学习的阶段。当我们真正的学会如何去陪伴孩子的时候,孩子已经要独立成长了。

所以我们一定要抓住机会,陪伴的时候不要用力过度,学会适度陪伴,让孩子成长更加快乐。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里是朗朗育儿课堂,在这里你能发现最实用、最有意义的育儿知识

想要了解更多育儿知识请关注我们,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分享给更多的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