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晚剪脐带可能对婴儿的大脑发育有好处
昨天看到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献,一个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资助的小样本随机对照试验发现,延长至5分钟再剪脐带可能有助于婴儿的大脑发育。

赶紧问队友,你还记得小酒出生前我发给你看的剪脐带的文献吗?当时有跟你说过晚点剪,结果你等了多久剪的啊?
队友一脸懵:哈???不记得了,医生让我剪就剪了。
“你之前说你给小酒剪了两次是怎么回事?”
“第一次留得太长了,医生让我又补了一刀。”
“噢噢……是生下来立即剪的还是等了一会儿?”
“好像等了一会儿。”
好吧,我也不知道两个孩子剪脐带的时间,不过生都生了,不纠结了。还有机会的孕妈们,可以提前和产科医生沟通一下哦!

其实关于早还是晚剪脐带的争论已经很多年了,只不过这一次,将晚剪脐带推迟到了“5分钟”。
早剪脐带通常是指宝宝出生后立即剪脐带,通常在出生10-15秒后。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机构建议晚剪脐带。多晚呢?有的机构建议至少等到30-60秒后(比如美国妇产科学会),而有些机构建议晚于1分钟(比如世界卫生组织建议1-3分钟)。
不过,如果宝宝出现窒息,在需要立即抢救的情况下,仍然需要立即剪短脐带(除非可以在不剪脐带的情况下进行抢救和护理)。
晚剪脐带能让富含铁的血红细胞从胎盘流入婴儿的循环系统。有研究发现,延迟剪脐带可以增加婴儿的血容量20-30%,这可能让宝宝减少输血,甚至降低新生儿的院内死亡率。同时,会有更多的血红细胞流经肾脏和大脑。晚剪脐带的好处还包括降低贫血的患病率。
不过,也有一些研究人员担心更大的血容量可能增加宝宝出生后的胆红素水平(新生儿黄疸)。因为造成黄疸的原因是肝脏分解多余的血红细胞,从而产生胆红素,进入血液。
还有一种担心是,晚剪断脐带可能导致血红细胞过多,减缓血液循环。
在这次发表的这个研究之前,研究人员发现,在出生后48小时,随机被分到“5分钟剪脐带组”的宝宝的血红蛋白含量更高,但是并没有比“立即剪脐带组”的宝宝有更严重的黄疸,也没有出现红细胞超标。
而这次,研究还进一步发现,“5分钟剪脐带组”的宝宝,在4个月大时,大脑中的髓磷脂含量更高。髓磷脂是由依赖于铁的脑细胞产生的,是一种大脑保护物质,能够让大脑的信号传输更快。它和运动、视觉、知觉功能和信息处理有关。研究人员还发现,“5分钟剪脐带组”的宝宝的血清铁蛋白水平更高——不容易出现缺铁性贫血。
不过呢,尽管发现大脑中有更高浓度的髓磷脂,研究人员并没有发现这些4个月的宝宝有更好的视觉、大运动和精细运动,以及语言发展。
研究人员计划在这些孩子一岁和两岁时再测一次。我们一起期待到时候的结果吧!

尽管还需要更多证据来支持“5分钟剪脐带”,等到1分钟后再剪已经没太大争议。2018年和2019年的两篇研究综述都支持晚剪脐带(晚于1分钟),认为可以降低新生儿院内死亡率和之后的贫血率。
世界卫生组织在2012年的指南中就已建议,对于不需要正压通气的婴儿,脐带不应早于1分钟剪断。这个建议适用于顺产和剖宫产。
注意,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中的“晚于一分钟”,指的是证据支持的最低限度的时间。实际应该等待脐带的牵引出胎盘,可以降低妈妈的产后出血,并加速排盘分娩出来。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认为大约需要3分钟。
在还没有剪断脐带时,宝宝出生后就应该立即和妈妈皮肤接触,或者由护士对宝宝进行必要的护理。
对于早产儿,晚一点剪脐带或许更为重要。因为早产的宝宝更容易缺铁。对于早产的宝宝,挤压脐带(像挤奶那样)可能和延迟剪脐带的效果一样,甚至更好。关于挤压脐带这种操作的效果还需要更多研究来证实其效果。
即使宝宝需要正压通气,但如果可以不剪脐带的同时实施正压通气的话,世界卫生组织也建议等待至少1分钟再剪脐带。
我不确定目前是不是所有的妇产科医院、医生都已经在执行“晚于1分钟剪断脐带”了。如果孕妈妈关心这个问题,可以和自己的产科医生讨论一下。
祝大家一切顺利哦!